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在隋唐之前,中国实行举荐制,汉朝搞的是察举孝廉制,三国南北朝搞的是九品中正制。这两套制度 ,说白了就是谁的后台硬,谁的道德品质就高尚,就能被举荐当官。这一套制度搞了几百年,弄出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局面。隋朝的时候,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推出了相对来说更公平的科举制度。唐因隋制,也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比如据《唐摭言》记载,唐高祖武德三年,陇西李家就有三兄弟同一榜高中,后来三兄弟都当了大官。

摭,读音:侄,摘录的意思。《唐摭言》是唐朝时期成书的一本古籍,这本书摘录了唐朝科举制度和读书人谋取功名的有趣故事。笔者今天得空,给大家讲一讲《唐摭言》记载的孟浩然的故事。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孟浩然雕像,感谢原作者

考科举,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像陇西李家三兄弟同榜高中的人不多,很多非常有名的人名落孙山,也是非常常见。比如大名鼎鼎的孟浩然,就是考进士名落孙山了。孟浩然的诗,写得那么好,怎么会考不中进士呢?原因很简单,进士不仅仅考诗文,还要考策论。会写诗的人,不一定会写策论 ,所以孟浩然考不上进士也正常。

孟浩然考不上进士,却还想当官,就在京城交结权贵,希望能凭借诗文,得到权贵的举荐入仕。当时另一个著名诗人王维官拜右丞,孟浩然和王维关系特别好,两人经常走动,切磋诗文。有一天,孟浩然去王右丞办公的地方做客。孟浩然和王维哥俩正在切磋交流的时候,突然“上幸维所”。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王维,感谢原作者

上,就是皇上,当时的大唐天子,是李世民的曾孙,玄宗皇帝李隆基。皇帝突然驾幸王维办公的地方,按照礼制,闲杂人等就必须回避了。孟浩然没办法,只好藏在王维的床底下。王维有心栽培孟浩然,他见了唐玄宗就说:“启奏万岁,孟浩然在臣的办公室做客,他怕冲撞圣驾,在臣的床底下藏着。臣不敢隐瞒,只好据实禀奏。”

当时的孟浩然,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唐玄宗听说过孟浩然的名字,就下诏让孟浩然见驾。有个成语叫“天赐良机”,唐玄宗要见孟浩然,真的天子赐予的好机会。唐玄宗想看看孟浩然有没有真才实学 就让孟浩然当场作诗。对于一直想当官的孟浩然来说,如果他能老老实实展示才华,凭借他的本事,必定能赢得天心圣眷。偏偏孟浩然作死,他写了一首诗“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李隆基剧照,感谢原作者

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典型的牢骚满腹愁断肠。他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是觉得朝廷不让他当官是埋没了他的才华,于是就当着皇帝的面发牢骚。孟浩然念完这首诗之后,把唐玄宗惹火了。唐玄宗心里想啊:“科举大门常打开,张开怀抱等你。你要是真有本事,去考一个进士及第,不就可以风风光光当官了?你自己考不中进士,反而发牢骚说朕嫌弃你,这是存心给朕找不痛快啊。”

唐玄宗在听了孟浩然的诗之后,说了一句非常重的话:“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

唐玄宗狠狠的说了孟浩然一顿,然后就“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孟浩然画像,感谢原作者

皇帝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就是圣旨啊。皇帝说让孟浩然“终身不仕”,从那以后,孟浩然就再也没有机会当官了。孟浩然这个举动,在我看来,可以用“没有诸葛亮的命,却得了诸葛亮的病”来概括。

唐朝一些诗人,总觉得自己很有本事,总觉得朝廷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总是觉得朝廷应该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一样请自己出来当官。他们明明非常想当官,却非要处处装清高,结果是处处碰钉子。比如那个诗坛地位比孟浩然还高的李白,就非常想当官。李白好不容易进入仕途,就羞辱高力士,把高力士得罪了。(此事典出《新唐书.李白传》语:“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费,惹怒李世民的曾孙,结果悲剧了

李白雕像,感谢原作者

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的红人,玄宗皇帝都不称呼高力士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将军”。李白好自在不自在,居然让高力士脱鞋,这不是给自己的仕途添堵吗?读书人要有傲骨,但是不能没有情商。孟浩然当着唐玄宗的面发牢骚,就跟李白羞辱高力士一样,都是典型的情商欠费。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参考书目:《新唐书》《唐摭言》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