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那個和尚不簡單

歷史上,我最佩服(在加入個人腦補的前提下最佩服)的三個皇帝是,劉邦,李淵,朱元璋。綜合評分最高的是劉邦,因為這位分我一杯羹的無賴,本來就是我的本命嘛。

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那個和尚不簡單

例行公事,開國皇帝的誕生,沒什麼特別原因的話,都得有點神神叨叨的故事,“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前面那個故事翻譯過來就是她母親剛剛有妊娠反應的時候夢見了有個神仙送了她一粒仙丹,吃了之後唇齒留香。後面那個故事,和宋太祖挺像的,但是比宋太祖誇張,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室讓人以為他家著火了但是虛驚一場。這些事情都不必當真,寫下來,只是給後來的史學家提供一份參考。

如果問我最討厭的一年,大概是2014年,那麼,如果問朱元璋最不喜歡的一年,應該是公元1344年吧,這一年,十七歲的朱元璋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父母兄長相繼餓死,親人的離世已經是正常人很難承受的事情了,何況是連續的死於天災,如果要找一件比這更恐怖的事情,恐怕只有大規模的瘟疫了,而大規模的瘟疫,到了今天,依然會非常恐怖,比如非典。

朱元璋的家庭太窮了,窮到了什麼地步呢,父母兄長相繼餓死,他頂著飢餓和死亡的恐懼去操辦他們的身後事的時候,貧不克葬,明史裡的這四個字,何其悲慘。到朱元璋那個時候,漢族應該講了有史可查的,至少一千五百多年的,入土為安,朱元璋做不到。

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即使不談現在的學界教授不承認的四等人,那個時代的漢族,普通人不說不如牲口,大概,在統治者眼裡和牲口也差不多吧,無論姓劉的地主因為什麼原因,讓朱元璋的至親得以下葬,都改變不了,那個時代,整個民族的悲慘,來而不往非禮也,很快,這筆賬,黃金家族大概就要,一個子兒都沒拉的,躲都躲不掉的,不得不還。

回到朱元璋,災荒之年活著不容易,無依無靠的朱元璋為了活著,去皇覺寺當了和尚,行乞的和尚,是當了和尚才乞討,還是為了有乞討的資格才去當和尚,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應該是哪兒有人給吃的,他就去哪兒要飯,這個未來會成為皇帝的和尚,終究是沒有餓死。

其實有些時候,所謂承載天命的人,這種特別玄學的概念,大多是後人的事後諸葛亮,朝代的更替,對於勤勞的漢族人民,不知道到底是否存在麻木這個概念,農民起義,常常只是因為填不飽肚子,雖然,他們真的,可以,也應該要求更多。公元1351年開始,漢族表示,我們實在是要麼餓死,要麼餓死了,那咋辦,你不給我飯吃,我就反你,劉福通擁立韓山童,假借宋朝之後起兵潁州,徐壽輝稱帝起兵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兵于徐地,元朝天下,烽煙四起。

但是這些都不關朱元璋什麼事兒,作為一個擁有乞討這門高端技巧的和尚,反正又餓不死我,這就行了,畢竟我讀書少,想要的也不多,什麼是天下,眼前的碗裡有多少吃的,就是我朱元璋的天下。

不管是不是天選之人做不得逍遙之犬,朱大和尚的快樂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從正史來看,有點像自己未來的幹岳父急著收乾女婿的劇情。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同夥起兵濠州。元朝將領徹裡不花被派來剿匪,假如歷史有什麼定律的話,那麼其中有一條,一定是,國之將亡,一定會有內部人士用極其愚蠢的方式,補上一刀,踹上一腳,不是國家高級公務員,你也配當掘墓人?這位徹裡不花說是剿匪,做的事兒比通匪還耐人尋味,照理說,冒領軍功這事兒,經過漫長的理論創新與實踐驗證,已經形成了規範化的操作流程,幾成真人頭,幾成冒領的人頭,看自己本事和自己良心,用今天的話說,大元這個股份制公司,你是有分紅的,你不幫著公司賺錢,也別添亂是不。

但是徹裡不花沒這個覺悟,對他來說,升官發財可以,拼命沒門,打起義軍有風險,抓自己家散養的牲口冒領軍功,恩,充滿了樂趣,又玩著把錢掙了,是的,不殺起義軍,專殺老百姓,終於殺出來一個帝國終結者朱元璋。命運通常不會捨得讓揹負大任的人閒適太久,好不容易不再為生計太過發愁的朱元璋突然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自己彷彿已經淡忘的1344年,除了對死亡的恐懼,他彷彿再一次,一無所有,往後方起義軍還沒出現的地方跑麼?現在要殺我的不是義軍,是元朝政府!跑的掉麼。留在這裡,賤民砍光了砍平民,平民砍光了砍誰?彆著急,總有一天砍到你。1352年的那個春天,朱元璋或許,只想做個好人。

無論是用算卦還是用推理,朱元璋都決定,反了。參加GM需要勇氣,也需要才能,最終取得GM勝利需要卓越的才能,一個才能叫做,快速找到組織,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才能,叫做活著。為了證明自己具有著兩項卓越的才能,活著找到組織,朱元璋採取了就近原則,朱元璋大概不可能拿到自己GM路線的數據分析,沒有百度和高德替他導航,甚至連人形導航器——江湖人稱包打聽也沒有,但是,就在自己邊上,所以引來了徹裡不花這個xx的郭子興,怎麼看都是最好找的那個,就是他了,請問您要去的地方是?濠州。

據說,朱元璋差點被當成奸細給未來岳父殺掉,不管在什麼年代,想要活的好,都不妨遵守一條規則,不要太相信別人,如果是亂世,那麼,可以把活的好換成活著。當然,明史說的是老泰山和女婿一見如故,朱元璋一躍成為偉大頭目郭子興的警衛員,他辦事,我放心...故事當然沒有這麼美好,起義軍不是善堂,想吃飯,要憑本事的,無論是少林寺外家功夫真的厲害,還是朱元璋過去幾年乞南討北,經過基層鍛鍊(為了一個饅頭拳腳相加),通過了組織考驗(在街頭快打之中一命通關),總之呢,朱元璋在這群烏合之眾之中,很快嶄露頭角。並達成了人生之中第一個成就,他娶了一個很好的女子,姓馬。

朱元璋成長了,成長,是有煩惱的,女婿和乾女婿是有區別的,乾女兒可以吹得跟親女兒一樣,但是乾女婿呢?尤其,一個本事比自己大的乾女婿?自己擺不平的孫德崖他能擺平,自己被孫德崖抓了他能救自己回來,賢婿啊,你怎麼不上天呢?我不知道,賈魯圍困濠州的時候,郭子興有沒有想著送朱元璋一程,但是,一直打到賈魯死了才解圍,總是耐人尋味的,當正史出現一段不合邏輯的描述的時候,你就可以瞎白話了。這段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被趕回家徵兵去了,這不太像能讓自己女婿去做的事兒吧?病入膏肓的末代政權打疼了也是有風險的,這屬於裝備問題,但是,元朝還沒完全病入膏肓,是的,元朝的丞相脫脫被打醒了,他已經開始動作,並且,馬上就將教教這群天選之人什麼叫做打仗,這個時間段,不,其實任何時間段,讓一個人去元朝統治地區徵兵,恐怕都跟讓他送死沒什麼區別。

但是朱元璋忍了,為了那個姓馬的女子,正史在朱元璋的本紀裡沒提那個感動了朱元璋一輩子的大餅,但是,馬秀英的重情重義,正史野史民間傳說,不曾變過;朱元璋又一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據說挺多人把這個招兵事件當成了朱元璋和元朝一直暗通款曲的佐證,我倒是覺得不重要,GM的純粹性這個東西,對於GM家自己來說,恐怕從來都是一文不值,至少,結果比很多東西都重要。

朱元璋帶著七百人回來了,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郭子興開心的表情一定很好看。那就分開吧,郭子興都寧可拉攏自己以前的敵人一起來給我穿小鞋了,我能怎麼樣,帶著徐達湯和這些自己認為真的有能力的寥寥數人,當年那個乞討的和尚,終於走上了命運為他安排的征程。當然,郭子興其實挺可憐的,無論是階級,還是智商的侷限性,他都浪費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一個人情,當然,從後來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的行為來看,郭子興算不算有遠見也很難說,畢竟,是死在開國後的清算之中,經歷打天下的轟轟烈烈,還是死在元末農民起義之中,死的無聲無息,終究都是死,我並不知道,他和李善長,誰的死更有尊嚴,但是,朱元璋對郭子興,肯定沒什麼愧疚,對那個陪著他,從一個小頭目,一直走上龍椅,叫了一路先生的李善長呢?哪怕到了幾百年後,我依然是無法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