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量子叠加态可以让因果关系颠倒?

tdjrx


因和果怎么可能倒置呢?除非是时间有序的倒流!之所以无法解释量子叠加态,只不过是还有其他因素没有被发现和理解!决定量子本身是什么状态的,除了量子本身就是它所在的空间,如果空间本身是在两种状态下变换的?如果量子本身只是一种波,这样可以解释双缝实验,只是它在波峰或者波谷的某个状态下,可以激活空间本身产生粒子,之后又消失!在运动的前方再次被激活产生粒子(怀疑宏观世界里物质在空间里的运动也是这么实现的,同时保证了时间不可能倒流,因为前一个空间状态已经消失了,才会激活下一个空间状态)这样就同时实现了波和粒子的两个状态!当我们观察它的时候,也只能看到它的其中一个状态!自己没事瞎猜!哪里成立,那里不成立大家讨论下,我也长点知识😁😁😁😁


天边27856


首先题主是一个科学爱好者,起码可以知道量子叠加态。但是题主许多概念不清,量子叠加态和因果颠倒没有必然关系!

物质运动超越光速才能颠倒因果,所以题主是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某些概念混淆了!

量子叠加态是微观世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在宏观世界就不存在,这也违背我们的日常逻辑,量子态叠加通常用波函数表示。


在微观世界里,一个粒子的状态可以是A也同时是B。波粒二象性就是一种叠加状态,不去观测光子的运动轨迹,那么光子就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共同状态。只有观察行为才会导致这种叠加状态坍塌。

量子叠加原理是微观世界基本的现象,也是量子加密通信的基础原理所在。但是这种叠加状态体现在宏观世界就显得极其的毁三观!

在量子力学的双缝干涉实验中,不去观察电子时,它就可以同时经过两条细缝;只有观察行为才会导致电子的这种诡异性质消失。

在宏观上的体现就是:小明从学校到家的路径只有A和B。如果有一天,小明的妈妈问小明从哪条路回家,小明则会回答

“我同时经过两条路回家”。小明的妈妈会以为他说胡话,如果第二天亲自观察小明回家路径,就会发现小明果然撒谎了,因为他的确只经过一条路径回家了。 但事实却是:只要我们不去留意小明回家经过哪条路这件事,那么小明真的是同时经过路径A和B!

这就是量子叠加的诡异之处,薛定谔为了反驳玻尔等人的这种解释,便举例了“薛定谔的猫”予以嘲讽!

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只半死不活的猫!在没有打开盒子之前,没有人知道猫到底是死是活。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了,因为没有打开盒子,看不见里面的情况,自然不知道猫的生死,但是猫要么死要么活,绝对不会又死又活!” ......可是,微观世界的叠加状态就是这么神奇,把这种神奇现象拓展到宏观世界也就是说:那只猫在没有被观察前,就是同时处于死和活的两种状态!只有观察才会导致猫的生死叠加状态坍缩成一面性,观察行为导致猫的状态变成了 要么死 要么活 其中确定的一个了!


量子叠加态并没有违背因果,这种现象出现在微观世界,只是在宏观世界是很难察觉的到而已,所以不存在什么因果悖论之说!


科学认识论


量子叠加态不是让因果关系颠倒,而是让你和你的历史有可能产生干涉联系而已。

我们都知道单粒子(光子)量子干涉实验,也就是狄拉克量子干涉。就是单粒流(每个粒子按顺序排队且还有一定时间间隔)射向对称双缝,或对称多缝量子干涉器,在栅后屏上将产生干涉谱。但是只要观测了(就是设置了不对称条件,也就是给定了约束条件),如在某个缝后设置单粒子检测器,则干涉现象就消失。

还有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不观测不知猫的死活,只有观测后才知猫的死活。这些似乎都是“结果决定论”,好像是“因果颠倒”,或叫“果决定论”。

其实是没搞清楚量子叠加原理。量子力学是给定了一个“自洽”形式的状态空间,或粒子的自在自洽运动信息空间。以一种“全域的、对称的、虚的、没做实”方式存在。当只有出现了“不对称约束”时,这个信息空间就坍缩到一个明确空间上,或者说,给定了边界条件了,量子力学方程有解了!以前可以说是“不定积分”,给了边界条件,如设了“观察哨”,则就是“定积分”,有固定解了!状态坍缩了!

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人对量子系统的观测结果都不一样。要想取得一致观测结果,必须设置“对称观测系统”。

例如,用量子纠缠双光子探测目标,且可实现不测回波探测目标。关键是对保留纠缠光子,不要进行不对称观测(检测)。

因果关系是物质相互作用空间上的一个本质逻辑。如果因果关系遭到破坏,也只能在物质粒子级别上的,自在和自洽运动空间发生,即量子世界里。只要在物质的相互作用空间里,物质是遵守各种守恒定律和因果关系的。这也就看出,广义相对论是相互作用时空上的守恒规律;量子力学考虑、叠加上了一定的自在自洽运动空间的性质。因此,它们不调和。它们要在更本质的体系下统一!


谭宏21


惠勒的推迟决定试验违反了因果关系,薛定谔的猫现象中,也存在着对因果关系的违背,放射源可以在你几天后的观测时,根据因你的观测而导致的叠加态的坍缩,所随机坍缩成的死猫或活猫,再来决定几天前它要不要进行放射。

违反因果关系的原因,不在于状态是不是叠加态,是不是由波函数描述,而在于哥本哈根学派所说的叠加态或波函数,不是对观测到的状态描述,而是对观测前的状态描述,但观测又会导致这种描述发生随机的改变。显然,惠勒试验和薛定谔猫现象中,违反因果关系的推迟决定都发生在观测前。由于是观测前的事件,不可观测验证的事件,观测会改变的事件,所以,关于这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想怎么描述,就可以怎么描述,即使违反了因果律,你也无法通过观测验证说它不合理,因为你无法通过观测来证实它不会存在。

哥本哈根学派的问题根源,是它描述了观测前的,观测又会改变的状态,这显然不符合物理学所应遵守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物理学,只能讨论观测到的现象。

解决困难的出路,是给波函数找到一个可以观测验证的解释。

建议物理学家把玻尔、玻恩先放在一边,赶紧去研究玻姆吧。


董加耕


量子叠加态的坍缩不可以让因果关系颠倒。你理解错了,还是用经典物理宏观世界去想象量子物理。薛定谔的猫,还有什么观察者意识决定了物质,都是初学者特喜欢讨论的。想了解量子物理就真得下功夫从基础学习,踏踏实实的,否则和修仙区别不大,特别容易走火入魔。


beorio


态的叠加并非导致量子力学非决定论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按照量子力学的观念,在量子力学的体系中,刻画对象运动特性可以同时运用的参数少于经典力学体系。这样,量子力学对对象行为的描述就不如经典力学详尽,无法对对象的发展作出肯定的预测。这个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已知初始状态的对象,即使我们掌握了影响对象运动的全部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做了精心安排,但我们依然无法对对象未来的状态作出肯定的预测,而只能对对象发展成什么状态的概率作出预测。这就是量子力学学的所谓非决定论。


远处之光


物理科学么,以时间为因果关联。时间之真何?时间行至量子,便无宏观相对论下事物相对时间的容身之处了。哪又如何再因果论?因果论错了吗?不错!又道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何意呢?这正是:为何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为何!人的理世界使然,所理里无真,唯有心动。于是可知涅槃之佛与量子都没有个世界。


秋石173407593


在理性和逻辑的熏陶下,在认知经验的局限下,我们一直以为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而事实是主客相融心物一元,在宏观世界意识对物质毫无作用所以固化了我们的认知观念,在微观世界则大不同,意识能够使电子在波粒的叠加态中显现粒子态,当人类圆满了自己的认知本能后,自然和生命的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阳光明贞


因为一切研究都无法摆脱宇宙空间的约束!又其是微观!这才是人类无能为力的真实之理!空间才最后决定一切!一切再宏观!也将包容于太空之中的一体化之内!这才是宇宙真理性的定数再伟大,就是太阳系银河系也无能为力!愚人释道!普渡众生!有知而无智者莫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