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章丘葱

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和山东章丘本应没有一点儿交集。

可是,在我的记忆深处,却有一束情缘把我和章丘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纽带,就是闻名全国的章丘特产——章丘大葱。

念念不忘章丘葱

那时候,每到月末回家取学费(伙食费)的时候,妈妈都要费尽心机东挪西借。所以,每到放月假,同学们都快快乐乐的回家,而我却总是不愿意迈动去往家乡的脚步:我不想看到爸爸因我而愁容满面,更不想妈妈因我而低三下四到处求借!全家人因缺钱而黯淡的目光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然而,这一现状却在1994年被爸爸妈妈扭转了。

那年春天,爸爸去镇里赶集,发现市场上有人在卖葱苗,一打听,原来是从山东章丘运来的葱苗,听说这种葱产量极高,用它致富见效最快。但是,由于那时家乡还没有人种植过,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此葱苗几乎没人问津。

念念不忘章丘葱

商家愁坏了,爸爸上前一问,他立刻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厌其烦的向爸爸推介。得知爸爸是附近村庄的,立刻做出了一个决定:如果没钱买葱苗,他可以赊给爸爸,等秋后卖了葱再还钱。当时爸爸正为种地的种子化肥而发愁,房后的半晌地至今还没有着落,就一咬牙,赊购了半晌地的葱苗。葱苗被商家送到了我家,妈妈一看愁坏了:那葱苗细细的比大头针粗不了多少,一丝绿意都没有。

她说:“这葱苗能栽活吗?我们这半晌地还不得白瞎呀?”

爸爸也阴沉着脸:“那你说咋办?咱不是没钱买种子吗?赌一下吧!”

就这样,后院的半晌地在商家的指导下栽上了章丘葱苗。可是,接下来几天,一家人都着急了:连续几天艳阳高照,本来就细弱的葱苗更加枯萎了,黄黄的好像病入膏肓的孩子,紧贴地面躺着,直不起腰杆。

妈妈说:“我看啊,这葱苗都死了,还是赶紧想办法吧!”

“再等两天,万一像商家说的那样它活过来,我们不就有钱赚了吗!”

念念不忘章丘葱

没想到,两天后一场春雨滋润了黑土地,后院的半晌地似乎一夜之间就焕发了生机,弱小的葱苗好像一下子被唤醒了,都从地上直起了腰身,而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都有了朦胧的绿意。

爸爸妈妈高兴得不得了,顶着雨站在房檐下向葱地里张望。一颗颗小葱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慢慢睁开了眼睛,窥视着大地,探寻着空间,渴望着成长。三天后,雨过天晴,所有的葱苗都换上了油绿的新装,就像一排排士兵,整齐的排着队伍,等待主人的检阅。

爸爸妈妈露出了笑脸,他们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把全部心思用到了这半晌地上:培土、施肥、灌溉……一滴滴汗水洒在黑土地上。这小葱苗似乎懂得人心,一天一个样,一个劲儿的向上长。到了夏季,小葱变成了大葱,就像一个个健壮的青年,每棵都有成人大母手指粗了,叶子分外的苍翠,深绿深绿的,高度也有齐腰深了。

念念不忘章丘葱

眨眼到了秋天,这大葱长得出人意料地茁壮,又粗又高,黑阵阵的,让人看着就喜欢!葱白挺直粗壮,葱叶肥厚碧绿。它们如火如荼的生长着,那极强的生命力令人叹惋!看着现在的大葱,谁能想到刚刚栽在地下的葱苗是那样的弱小呢?啊,这些小家伙,离开家乡章丘时那样弱小,翻山越岭,行程几千里,来到这个异地,却能够这样茁壮的成长,真令人赞叹!

起葱的时候终于到了,由于这葱长得与众不同又粗又高,所以很快便有人来买了,你家三十斤,他家四十斤的,只两天,半晌地大葱就卖没了!除去所有费用,这半晌地纯收入达到四千多元!在那个时候,这可不是小数目,我家一下子还清了外债!我上学的学费再也不用愁了!从此,我对章丘葱有了特殊的感情!是它让我有了自信,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转过年,我家又买了一晌地的葱苗,结果到了秋天,我家就有了存款,开始走向致富路了。在爸爸的带领下,很多乡亲们都开始栽章丘葱。我们村也成了附近远近闻名的大葱村,父亲栽葱最早,管理大葱最有经验,被人们戏称为“周大葱”!

这个章丘的特产,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章丘也随着章丘大葱,翻山越岭,在东北而闻名。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过了四十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章丘葱是绝不会落户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

念念不忘章丘葱

直到现在,每次每逢夏秋回到家乡,

都会看到一片片章丘葱,那茁壮的态势,就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装点着这个古老的山村!每当我看到这一片片大葱,心中便涌上一股难舍难离的情分——它们已经和我的家乡化为了一体,深深地根植在我心灵深处!这不但因为它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们度过了难关,而且还因为它们那极强的生命力震撼了我!这种精神多像章丘的人民,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奔赴祖国各地,都能够见地生根,为那里做出贡献!

  • 周海胜,笔名小舟
  • 任职于扶余市文。联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夫余国》文学季刊(市文联内刊)编辑。
  • 成人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