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一號衛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Waiting for you


北京時間2018年2月2日15時許,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用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將電磁監測的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併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66次的發射。

“張衡一號”衛星全名叫做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這顆衛星能夠在觀測時夠充分發揮其廣覆蓋範圍和無地域限制等先天優勢,通過獲取到的觀測數據,對我國及其周邊區域內開展動態實時的監測與地震前兆的跟蹤。這也充分的彌補常規地面觀測出現的不足。“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能夠進一步推進了我國立體地震觀測體系的建設,同時也開闢了一種新的探索地震監測預測的途徑。

從地理學來看,我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頻發,所以自古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對地震的研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臺地動儀,它可以用來掌握地震的動態和大致的方位。地動儀的出現為中國地震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為了紀念這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代表人物在地震觀測方面所做出的的傑出貢獻,我國將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被命名為“張衡一號”。

此外俄羅斯、法國、美國和烏克蘭等國家也都曾發射過同類衛星,但目前均已經退役。


環球網


根據新華社通稿消息,2月2日15時5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張衡一號”星的升空,標誌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應該是這顆衛星的主要用途。該衛星主要用於地震前兆信息研究,為未來建立地震監測體系進行前期技術儲備。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殼如果發生變化,會給地球內部磁場帶來變化,通過監測地球內部磁場變化,尋找地殼變化先兆,進而為地震預報提供參考。

這是一箇中、意兩國科技合作項目,緣於2013年中意兩國簽署的科技合作備忘錄,《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意大利空間局M Kl電磁監測試驗衛星項目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衛星成功發射後兩國領導人互發賀電祝賀,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在賀電中表示,電磁監測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是兩國重要合作成就,體現了雙方在科研領域的堅實夥伴關係。意方願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動各領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