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昨天是八一建军节,对于每一名军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无论现役还是退役,只要曾经穿过军装,都会在这一天回味自己的军旅生涯。

于是,在微信朋友圈里,无数青涩的军装照刷屏,争先恐后地缅怀自己的戎装岁月。

但我知道,在这背后,有着各自冷暖的回忆。

对于不同时代的军人,同样如此。

1

我的岳父,是一名1971年1月入伍的老工程兵。

也许都是军人的缘故,吃饭闲谈的时候,他很喜欢与我讲述在西藏开挖洞库坑道的事情,讲述在坑道里遇险的经历和牺牲的两名战友,讲述在高原7年服役的种种故事。

因为我也在边防部队工作过,对60-70年代工程兵挖山掘地的艰苦程度是有感性认知的,那种一个连队分两三拨,夜以继日地进山作业,从入伍持续到退伍。

特殊的时期和异常的艰苦,让他对军旅的感情也是十分特别的。

2015年9月3日,北京举行“9.3”大阅兵,66岁的岳父,在电视机前以军姿站立,看完整个阅兵分列式,前后将近1个小时。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那一刻,他作为一名老兵仿佛梦回壮年,接受检阅,享受那份独属于军人的自豪与荣耀。

所以,那本退伍证,也一直完好无缺地保存这,并视如珍宝。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岳父时常会对我说:

“是军队培养造就了我,是7年军旅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

看到他以军姿看完阅兵的照片时,我相信岳父说的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

这是我身边许多战友做不到的。

2

7月27日,灌云开山岛哨所所长王继才去世,军报和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以及腾讯新闻等媒体都在头版专题报道了这一消息。

从27岁驻守开山岛一直到去世,王继才在这个0.013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上站了32年的岗。官方的报道是这么描述他的:

他们曾为儿子上学借过钱,父母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他们对国家的承诺。

因浪大风急无法下岛,王继才曾在岛上亲手为自己的儿子接生;因守岛有责,夫妻俩30多年来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

而在王继才之前,开山岛民兵哨所成立后,县人武部先后找了4批13人守岛,都受不了那个苦。王继才把自己在岛上接生的儿子,也送进了军营,成为了一名武警边防军官。

应该说,王继才是他们那个时代投身国防的年轻人的缩影,无论是他的信念,还是行动

可惜,王继才没能挺过今年的八一,但完全可以想象,他在弥留之际,对32年的守岛经历定时无怨无悔的。

这,恐怕也是身边绝大部分战友做不到的。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3

我2001年入伍,算得上是21世纪最新的一批共和国军官。

岳父比王继才早15年穿上军装,王继才比我早15年走上哨位,他们是战士、民兵,而我是国内顶尖军校毕业的军官。

和前两代军人一样,我时常会对十多年的军旅经历心怀感恩,感谢它磨砺了我的心智,塑造了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多级机关的摔打,更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某些方面的才干。

然而,我,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战友,并不觉得很快乐。

回想我们的生活状态,在外人眼中大多时候总是光鲜荣耀的。让而自穿上军装那一天起,这十多年的酸甜苦辣、冷暖沉浮,只有自己经历过之后,才会有切肤的体会。

拿着小马扎在寝室守着永远不知何时会响起的哨声,

青春随着昼夜交替在阵阵无奈的笑声里冥灭。

独自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随着mp3里的旋律痛苦思索,

辗转反侧于迷茫、徘徊和恐惧中昏沉入睡。

颠簸在十多年异地的游历之途疲不自知,

再度认真端详父母,却惊觉白发和皱纹已经把他们熟悉的容颜带走。

遥远的牵挂和思念仅仅能在电话中找到归宿,

孤单的时候翻出孩子的照片久久凝视,仿佛也能听到她牙牙学语。

错过了多少周末,错过了多少与朋友相聚的机会,却没有错过一个又一个通宵,

习惯带着满嘴的血腥走过蒙蒙黎明,走过别人熟睡的窗口。

确切地说来,从没有觉得自己牺牲奉献了很多东西,也不认为经历过的训练演习是多么的辛劳和残酷。而事实上,在外人看来的“奉献和残酷”,最后都变成值得回味的经历。

真正残酷的,是一种长久以来一直埋藏在内心的徘徊与挣扎,是在对自我坦诚与向现实屈服这两者之间的徘徊和挣扎,始终没有停止过。而这样的状态,也注定我无法在军营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和大多数人所不同的是,那些对我们这份职业的溢美之词,诸如对于威武军装的迷恋,对于军衔职务的敬仰,以及对于阅兵演训的赞叹,于我们自己来说,大多时候也只是一笑而过。

因为纸面上的尊重,永远敌不过现实的苍白。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4

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在报道王继才去世腾讯新闻客户端上,短短1天的评论达到7.2w,而在军报记者上,在更多是军人关注的自媒体上,总阅读量只有寥寥2w不到。

我们这一代军人,将会怎样回忆自己的军旅

其实,在与许多同年龄段战友的交流过程中,大家对于自己的军旅,都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这些战友里,有不同的军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别,也有不同的军旅终点。

我们不像60、70年代参军的父辈,在物质极为疲乏的时期选择了军旅,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我们也不像80年代戍守边关的老班长,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个信息闭塞,社会发展尚未出现巨大变化的时期,选择无条件的漫长与艰辛;

但我们从未忘却初心,在物质丰富,各种思潮的剧烈冲击下,仍然选择强压着矛盾的内心纠结,背负着现实和使命默默前行。

我时常在想,20年乃至30年,八一再度来临之时,我们会如何回忆自己的军旅?

对于我来说可能是遗憾的:

遗憾此生难逢战事,不能追从一位果敢睿智的指挥官,哪怕战死沙场

遗憾难有战壕之情,不能体会从四伏的危机中与战友一起突围的快意

遗憾无法再有建树,加了那么多班吃了那么多苦,却感受不到军人为战的成就感

遗憾自己难以直面,这么多年给家人带来的是纠结与担忧远多于他们所期待的荣耀

5

“部队,是一个可以自己发牢骚,但不允许别人诋毁一句的地方”,这是我们这一代退役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给我们这一代军人打上了特殊的记号,无论回归社会多少年,无论军队有多么大的变迁,那些融入血液的东西始终不会消逝。

那么,你会如何去会议自己的军旅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