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你觉得这个个例能证明“寒门出贵子”这句话吗?

读客文摘


我觉得寒门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这个个例不能证明“寒门出贵子”这句话

  1. 首先,我们要明白个例事件都有其特有性,是极少数事件,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都能做的到。当一个例子只能证明一些人的时候,那这个例子的可行性就要大打折扣,因为他只适用于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所以,从这里就难说通这个个例能证明“寒门出贵子”;

  2. 考上北大了,并不能说明这个寒门女孩就能变成贵子。像我们熟知的高考状元张非,就被北大劝退过。再说了,退一万步讲,如果这个女生顺利从北大毕业,也不一定非富即贵。如果她自己不上进,自己堕落,甚至连普通人的人生都不如。

所以,就从以上两点分析,个人认为寒门女孩以707分考入北大,这个个例不能证明“寒门出贵子”这句话。

照了汗青


这两天朋友圈里有条推送火了:河北寒门女生王心仪,以707分考上北大中文系,她写下了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和关于希望的故事——《感谢贫穷》。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下有两个弟弟,体弱的母亲在家务农兼照顾不能自理的外公,全家的经济来源都依靠五亩薄田和父亲在外打工补贴得来。

贫穷,是笼罩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心头难以消散的阴云。

我们不禁好奇,常言道:寒门难出贵子,一个身陷贫困泥潭的农村孩子似乎一眼便可以预见她的结局,家庭不但不能为她助力,反而险些成为她的“阻力”。那么她的父母究竟用了什么样教育方法,来帮助王心仪能够在困境中“逆天改命”,终于在高考这一人生节点绽发光彩呢?

一、不吝啬的精神褒奖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成人的世界里对一个人的夸奖往往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其中可能是对一个人的倾慕,可能是对一个岗位晋升的暗示。但孩子的世界里,表扬是一件十分纯粹快乐的事情。王心仪说自己的母亲经常称赞自己取得的小成就,就算是背出了一首诗这样的小事,母亲也会表扬她“做的不错”。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Alan E.Kazdin博士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就是赞美。

很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我告诉过你不要再这样做”;“你心里应该清楚……”但其实父母心里才最清楚,这些话往往是不奏效的。说的多了,还要被嫌唠叨,一不留神就演变成一场口头争执,闹得不欢而散。

有的家长说我家小朋友这次考得一塌糊涂,打一顿都是轻的,我还有什么可夸的?其实换一种说话方式,情况会变得轻松很多。你可以选择说:“你还记得上次英语考试吗,你考得很好,希望你能像那次一样努力。”

要记住,比起用语言暴力来消灭你所讨厌的那些孩子作出的行为,用语言去鼓励他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

二、

好的教育与财富无关。

大多数人认为,出身富贵之家意味着在起跑时就领先他人一步,十步,甚至千百步。因为他们天生就享有更丰富的资源,无论是身在学校还是步入社会都能从家庭中获取帮助,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靠的只有自己。

王心仪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一些,亲戚家如果有稍大些的孩子穿过的旧衣经常会送给她和弟弟穿。初一时被班里的男同学嘲笑衣服老气、搭配奇怪,有一回因为被嘲弄的狠了,她回家向妈妈哭诉了这件事。妈妈只回答了她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王心仪听进了这句话,她的母亲告诉她不要纠结于他人对于自己外表的评论。

于是她明白,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穿的漂亮的人并不一定是走的最远的。

不平等是存在的。正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差异,才应该更具有信念的拼搏下去。这些年一个又一个农村的孩子走出村落,迈入高等学府的大门的故事,已经为社会证明了“寒门出贵子”的可能。

他们奋斗出的“绝地反击”的故事表明:父母才是真切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主体,而钱财并不能买来“成才”。

三、

相信知识的力量。

很难想象,在王心仪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有这样开明的家长供长女读完高中和大学。17年有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叫《出·路》。里面有个主人公,是来自甘肃会宁县的农村女孩,叫马百娟。10岁的她想上学,是由校长到家里劝了好几次才得到马父的同意。

最后马百娟还是辍学了,六年后她成了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妇女,等着嫁人,等着进工厂流水线打工。

王心仪的母亲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是:只要你有兴趣学下去,我会尽我所能,支撑你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最高殿堂。

她竭尽全力供女儿读书,因为她知道,贫困的生活像是一条湍急的河流,而学习是岸边垂下的一条脱困的绳索;因为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拼一拼,孩子能逃离贫穷,拥有不一样的生活。

读书获得的不单是一纸学历,读书更可贵之处在于它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它让这些来自落后的乡村和广大三四线城市的学生有机会看到、听到,甚至触碰到、融入到那些走在时代最尖端的信息和科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无人驾驶等等。那些是真正被时代高歌的旋律,是真正凝聚人类知识的宝藏。

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有诸多不易,每一位家长都在边摸索边学习的教育道路上前行。相信大多数人的家庭情况并不如同王心仪一样困难,很多家长也毫不吝啬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成功总是更加青睐有梦想又肯努力的人,祝所有有梦想的孩子和家长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品尝成功的甜美果实!


一起学中学云课堂


都说了是个例,那当然不能证明什么,个例没有统计的意义。

今年的全国高考二卷语文卷的作文题目选了下面一段材料:

作文材料中讲的其实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经典案例,所谓“幸存者偏差”是人的一种认知错误,是指人们往往只看到筛选的结果,却忽略了筛选的过程和被筛掉的大多数,也叫做“死人不会说话”。正如作文材料中所说的:军方人员看到返航的飞机的机翼上的弹痕最多,由此推断机翼是最容易被打中的地方,所以要加强机翼。而统计学家却认为应该加强弹痕少的机尾和油箱,因为这些机翼被打中很多次的飞机还能返航,说明机翼不是飞机最致命的部位,而机尾和油箱一旦被打中飞机就毁了,回不来了,所以要加固弹痕少的机尾和油箱。军方人员没有看到的就是那些没有返航的飞机,看到的是作为“幸存者”返航的飞机,由幸存者的特征来推断规律,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寒门出贵子”其实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贫寒的家庭和落后的地区是很少出现能考上名校的人的,一旦偶然出现一个,就会引起轰动效应,能够迅速成为当地的“新闻”,消息会传播得很远,最后人尽皆知,人们就会由此得出“寒门出贵子”的结论。其实每次有“寒门出贵子”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恰恰说明“寒门贵子”是很少见的,富裕家庭和发达地区出“贵子”反而不是什么“新闻”。

如果要王心怡用自己作为例子来论证“寒门出贵子”这句话,我想她肯定不会同意。她出身河北农村,周围肯定有很多连大学甚至连高中都考不上的邻居和同学,在她求学的道路上,肯定是见到周围无数的同龄人都远远的落在她后面,她肯定会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个例”。

而我们只是通过互联网媒体的报道看她考上北大的光环和她身上的寒门标签,却没有看到大多数为考上一个大专而兴高采烈的寒门子弟,没有看到那些辍学打工、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

“寒门出贵子”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其实从古至今,大多数寒门都很难出贵子。古代的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实一般的家庭哪能供养一个青年劳动力“十年寒窗”而不下地干活,所谓“耕读之家”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真正的“寒门”哪有读书的机会?现代社会也一样,只不过目前的高考还算公平,基础教育已经普及,一些“寒门学子”获得社会的帮助还不至于辍学,即使学校的教育水平很差,通过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也能出人头地,跟家庭富裕、教育发达地区的“纨绔子弟”一争高下。

虽然寒门难出贵子,但我还是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寒门贵子出现,因为这证明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公平。


费曼学习法


不管如何,我们都不愿意选择贫穷。

但是如果家庭确实贫穷,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改变自己了。

我们需要感谢贫穷吗?

因为贫穷,很多孩子缺少好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不能走出小小的乡镇去外面看看。因为贫穷,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外面的世界;因为贫穷,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去学习,才能做到比别人好。因为贫穷最后能成为王心仪的实在是太少了,即使这样,我们仍不感谢贫穷。

没有人愿意选择贫穷

没有一个人愿意选则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随便拿两个孩子来做对比吧。十岁的黄磊的女儿黄多多,现在正在乌镇的剧场上,接受者全国最好的话剧家的排练,站在全国最大的细节舞台上表演,上的是最好的私立学校的课程,全英文授课,所以英文对她来说毫无压力。是不是还去国外的秀场秀一秀自己的服装设计,国外大牌服装设计师联合设计之后还用来捐款。平常没事就跟着爸妈出国旅游,不知道海地是什么样就去潜水,不知道热带是什么意思就去热带走一圈,看不懂文学作品就去剧院感受一下话剧。敢问,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差吗?


再看看农村的孩子,暑假在家帮着父母干农活,天热出去干,累了休息会再干。没事就自己在家看会电视已经是幸福的事情,啃一根冰棍就再好不过了。对于他们而言,娱乐的方式就是看电视,吃点零食,能有课外书最好不过了。

贫富差距培养出来的孩子,差距也是很大的。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

接受贫穷,并且努力去改变贫穷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没有任何人能版主你,在学习上,在以后的工作中去走捷径,只有靠自己,老老实实的学习,一步一步的学习。学习很难,但是这也是唯一的现在社会上最公平的改变你自己命运的机会。


接受家庭的贫困,不去抱怨自己,更不要抱怨父母。让自己通过努力去改变,读书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了!

现在可以说,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了,因为现在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有钱人掌握得信息和资源多太多,信息和资金匮乏的家庭根本没有办法弥补这个差距,最后只能是富裕的家庭和孩子越富裕。

即使是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仍要乐观的生活,对自己和对生活充满信息,一定要去改变,只要去做了,才会有可能发生。


铃铃


这个标题是个标准的伪命题。

什么等级是寒门,什么等级是豪门子弟,那中产呢?什么时候把中产划进豪门去了?

即使最富足的国家都有赤贫的民众。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硬要用指标和比例来划分,寒门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真的逐年减少,是因为都考不上吗?

不是的,因为国家的扶持,还有这些人家的勤劳,让昔日一脚踩在寒门门槛上的人家,都跨进中产家庭里去了。针尖般的字眼,故意戳大家的痛点。如果按这个比例,寒门子弟仍然是让社会侧目看待的一群。

豪门子弟从出生到成长,无一例外都享用最好的东西,学习顶尖的学问,看最长见识的地方。那有谁统计过,这些子弟是否都能全部成材?不是家里用钱堆印出来的文凭和学问?为什么对于这样的人,大家都选择不思考了呢?

不敢统计,估计是数据比寒门子弟成材的还要难看!

社会附予每个人存在的位置都有属于他的专场。无可否认豪门子弟每个人都有个很优秀的开端,一出场就把普通人家的孩子甩出10公里之外。塔尖位置只有1平米,这些优秀子弟不可能都站在高处,总有挤下来的。当挤下来的时候,从来没有尝试过失败的人群,便是最先放弃的。

我们人生行进过程中,有一个词叫:弯道超车,还有一个词叫:学习。对,穷人家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数也数不完的缺失,随便一种都会让人觉得一辈子受穷。但是,他们小看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各种承受能力,他们有强大的压力承受念力,也有超快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这些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一起强大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出小宇宙。因为他们懂得一切来之不易,也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会因为一切懂得,更珍惜人生。

如果硬是要对比,刘强东、李嘉城、马云。。。等等站上神台的老大们,哪一个出身豪门?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二代们,有多少家企业能让人侃侃而谈,津津乐道呢?那些蓬勃发展的企业中,请数一数,站上塔尖的人群中80%都是出身寒门。

所以,不要给这些所谓的标题党误导了判断。也不要让那些新闻里制造出来的差异化报道蒙住了双眼。为什么新闻里很少报道家境上乘的子弟的新闻?一是没有对比性,引不起观者八卦,二是丑闻通常给人用钱摆平,看不到不代表没有。

请相信,天道酬勤!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生存的人,适当的时候绝对会让他们发光。这些也决计是普通百姓家才能有的担当。

寒门一直出贵子!!!


秋槐纷飞


不能。王心仪只是个例。

没有人相信,“寒门出贵子”这句话是真理,尤其是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之下。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在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王心仪“感谢贫穷”的文章之所以爆红, 更多地在于,人们并不认同这句话。

孩子的舅舅在北京工作,他的小孩子才7岁,刚上二年级,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孩子,参加假期各类兴趣班已经有三年了。从国际象棋,到围棋、中国象棋,从绘画美术到少年足球,从汉字书法到美式英语,各种兴趣班。小孩子学得多,记性好,今年上半年,参加北外组织的英语大赛,他小小年纪,就取得了英语组北京市三等奖。据孩子舅舅说,他的儿子在小学毕业之时,有望获得英语六级证书。这可是在大学生毕业时才要求达到的水平。今年一学期考试,语文99.5分,数学满分,仍然在总结为什么会丢掉那0.5分。

可朋友在华北县城,他的孩子一直在公办学校读书,英语烂到发音都不准,口语从来不敢出口,英语考试从来没有得过满分。

城乡的差距太大。而王心仪就读的枣强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近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都在95%以上,同衡水中学不相上下。这样教育资源占优势的学校里学习,王心仪并没有被打上贫穷烙印,她占据着衡水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她在于学习方面,并不能称为是“寒门”,她只是家庭属于农村较为平常的条件的农民家庭,是这个意义上的“寒门”。

“寒门出贵子”,个例可以有,但并不是现下可以证明的真理。很多的优秀寒门学子,最终因各种原因,与名校无缘。


跟我学公文


看到这个题目我突然想起来卖米的作者张培祥,一个同样出身农村同样才华横溢的才女。因为家里穷,高二就外出打工,大学白天打工,晚上自学。 最后死于白血病。笔者不知道白血病的病理是什么。但是如果她出生在富贵家庭,有定期体检,不用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是否能够挽留她的生命呢?

又有多少张培祥这样的才子,赢了高考却输给了生活。

我相信寒门能出贵子,但是相比之下却难得多。他们不乏聪明才智,但是可能因为营养跟不上,生活压力大总总原因半路夭折,这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因此笔者希望国家跟社会可以成立尖子生救助基金,让更多这样的才子没有后顾之忧。诚然贫穷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如果命都没了,又何来强大之说。笔者真的不希望张培祥这样的悲剧重演。


嗨锵学长


都说了是个例了,个例的说服力又怎么能代表普遍现象。

我想在读高中之后,尤其是读大学,你就会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大学,家境条件好与不好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而且现在教育成本这么高,能送孩子去上大学的家里不说很好,但一定不会太差。

在越好的大学,一般有钱人家的子弟会比较多,有钱的家庭意味着很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现在还在这里荒度大学生活,人家爸妈就已经在筹备孩子研究生、博士生在哪里在哪个老师那里读了,你们还不好好听课!”

像寒门子弟哪里会有这个机会和渠道去了解这些,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地去了解、挖掘、接触,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

引用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一句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读完义务教育就不读了,要么是沉迷手机读不出来,或者真的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要么就是家里负担不起读高中的费用,而小孩子成绩也一般般读不下去;要么就是孩子想出去打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就不读书了,真正能读完高中,并考上好大学的人真的不多。

用数据说话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寒门出贵子”这句话会流传下来,那是因为在古代,读书出来就意味着有了当guan的资格,有了当guan的资格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在包fenpei的时候,也差不多,不需多说什么。

但现在不一样,大学生就像萝卜青菜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他/她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了,更不要说现在不读书出路也很多,尤其是现在的网红界,诱惑多大啊。 寒门能出贵子,但他/她一定要特别优秀,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抵挡住别人的嘲讽,还要抵抗得住自己内心的自卑和压力。

不过还是很佩服以707高分考进北大的王心怡,最近关于她的新闻挺多的,我也看过她写的那篇感谢贫穷的文章,是的,只有不弃之如敝,换个角度来想它,这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文章写的很好,还带了点高中议论文的影子,坚强而又勇敢的姑娘,相信她会更好。


最后,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一句话,找了半天,没找到,他的意思大概就是把贫穷当做自己的财富,不贬低,不隐瞒,从容接受,若想改变,请拿出实际行动,不要怨天尤人。

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写的东西,哪里又触犯了什么,居然不给过审!!!


夏七天circle


标题在问:你觉得这个个例能证明“寒门出贵子”这句话吗?

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要看我们对于“贵”的理解是什么。

从古至今,“贵子”常被理解为:出人头地的孩子或有身份地位的孩子。

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今社会,中国的温保已基本解决。更多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王心仪的班主任张秀英曾这样评价她:“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

的确,她爱好画画,唱歌,演讲,平时经常会关注时事政治、阅读外文书籍。

从王欣仪之前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中写到: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她已定格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碍了寒门逆袭,但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是自身的问题。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带来的苦痛,而是深处底层却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

对于王心仪来讲,金榜题名时、火遍网络不迷失自己,不接受各种名目的捐助,其品格已经可以定义为高贵,中国多一些类似的少年强,何愁国不兴旺?

我们还需要证明吗?


留学观察者


前几天出身寒门的女孩王子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并以一篇《感谢贫穷》的文章刷屏各新闻首页。看完相关报道,在赞叹之余,也不免觉得她思想深度不够。

我觉得她最应该感谢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父母。她从小爱好文学、写作,选择北大中文系没毛病,但她高三选的是理科班,这就有点学霸的任性了。我只能猜测她是属于天赋异禀的天才,一般女生比较畏惧的数理化于她根本不是难事。所以在这里首先她要感谢的是父母给了她超人的天赋和良好的身心教育。记得我们那个年代,专门批判过林彪的“天才论”,讲天才会打击99%的普通人,太不利于安定团结了,所以全社会都提倡“天才是1分天赋加99分汗水”理论。但经历过高考炼狱的人都知道,同样的刻苦、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师资、甚至同样的贫穷,人家学霸什么知识点一看就懂而且过目不忘,我们普通人反复学十遍也不一定能触类旁通。当然不是否定努力的作用,比如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那些学生,刻苦努力是有提升的,但毛中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拼不过衡中,对吧?

其次,她应该感谢高考制度。作为当年的牛鬼蛇神子女,没有人比我们对恢复高考从而改变命运感触更深了。如今教育资源严重不均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王子仪本人,如果不能就读于县市重点高中,而是在乡镇中学就读,很难相信她能考出707的高分。所以前两年纷纷扰扰的“寒门难出贵子”也是基于此种现实吧,但寒门难出贵子并不是不能出贵子,只是更难。因为有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有各级重点中学“应试教育”模式的重点培养,天才的寒门学子仍然有机会脱颖而出。但极少数寒门天才的成功个案并不能掩盖社会教育资源不公、寒门难出贵子的现状。

最后,我觉得她最不应该感谢的是贫穷。底层民众贫穷的太多了,不应该拿个别人的成功个案作为励志鸦片麻醉民众,让人安于贫穷!难道觉得贫穷是件好事?没手机、没电脑用、没肉食、穿破衣、踏雪上学……怎么就被美化成让她心无旁鹜专心学习的良好环境了?只能说她心态积极,没有被贫穷压倒,贫穷磨练了她的意志。

我坚信,消灭贫困,王子仪们的明天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