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兒天天住在娘家,這合理嗎?

ig157571103


這個問題下邊的回答真是刷新了我的三觀。

生了女兒,辛辛苦苦捧在手心裡養了二三十年,一結婚就成了潑出去的水。口口聲聲追求男女平等,結果偏偏是女人為難女人。

我結婚了,我回我媽家從不覺得自己是客人,那是我的家,有我親爹親媽,我親姐。

我也有小姑子,公公婆婆在老家的家,小姑子隨便住,我無權干涉,那是她的家,即使她結婚了,她也是公婆養了幾十年的女兒,成不了潑出去的水。

現在公婆住我家幫我帶孩子,小姑子放假來我家住,我也支持,她來看自己的爸媽,無可厚非。

但我會有自己的底線,這是我和老公的小家 ,小住可以,常住肯定是不行。

結婚之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要把握分寸,我結婚,我可以做自己小家庭都主人,但老公的大家庭,我不是主人。


靜座聽語


女孩一出嫁,回家就是客人,不管你願不願意,這就是事實。這一點對於獨生子女來說,那就是優勢了,不管你出嫁多久,即使長期住在家裡,父母都開心的不得了,不存在外憂內患。


對於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女兒出嫁,還不捨孃家的那種,回家又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這樣的家庭,一定矛盾重重。

本來婆媳住在一起,已經是兩個女主人各主半壁江山,女兒再摻合進去,就真正的成就了三個女人一臺戲。

好相處的家庭,一般不會寫出來讓別人知道,所以才有了壞事傳千里這樣的俗語,因此今天的女主人公也是屬於不好相處的那一款。


小雨婚後和婆婆住在一起,嫁進去的時候,姑子已經出嫁,可能是新婚,還是有所顧忌,雖然時常回孃家,還算是有眼力見,一般晚上還是回自己家住。

變化始於姑子懷孕後,就開始長住孃家,婆婆侍候姑子,小雨並沒有什麼意見,那是她的女兒,她要怎麼照顧,輪不到小雨發表意見。

氣憤的是,姑子住進孃家後,仗著懷孕,啥事不幹,還對著小雨大呼小叫,要這要那,即使是很簡單的要杯水,吃一個水果,只要下雨在旁邊,就直呼其名,讓小雨拿給她,天天如此,讓小雨莫名的煩躁。


向老公訴苦的時候,老公總是讓她忍一忍,自己又沒有能力搬出去住,只能每天早早出門,晚晚都不想回家,害怕回家的那種窒息感。

女孩已經出嫁,特別是有哥哥弟弟的家庭,回家還是本分一點比較好,不管母親對你怎麼樣,你要清楚自己,已經不是這個家庭的主人了。不是說你要向新主人低頭,而是不要去挑釁新主人,在這個家庭,當你出嫁後,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已經成為客人,永遠不能更改。
所以,為了自己母親之後的日子,更應該和嫂子或者弟媳婦友好相處,而不是處處和她們作對。有可能你今天讓她不好過了,明天她會讓你更難過。


梧桐話仙


出嫁的女兒,還天天住在孃家,這確實不合適。

按照婚姻法的規定:結婚後,男方可以成為女方的家庭成員,女方也可以成為男方的家庭成員。在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家的居多。如果說女方嫁到男方家,那麼女方還天天住在其孃家,這就有些不妥了。

首先,結婚後,女方的家就在男方處。天天不在自己的家裡,而到處跑到別人家去住,這是不是有點不顧家呀?

其次,女方不在男方家居住,不與男方在一起共同生活,兩個人之間容易產生一些隔閡甚至有一些矛盾。如果女方結婚後,天天不在家裡居住,那麼男方會有一些什麼不好的想法,這就無形中給夫妻的感情生活蒙上陰影,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最後,女方結婚後,已不是孃家的家庭成員了,其天天在孃家居住。難免會妨礙其他兄弟姐妹的生活,雖然父母有時候非常樂意,但是嫂嫂或者是弟妹,有時候就不太高興了。不僅不能給其孃家人帶來快樂,反而會落得個處處遭人嫌的下場,對於孃家人的家庭和睦生活是不利的。

總之,女方嫁到男方家去,就應當安心的在男方家過日子。如果想念自己的父母,偶爾回孃家住個一兩天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天天在孃家居住,這就有問題了。希望女方三思。


法重情深


看見題主這樣的問題,我一瞧,糟糕了。我也放假就愛回孃家,我也帶上我的兒子。嘿嘿,我家孩子他爸不住了,我還住好多天好多天啊。

其實,我想,最主要的不是你覺得大姑姐住長久的問題。而是大姑姐把你當外人,你與婆婆有過節。而你,成了被兩個人攻擊的對象;而你,覺得自己的委屈無處訴。所以,才會產生討厭的心態。


我回孃家住的日子啊,我真心是愛睡多久就多久。但是,我也不讓家人吵嫂子睡覺。我嫂子帶侄女也辛苦,我不讓我爸媽早早叫她起來吃早飯,因為我知道睡不夠的累。我還叮囑我侄子大早上輕輕地,要是吵醒媽媽,媽媽會沒精神。

我在孃家,儘量不讓嫂子去幹活,自己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讓我媽少做一點。因為兩孩子的嫂子,會因為孩子而累,又是全職寶媽,心裡肯定壓抑。所以,能做就多做點,儘量讓嫂子舒心一點。都是人,都是女人,我不應該讓嫂子不好過,嫂子過得不好,我父母能過好嗎?


這人啊,咱得將心比心。我回家幫忙多一點,大家開懷樂無憂,一家和睦,那才是最正確的。回家當皇帝,那是得有多大的心啊。我不管住多久,幹活都會主動。正因為晚上已把家人衣服洗好,我才睡懶覺。家裡下廚我會早早弄。

其實,人與人之間,差的是那一點“信任”,你不相信我是好媳婦,我不相信你會做好女兒的本份。

不是說我嫂子與我父母之間沒有矛盾。嘿嘿嘿,我們倆與我父母間最大的區別,當然是養育孩子方面了。我會對我爸媽說,管孩子的事交給孩子父母,因為孩子是父母心頭上的寶,當爺爺奶奶的打罵孫子,那是在打嫂子的臉面!所以,別搶了角色。你們就做自己該做的事。

作為女兒,作為一名已經為人母的外嫁女,回孃家怎麼樣都可以,但不能越位越權,恃寵而驕。做得過份了,只會神憎鬼厭,還讓自己父母受苦受累。


暖心秋媽


有,我姑姐就是這麼不要臉,嫁出去十幾年了!我老公和我的婚房,房子是我老公名字,前期首付借親戚的錢,加上後來裝修,還房貸,日常水電開銷都是我和老公承擔,對於這套房子我問心無愧,是我們夫妻二人的。因為婆家就老公一個兒子,所以婚後把公婆接來一起住,可是姑姐整天就一個理由,婆家遠,就想在孃家住,每天下班就來住,基本上一星期住五六天,家裡的一間房子就是她的了!平時也不講究很邋遢,開銷什麼一分錢不出,就這樣黑不提白不提住了六年,她自己有套三室的房子不住,離她上班的單位就五分鐘路程,擱著不住,每天下班就過來,白吃白喝。還說是走孃家。真沒見過這樣走孃家的!有時候還把自己家的髒衣服打拿來,放我家裡洗,洗完帶走。在我家裡,隨意拿我的東西也不說一聲。我和老公在臥室,她進來也不敲門,反正是太不把自己當外人!很讓人煩。真搞不懂這些姑子或姑姐,住在別人家裡能有什麼好,要是你住在你自己父母家裡,住一輩子我也不會說什麼,可是她媽的你住在我的家我的房子裡算怎麼回事,每天下班回家,弄的我像個外人,他們一家子骨肉團聚,算什麼!我受夠了!把她從家裡趕出去了!為這事公婆好不待見我,無所謂,不待見就不待見,我家的這事公婆也有責任,明知婆媳小姑關係難搞,明知我不喜歡姑姐再來住,他們還裝看不見,一味的裝傻充愣,尤其是後面的半年,我都明確表態不希望姑姐再來,因為我懷二胎,家裡房子不夠住。公婆老公都知道我的態度,姑姐這時候也不傻,也能感覺出來,可是她們一起還是裝傻的住一塊,還是每天都來,我受夠了!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姑姐,我看委婉的表達已經不行,就當面說不要再來我家裡了!她還說什麼我和你沒有矛盾啊!為什麼不能來?靠!照她的意思,全世界這麼多人和我也沒有矛盾,都可以住我家了嗎?我說,我不喜歡你住我家裡,你自己有房子有婆家,又不是婆家沒人,住我家算怎麼回事?真不明白她真覺得不住我家是她虧了!無語,六年來,我們有時候出去吃飯,她沒有付過一次飯錢,平時買東西,主動買單的次數基本上是個位數,整個一摳搜又邋遢不講究的人,誰會喜歡?住我家裡六年,我女兒四歲了!她買零食的次數也是個位數。試問,誰會喜歡這樣的姑姐。


南瓜絲56880154


這番話一看就是兄弟媳婦說的,說的沒啥意思,也傷感情。誰說嫁出去的女就不能回孃家,就不能住在孃家呢?這是孃家,也是自己家,況且這個家說的算的是這個娘,而不是你這個媳婦。

從題主的問題可以看出,這是兒子媳婦和爹媽一起生活的,所以大姑姐回孃家才有意見,如果大姑姐是潑出去的水,那麼你老公應該是什麼呢?大姑姐住孃家,自然老太太高興,也是陪老人,所以才經常回孃家的。

從提問中我們也能看出,這個兒媳婦不是省油的燈,沒什麼本事,事還特別多,小肚雞腸,陳芝麻爛穀子啥都記著,這是最破壞家庭和諧的,我估計她和老婆婆的關係也不可能太好,看她的提問就能看出一肚子牢騷,那麼生活中也會這樣表現出眼色的。

兄弟媳婦沒有權利拒絕大姑姐來看媽,我甚至覺得這個大姑姐是故意這麼做,來跟兄弟媳婦對著幹的,你越在意,我越住在媽家,越啥也不幹,養尊處優,氣死你,你的權利在於你可以不伺候你大姑姐一家,其他的你沒必要。

擺平心態吧,你越這樣她越不走,自己還氣的不像樣,還有個辦法,你搬出去呀,如果你不是啃老,那麼你們獨立出去就是了,如果你們出去了,有個人陪著老人也是好事,怕就怕你們比著誰更啃老吧?


韓東言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為人妻為人母的女兒有事沒事整天泡在孃家,確實有點膩歪!

出現這種情況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女方父母的家庭經濟殷實,不在乎出嫁閨女甚至一家子的那口吃,充其量就是多上幾雙筷子罷了!

所以她們就會名正言順地膩在父母家不走,閨女在孩子跟女婿隔三差五也會找上門,連吃帶喝帶拿的!有的閨女掏良心三天兩頭給老爹老孃買點吃的、買點喝的,買點三餐菜品、日常所用什麼的!有的乾脆就是隻進不出鐵公雞一毛不拔,兩個肩膀一張嘴!短則小住三五日,長則十天半個月,這也說不準!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還愛在兄弟媳婦和自家父母之間挑撥是非!造成雞飛狗跳讓大家都不得安寧!

二是家中獨女享受著最惠待遇,而且還向弟媳婦示威!這道菜是很難做的,一方面是剛剛過門不久的兒媳婦,還沒有享受完夫家的盆上碗下的高待遇,另一方面就是剛剛出嫁的老閨女就風急火燎地打道回府與新過門的兒媳婦一較高下!人們常說婆媳不是一道菜,大姑子和弟媳婦這道菜也不好調理!

個人認為,關住門一家人!有事別藏著掖著,應該攤開了擺在桌面上講,不要鉤心鬥角不要氣死獨頭蒜不讓小辣椒!不要因為家庭瑣事爭風吃醋,不要因為日常的家長裡短挑撥是非,否則家無寧日,永遠不得安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貴在理解和包容,你敬我讓才能和諧和睦相處,否則凡事都要爭個你長我短,凡事都要爭個高低上下,再親的親戚也沒法相處,再近的家門也不會常進常出!


冀之筆


哎!看到這個題目,有書君心裡很難過,非常能體會題主的心情!因為身邊就有一個因為出嫁的小姑子常住孃家導致的家庭悲劇。


小李是個開朗的好姑娘,當初媒人介紹趙剛時,就是因為看到趙剛家父母還年輕,妹妹也出嫁了,一家人看起來很和諧,儘管趙剛有點老實木納,獨身一人在這個城市打拼的小李,為了尋找一份家的感覺,毅然決然嫁給了趙剛。


悲劇就在小李蜜月旅行回來拉開了序幕。婚前不怎麼見面的妹妹妹夫坐在客廳裡和趙剛父母聊天聊得火熱。吃完飯,婆婆有意無意地對小李說妹妹懷孕了,妹夫工作忙,就不要回他們的小家了,就在孃家住下吧!上班也近點,回來吃飯也省得走太多路。


小李這剛過門的媳婦不好意思說什麼,趙剛在家裡好像一直比較孝順,也沒有表示異議。就這樣小姑子堂而皇之地住進了這個70平米的小三居。最可恨的是妹夫藉著看老婆的理由,天天往家裡跑。



一個不大的家住三對夫妻本來就有點擠,但這姑娘仗著母親對自己的偏愛,從來沒有想過進廚房,連洗碗這樣的事情都是指使妹夫去幹。小李是個兒媳婦,自然是不好意思啥都不幹。但每次一個人在廚房收拾時,聽著客廳裡妹夫妹妹和婆婆的笑聲,覺得心裡很不舒服。


忍氣吞聲過了十個月,以為小姑子生下孩子就搬走了。沒想到兩口子打算就在孃家坐月子。醫院出來直接回孃家住了。


小李他們所在的城市還是挺講究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孃家生孩子坐月子的。但是婆婆家不聽啊!還說是現在不講究封建迷信那一套了!鬧得小李啞口無言,心裡不痛快不好意思和婆婆家人說,只能給趙剛說啊!


趙剛本就木納,不會說話,把老婆的意思給自家媽一說,結果惹得是父母不高興,妹妹妹夫也有意見。婆婆還指桑罵槐地說:"這是我們的房子,有本事你們自己到外面租房子住去!


就兄妹兩個,當哥哥的怎麼就不知道為妹妹著想呢?你妹妹在這個家住著,你妹夫天天給家裡拿多少東西!家裡吃得雞蛋,喝的牛奶還不都是人家的……"


小李聽著婆婆的話,實在無語,但也不好意思說太多。趙剛心思重又懦弱,不滿意父母的作法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只能自己生悶氣。


兩口子因為這些事情也開始鬧起了矛盾。小李埋怨趙剛懦弱,趙剛說小李心眼小,計較得太多。本來沒有任何意見的小夫妻慢慢發展成冤家仇人,都後悔當初的選擇,感覺兩個人不該草率結婚。


趙剛本就文弱書生,身體不是太強壯,因為這些瑣事更是攪得他心煩意亂。身體也開始狀況百出。剛開始是趙剛右眼視網膜突然脫落,後來又查出來感染了乙肝病毒。這些固然和他身體底子有關係,但氣是百病源,怒傷肝,肝傷目,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


儘管後來趙剛夫妻貸款買了房子,離開了婆家人。但逢年過節回去,看到給小姑子一家準備的臥室,趙剛夫妻心裡都有一種自己吃完飯趕緊撤的感覺,總覺得小姑子一家才是那個家主人,自己就像客人。


後來的後來,趙剛的病越來越嚴重,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了!臨走,和父母妹妹的關係也是冷冷淡淡。



這固然是個特例,但是嫁出去的女兒天天住孃家,確實有很多弊端:


(一)孃家的家庭關係不好處理


女兒是獨生子女還好說,不會涉及到兄弟姐妹之間的問題。但凡有個兄弟姐妹,時間長了,難免會讓其他姊妹心裡不舒服,感覺父母偏心。如果這女兒再不會來事點,家庭矛盾就大了。就像有書君講的例子,發生了這樣的悲劇就不好了。


(二)婆家人也會有看法


既然嫁過去了,就成了夫家人,還是要以婆婆家為主的。沒事去孃家轉轉可以理解,天天在孃家待著,日子長了,婆婆公公心裡也不會好受,這到底是娶媳婦了還是嫁兒子了?


如果男的也是獨生子,那矛盾更大了。你是女兒,天天想去自己親媽那裡,我這養了二十多年的兒子就沒有親爹親孃了?


就像過年時候經常會發生的"今年過年回哪家"這樣的矛盾,如果長期住在孃家,和婆婆家的關係肯定不好處。


(三)影響夫妻感情


長期住在孃家的女兒,和自己的父母關係肯定好處理,會越來越親。但對於丈夫來說,那畢竟是岳父岳母家,難免會有不隨意的感覺。小夫妻鬧矛盾了,在自己家哄一鬨,鬧一鬧也就過去了。


在丈母孃家,難免縮手縮腳。鬧得輕了沒啥事,鬧得重了,牽扯進來孃家人,小問題就變成了大問題。遇上個不講理的丈母孃,那這當老公的男人可就麻煩了。處理不當,會有虐待人家姑娘的嫌疑,或者是被丈母孃家欺負的感覺,哪種感覺最後也會影響到夫妻兩個人的感情。



做什麼事情都得三四而後行,把控一定的度。嫁出去的女兒偶爾回來一下,熱熱鬧鬧吃頓飯是個客,天天住在孃家就沒有意思了。現在家庭人口都不多,每家有每家的原則,合不合理,要看家庭每個成員高不高興,舒不舒心。如果大家都滿意,那就叫合理,如果有人心裡不舒服,那就不合理。


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要看怎麼說了,我家鄰居家裡四個孩子,三個姑娘一個男孩,他家的大女兒結婚不到一年就和婆婆打起來了,從此以後天天在孃家過,就連生孩子做月子也是在孃家。二女兒呢,結婚以後也是和婆婆家不和,也是長期在孃家。只有小女兒因為婆婆家不允許她這樣做。先說大女兒一家三口天天在孃家吃孃家住,媽媽給撐腰是活不幹,弟妹肯定不願意啊!於是見面就掐,她倆一打,老二就上幫助她姐姐,順便自己也還能佔便宜,不用回家做飯省錢啊!但是她弟弟不幹了,你們天天回孃家白吃白喝白挑眼,而且什麼都不幹,娘仨個一條心欺負自己媳婦。於是是三天兩頭就打起來,有一回兒子把菜刀都操起來了,鄰居們是天天都有熱鬧看。鄰居好心勸勸說,應該讓女兒們回去吧,老太太說又沒有吃他們的,他們是找事。大家一聽,這老太太也不是省油燈,你女兒什麼都不干你怎麼不說說呢?人家媳婦伺候老的是應該的,累一天下班還得伺候大姑家啊!還不是一個。現在好了兒子媳婦不上門了,大姑家一看沒人伺候了,也不來了。就老頭老太兩個人了,過年叫兒子回家,兒子媳婦都沒有回來。


風中搖曳67


柳吹雪是個湖南姑娘。她的前夫是個廣西人。她嫁到廣西后,三年沒有生育,被前夫打發回了湖南。

離婚後的柳吹雪,隻身南下廣東打工。在東莞打工時,她認識了一個江西籍男子魚勾。他個子不高,為人老實,性格溫和,沒有多話。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好上了。

柳吹雪跟隨魚勾,來到江西。在魚勾家裡簡單辦了個婚禮,住了不到一個月時間,柳吹雪就渾身不自在,難以繼續住下去,提出要回湖南。魚勾不僅家境貧寒,住的是土坯房,而且位置偏僻,出入不方便。那個村子裡的男人,大半娶不上媳婦。

看到柳吹雪愁眉苦臉的樣子,再想一想自己的家庭條件,魚勾心軟了。他答應了柳吹雪的要求,相伴來到湖南。柳吹雪就在孃家長住下來,每隔兩三年,才去魚勾家住上兩三天,然後又是馬不停蹄地趕回湖南。

柳吹雪住在孃家,沒有外出打工。她一連生了兩個女兒。她喜上眉梢,在孃家人面前,終於抬起了頭,出了心頭的那口惡氣。

魚勾繼續在廣東打工,將掙到的錢,大部分都寄給了柳吹雪。他一年回來二次,年中與年末。他住上十來天,交足了公糧,又繼續回到廠裡打工。

柳吹雪父母健在,只有一個哥哥。全家人對柳吹雪長住孃家,並不反感,反倒十分歡迎。他們在生活上給予柳吹雪母女三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全家沒有什麼矛盾。

親情大於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