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做好家務,兒媳總是不領情,還有怨言?

會楊1


我來說說我家的那些事兒,我兒子是零七年一月份結婚的,在零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的大孫女,生孩子之前我們都相處的很好,自從有了小孩以後矛盾就開始了,小孩哭鬧的時候我想抱著哄一下,我兒媳婦就不讓我抱,她大驚小怪的說,媽呀!你不敢抱她,你還要把孩子弄著呢,我快五十歲的人了,我自己也生過兩個孩子,我連小孩都不會抱嗎?我想著她剛生了孩子,不要去計較什麼,在我們這裡生完孩子過了一個月,就要回孃家住一個多月,過完滿月後她就回了孃家,走了幾天她給我兒子打電話,她說她生孩子我給她的錢少了,她是順產生的孩子,在醫院花了一千塊錢左右吧!因為是在廠職工醫院便宜,我給了她兩千塊,她說應該給她六千塊錢,她在電話那頭逼著我兒子跟我要錢,我怕她生氣把奶氣沒了,我就說等她回來再說吧!她從孃家回來後,就讓我兒子跟我要錢,兒子說他們想要錢買個電腦和數碼相機,我就給了他六千塊錢這才沒事了,孩子八個月了她要去工作,自然我就給帶孩子了,當時全家都在上班,就我一個人在家,我每天帶小孩買菜做飯,還得洗衣服,累得我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就這樣兒媳婦老是挑剔,一會嫌我沒有帶好孩子,一會又嫌我沒有讓小孩吃好,本來早上起來就很緊張的,又要做飯又要收拾家,還要帶孩子,結果她一直說你給孩子穿什麼衣服,你一會給孩子吃什麼飯,三番兩次的說,說得我很煩的,我說我知道了你一直說煩不煩,結果她說我讓你給孩子做飯不對了,我說你說了我已經知道了,你還一直說什麼意思,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你以後就不要讓我給你帶孩子,就是這樣因為小孩拌了幾句,正好單位集資建房,我們就報了名買房,房子建好後就開始裝修房子,裝修好以後我就讓他們搬去新家了,所有廚房用品包括米麵油,我全部都給準備好了,說好的每天中午在我這裡吃飯,晚上下班回他們家自己做飯吃,結果過了一年多時間,他們又在我這裡吃飯了,我也不好再說讓他們自己做飯吃了,去年又生了二胎小孫女,不過還好我老公也退休了,我們兩個帶小孩也不是很累,不管怎樣兒媳也是兒子的老婆,只要他們兩個好好的生活,我們受點委屈受點累也無所謂,兒媳畢竟不是女兒,公公婆婆做得再好也不會領情的,因為她就覺的我們都是應該的,兒子是你家的人,孫女也是你家人一切都是應該的。


默默93982蔡愛萍




做爺爺奶奶的確很難,要想從兒媳婦嘴裡說出個“好”字談何容易。往往都是“吃力不討好,黃胖舂年糕”。

說實話,現在的年輕兒媳婦的確是有文化,對科學育兒也有獨到一面。但是,她們光嘴上會說,行動上還都要依賴公公婆婆。最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整天不用上班,孩子有人帶,衣服有人洗,飯菜不合胃口還要說上幾句,孩子稍有不慎就破囗大罵,責問婆婆是怎麼帶孩子的。



在兒媳婦眼裡,婆婆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應該帶的。孩子不按照她的要求帶好,她肯定是有怨言的。

為什麼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做好家務,兒媳總是不領情,還有怨言?老孃舅認為: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婆媳之間沒有溝通好。

一是,爺爺奶奶雖說把孫子照顧的很好很周到,但是與兒媳的要求還差的很遠。兒媳當面提出來了,做爺爺奶奶心裡不服。認為人家兒媳沒教養,沒高沒低不尊敬,氣頭上爺爺奶奶會反駁,會相爭,會對罵。這樣做兒媳根本不領情了,再怎樣做的好,破口了,說出來了,做了等於沒做,一切都等於0。



二是,現在的兒媳都是“低頭族”,整天不是手機就是電腦,吃飯都要請三四遍。吃飯時不是嫌萊不好吃,就是好吃來個“光盤行動”。根本不顧大不顧小,家裡吃飯跟上館子一樣,餐巾紙滿桌都是,邊吃邊看手機,吃好了碗筷一丟,連孩子都不管。做婆婆的看在眼裡,有時看不下去也忍不住嘮叨幾句。要知道,現在那個做兒媳來聽做婆婆的囉嗦鬼話,那倒吧!我都懶得理你,養不起可以“離婚”啊!這是每個做兒媳的殺手鐧,看你做婆婆的還再敢囉裡囉嗦,否則叫你兒子晚上別想睡,不信走著瞧。

總而言之,要想兒媳領情無怨言,做爺爺奶奶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聽兒媳的吩咐,按照她的要求管孩子,養孩子,教育孩子。

二,只管幹家務,睜一眼閉一隻眼,最好裝啞巴,她叫你幹就幹,她叫你吃就吃。

三,不用心痛錢,有多少全部拿出給兒媳花。

四,最好讓兒媳“當家”,家中大小事都必須由她作主,特別是經濟大權要讓她掌握,千萬不能去管兒子的錢,否則家無寧日。

這是我的生活點滴,也是處理婆媳關係的最好方法,贊同的點個贊,不妨可以一試。


月季正紅


其實,對於爺爺奶奶的委屈和兒媳婦的埋怨,大多是由於付出和期望不匹配才導致的。



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孫子,做做家務,希望能幫兒子、兒媳婦分擔一部分壓力,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工作。

爺爺奶奶幫兒子、兒媳婦帶帶孫子,其實是無怨無悔的,付出的同時,並沒有期冀能有什麼回報。只要孩子們家庭幸福、孫子孫女健康快樂的成長,老人們就很欣慰了。

但是這些只是想法,在實際生活中,會因為育兒觀念、生活習慣很多細節問題,導致老人和孩子們想法不一致,而最終幾乎都是老人們退讓。但是,對於兒孫的付出,老人們還是沒有怨言的繼續付出。久而久之,很多小的矛盾引發的積怨終會爆發。老人們就會覺得非常委屈,自己辛苦付出,沒有一絲一毫怨言,誰想最終卻落得孩子們不領情還心有怨言。



對於兒子、兒媳婦來說,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孩子,本來是件好事,卻因為與自己的預期期望值不匹配,最終會心生怨言。

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剛生完孩子,如果能有個老人幫忙帶一帶孩子,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本來對於年輕人,有老人能幫忙照顧照顧孩子,讓自己可以安心的去工作,很幸福。但是,時間長了,他們才發現,原來老人幫忙照顧孩子,自己也不能完全放鬆,該操心的還得操心,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而且還要習慣老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傳統觀念,甚至很多家庭每個月還要給老人們另外準備點零花錢。

如果短時間的照顧幫忙,對於老人、孩子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就是偶爾在育兒過程中有分歧,為了孩子健康,大家也都會退讓的。但是時間長了,老人們覺得自己不該白受委屈,不圖錢財,起碼孩子們得念自己個好吧?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每個月給老人們零花錢,老人們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孫子孫女,有什麼不可?還經常一堆牢騷,生活習慣還彼此不習慣。

所以,長期生活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和育兒觀念的很多不一致,導致孩子們和老人們的期望值和實際的付出不匹配,最終,導致老人們一肚子委屈,孩子們心裡一肚子怨言。只不過有些人看在老人們辛辛苦苦的份上,肚子裡有些話也就不說了,有些人,卻不會考慮那些,覺得自己不平衡,覺得沒達到自己的期望,積怨就爆發了!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過年在家的時候,聽我媽說鄰居二大媽在家哭天喊地鬧了好一陣,鬧著說要跟兒媳婦斷絕一切來往。

起因是因為,她去兒子家幫忙帶孫女,兒媳婦嫌棄她地拖不乾淨,床單鋪不好,做飯不好吃。得,你嫌棄我那我也就不伺候你了,二大媽一氣之下就回了自己家。

沒多久這就過年了啊,老太太帶了兩個多月的孫女,一分錢補貼沒有就算了,大年三十,兒子兒媳婦回來過年,逼著他們老兩口拿出兩萬塊錢來,根本就拿不出來啊,東拼西湊拿了兩千給兒子,結果兒媳婦當場翻臉,年夜飯都沒吃就連夜趕回孃家,臨走之前甚至放話,兩萬塊錢不給,就當公公婆婆死了!

二大媽氣的當場就暈了,醒了之後到處說自己兒媳婦的不是。

當然,各位看到這裡肯定都和我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一樣義憤填膺。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見得。

二大媽的兒媳第一胎生的是女兒,月子還沒做完,二大媽就跟她說趕緊再生一個,生不出兒子怎麼行?

於是做完月子沒多久,兒媳就走上了懷孕打胎懷孕打胎的漫長道路,終於,在打了四次胎之後,在路邊的黑診所裡,兒媳被查出來肚子裡懷的是男孩。

全家歡天喜地,二大媽那一陣走路鼻孔都是朝天的,周圍鄰居家沒有兒子的都被她冷嘲熱諷的嘲笑了八百遍,可這時候兒媳婦不願意了。想想也是,生了二胎勢必很長一段時間沒法上班了,公婆又沒錢,買房欠了一屁股貸款,一家四口靠著老公幾千塊錢的死工資養活,不喝西北風才怪。

這時候二大媽又出場了,拍著胸脯跟兒媳保證,你只管安安心心生孩子,生出來我給你帶,你公公明天就出去打工,我們每年補貼你五萬塊錢,不會讓你吃一點苦。

兒媳很天真,信了二大媽的鬼話。不得不說,有些事真是天註定,在黑診所裡查出來的大孫子生出來卻成了女孩,晴天霹靂啊!

二大媽還沒從他家斷了後的這種巨大悲傷緩過來,兒媳婦電話來了,媽,你之前說好來幫忙帶孩子的呢?這養孩子,窮養富養都是養,在二大媽看來,這兩個孫女只要餓不死就行。

婆婆帶孩子,兒媳婦上班,婆媳倆同在一個屋簷下,雖說不怎麼和諧,但也沒有撕破臉。直到有一天,兒媳不舒服請假提前回家,看到二大媽正在給自己的小女兒喂前天餿掉了的稀飯,兒媳再怎麼能忍,看到自己的女兒這麼被虐待也受不了了,當天就把二大媽送回了家。

沒人帶孩子,兒媳只能辭職,一家四口過的緊巴巴的時候,過年的時候給孩子買新衣服的錢都沒有,之前許諾過年給的五萬塊錢也變成了兩千,二大媽十分理直氣壯,誰讓你生不出兒子?

說了這麼多,最後只想說一下,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家長裡短的事,切不可只聽片面之詞。


素昧浮生


爺爺奶奶照顧孫子、做好家務,兒媳還總是不領情,還有怨言,這個現象很常見,究其原因,

我覺得公婆和兒媳都有責任,其實也與中國的傳統思想有關。

界限不清晰,導致兒媳有意見。

爺爺奶奶照顧孫子,本意是好的,一般也會非常盡心盡力,很多老人照顧孫子、又做家務,其實非常辛苦,但費力不討好,主要原因是界限不清晰,覺得兒子是自己的,孫子是自己的,家也是自己的,所以不自覺的就會“越界”,比如隨意出入兒媳的房間,隨意動兒媳的東西等,使兒媳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然會影響心情,對公婆產生怨言。

育兒觀念的不同,導致矛盾叢生。

很多爺爺奶奶按傳統的方式來帶孩子和教育孩子,而兒媳作為年輕人,會通過網絡或書籍等學習現代育兒知識,而現代的育兒方法與公婆的傳統育兒經驗不可避免的會發生衝突,如現代育兒知識孩子不要穿得多,推崇使用紙尿褲,1歲前不可給寶寶吃糖和鹽等,而爺爺奶奶總是怕孫子凍著,會穿得很多,反對使用紙尿褲,給小寶寶喝蜂蜜水等,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不同,而互相又難以說服,導致在怎麼帶孩子的問題上矛盾叢生,兒媳自然就會有怨言。

兒媳的索取心態,也會導致對公婆有怨言。

有些兒媳覺得爺爺奶奶就該看孫子,就該給自己做家務,對老人幫忙看孩子做家務沒有之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會因為公婆的日常在帶孩子、做家務方面百般挑剔,沒有感恩,只有抱怨。

建議老人和兒媳都能理解和包容對方,並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即使是一家人,也要保持一定的界限,當然,如果可以,兒媳最好自己帶孩子,既減少婆媳矛盾,又能自己帶好孩子。

分享育兒經驗和原創觀點, 歡迎關注,歡迎留言交流和點贊。

嘟嘟寶貝


沒有婆婆的人還真不知道做好家務是個什麼情況。

看那些有照顧孫子,做家務的公婆的家庭來說,媳婦不領情,一是本身就沒有照顧好孫子女,做好家務,這個好的定位是以媳婦要求的高度不是公婆以為帶好孫子女,帶著不餓著不磕碰不出事就行。公婆帶孫子女一般情況是帶不好的,只有少數帶的好,公婆盡力也是帶不好的,因為人老了,那有那麼多精力,而且要做家務和帶孫子女本身就是矛盾的,沒有那麼多時間,而且很多家務活要做就放任小孩子,而且為了小孩子不煩人,任由小孩子玩鬧,引導不了小孩子。帶一兩歲小孩子嘛,媳婦看著公婆不講衛生,而且抱小孩子很累的;三兩歲,看著能走能跑,農村的爺爺奶奶捨不得農活,做農活,就由小孩子一個人玩,這個很容易出事情。四五歲,上幼兒園,如果公婆想玩的,玩牌的,哪管孩子吃,十多歲逆反的時候更是管不了。

家務活,很多媳婦嫌棄公婆不衛生,不愛乾淨,衛生習慣極不好,說不得,說了還說媳婦不好挑,他說都過了這麼多年了也沒有人叫他改,而且傳統思想是公婆是高高在上的,尊位,媳婦次一等是不能說尊者不對,所以說事情最後變成態度之爭。媳婦說事情,老人委屈控訴態度,這都有理,吵唄。不會與時俱進,垃圾不扔垃圾桶裡,口水痰亂吐,鼻涕亂擦在牆上,進衛生間不換鞋,破壞不停怎麼打掃也打掃不出乾淨。

飯菜口味,一般老人喜歡吃鹹一點,軟一點,一樣多量,吃不完吃剩菜,一頓做一天。年輕人口味輕,喜歡量小多樣,夠一頓吃就行。老人看那麼點菜,眼睛不飽下不了筷子,都得捱餓,他還得說他深明大義讓給你們吃,說了一頓吃一頓也是沒有用的。

本身就是矛盾一大把,無法調和,不是不領情不感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公婆也會挑媳婦不好的,不止媳婦挑公婆,而是因為公婆是老人,以老人為尊,他對,媳婦只能受委屈。如果誰聽見媳婦說公婆不好,那麼公婆也會說她的,這個是相互的,不要按上道德的高帽子看待。就當同位置的。傳統又不是同位置上。

當然老看不好,火氣就大,多看看好處就火氣小了。

這樣子的紛爭不用上心,家家都有,一般還是媳婦最後妥協,你們老人愛怎麼樣怎麼樣,也不說了,乾淨也罷不乾淨也罷,管好自己乾淨就行。

像農村關於衛生乾淨,多數老人以前的年輕時候老人忙農活沒有時間收拾,老了累了沒有心情收拾也沒有良好習慣,過去傢俱也少,衣服不能穿了也捨不得扔總覺得有用,垃圾也是一樣的總覺得留著有用,房間怎麼能幹淨整潔。現在多數年輕人,住房環境改變易收拾乾淨,傢俱齊備,垃圾也捨得扔,沒有用就扔了。地面鋪瓷磚,也很顯髒,不打掃了看不得,瓷磚打掃乾淨了,衛生肯定上一個層次唄。捨得扔沒有用的東西家裡就乾淨,想著啥都有用要留著,是乾淨不了的。

有的老人是太累了,帶孩子折騰一天了,沒有心情收拾房子。

另外就像有的家庭環境,房子本身就是打掃不出乾淨的高度,水泥牆面能有瓷磚牆面乾淨嗎?

同時帶好小孩子(三四歲以下的),做好家務,沒有協作就是讓媳婦一個人做也做不好,沒有幾個人能一個人做好,除非小孩子很乖,而且房子蓋得好,易收拾乾淨的,捨得扔無用東西的,而且家庭成員有良好衛生習慣。小孩子折騰起來不是一般能折騰。這個做好家務和帶好小孩子,本身就是誰帶誰做不好,捱罵的事情。總得扔下一些,才能糊弄全。


359一陣風


為什麼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做好家務,兒媳總是不領情,還有怨言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爺爺奶奶可能有道不完的苦水,做媳婦的覺得自己也有苦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

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還做好了家務,媳婦卻不領情,還有怨言,我想可能這是以媳婦的標準來要求爺爺奶奶吧。因為現在的媳婦大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有新的育兒理念,儘管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但是媳婦卻認為她照顧孫子不科學,沒有給孫子以科學的飲食觀、教育觀。所以媳婦不太滿意。


另外就是爺爺奶奶,把家務都做完了,可能做媳婦的還認為做的不夠好。這個地方沒有收拾整齊,那個地方沒有擦乾淨,衛生間有頭髮,廚房有油汙。反正做媳婦的看哪個地方都覺得不順眼。這可能就是爺爺奶奶那麼費心費力地做了家務,還遭埋怨,媳婦不領情的原因吧。

其實做媳婦的也要換個角度想一想。爺爺奶奶畢竟上了歲數的人,他們的教育觀還處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所以他們有些觀點不正確,不符合你的觀點,還是很正常的。再加上他們上了歲數,他的眼睛不好,還有可能已經習慣了在那樣不整潔的環境中生活。今天他已經夠用力了,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還是不入了你的眼。

我覺得做媳婦的還是真正應該考慮一下爺爺奶奶的的不容易,他們已經盡力了,你應該多與他們溝通溝通,如何帶孩子。至於家務,他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怎麼樣就不必再多說什麼了。他們沒有收拾乾淨的地方,你再收拾一下也可以,不要對老人有太高的標準。有一天你做老人了,說不定你的後人對你還是那麼苛刻,看你怎麼辦?

每一個媳婦都要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自己的公公婆婆,願所有的家庭都幸福和睦。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今日頭條原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閱讀、收藏、分享、轉發、評論、點贊。


睿心媽媽


主要還是因為生活習慣、思維模式、育兒理念、溝通不到位引起的



生活習慣

老年人因為沒有掙錢能力、以前生活的環境等因素所以提倡節約,例如,不新鮮的水果蔬菜捨不得扔,舊飯捨不得倒掉,做給家人和孩子一起吃,兒媳婦從健康的角度考慮,肯定就會發生衝突。

思維模式

人和人最大的差異就來源於思維模式的差異,看待問題不同,解決問題也不同,不能去異求同,從而也導致矛盾不斷。

育兒理念

老人還是秉承著過去養育孩子的經驗來養育孩子,並且認為完美無缺,要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養大養的這麼優秀,反而認為兒媳婦的科學育兒理念“矯情多事”。這一點是引發矛盾最多的。



溝通不到位

兒媳婦和老人有了分歧不溝通或者溝通時不講究技巧,例如,彼此有事情憋在心裡不說出來,讓對方猜,對方猜不到,就心裡產生怨言;還有溝通時容易用指責質疑語氣,從而導致矛盾火上澆油。

公婆和兒媳婦相處,都需要遷就包容對方,多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老人保持開放的思想,不能固執己見;兒媳婦心存感恩,不能認為公婆的付出理所當然


丁媽親子時光


如果你遇到個好兒媳婦,她會看到你的好。你的付出你的忍辱都會有回報,。你的辛勞會得到認可。但如果你遇到了一個自私自利、不懂人情世故、沒有感恩之心的兒媳婦,莫說你把她當女兒看,你就是把她當祖宗供著,她也不高興。你做得好是你應該做的;你做得不好認為你故意的!反正是:左看右看前看後看裡外不是人。


心如蓮花173349538


“爺爺奶奶那麼照顧孫子、做家務”中的“那麼”是意思是:爺爺奶奶已經盡心了。

既然盡心了,兒媳總是不領情、還有怨言,那就是兒媳的問題。

一、兒媳太挑剔。

兩代人育兒的理念、方法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可是兒媳不能正確看待這種差異,總是要求公婆的做法符合自己的要求,對方做不到,就不滿、就有怨言。如果兒媳過於挑剔,公婆將無所適從,怎麼做都無法滿足兒媳的要求。如此矛盾日益積累,會傷害感情。

建議兒媳理解和體諒公婆,實在不行就換人。

二、兒媳將公婆帶孫子、做家務看成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因為她將公婆帶孩子、做家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如果做不好,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心生不滿。

其實公婆沒有必須帶孫子的義務,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如果公婆不帶孫子不幫忙,你也沒有辦法。


所以兒媳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不僅不能抱怨,更應該領情,否則,公婆的付出得不到承認和肯定,他們會很委屈。

三、兒媳格局太小,修養不夠,這是人品問題。

如果兒媳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女人,她看到公婆如此盡心盡力地給自己幫忙,就算結果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也絕對不會抱怨,反而會心存感激。

一家人一起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體諒,不能只關心自己的感受,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而要將心比心,多為他人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