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关于成长的动力和答案都在这里,力荐《大卫. 科波菲尔》

你要的关于成长的动力和答案都在这里,力荐《大卫. 科波菲尔》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从我开始自以为有分辨能力地挑选书籍,就异常偏爱成长类题材。或许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认真地跟我谈过,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注意培养哪些特质,便不停在书中寻找答案,寻找参考。当很多人觉得我似乎心智宽广,性格圆润的时候,我只想说,并非生而至之。正是从那些虚构的,真实的;伟大的,渺小的先行者们身上,我看到了历史不曾磨灭的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穿越时间而来的人文主义关怀。

我们都已经到了一个不会轻易有人能给指路的年龄,鸡汤已经不再随时见效,心扉已经不再经常打开。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带着最基本的道理便可以闯天下,但依然不容易过好这一生。还是会迷茫,还是会怅然若失,还是会对着午后宁静的阳光感叹少年老去,一事无成。当母亲需要你的怀抱,当老师静静地听你不绝滔滔,我们终于长成了小时候梦里都想做的,大人。有时候迷茫地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你很明白,应该相信自己,果断选择,勇敢前行。但一些时间过去了,你并没有启程。也许有人会说你开始变得平凡庸碌,其实并不是,你只是有些孤单,有些害羞。你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而这些恐惧带来的不愿尝试,蹉跎了一些时光,磨灭了一些机会。所以我们最终没能长成昨天计划中今天该有的样子,反倒跌进昨天一系列“无能为力”注定的结局。是的,我正是在成长类的书中寻找陪伴,寻找落落大方,寻找面对人生每个阶段角色转变后的迷茫和方向。

第一遍读《大卫科波菲尔》,非常惊讶于他是如何塑造出像Agnes这样完美的角色。当时对狄更斯生平并不了解,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Agnes是狄更斯老爷子心里“神仙姐姐”的化身。情窦初开的狄更斯,18时曾经喜欢上一个小银行家的女儿,他顶着巨大的家境差带来的压力表达了爱慕。不料原本以为的两厢情悦却是一厢情愿,遭到冷淡拒绝的狄更斯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向往想象中的Agnes。狄更斯随后开始了第一段婚姻,但是这位妻子最多只是抹平了初恋的创伤,并没有带来多少他梦寐以求的幸福和平静。两个人之间的差距,想象与现实的差距,最终导致这段唯一的婚姻以分居结束。“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这句在书中借斯特朗太太说出的话,我们可以一窥狄更斯在这段婚姻中的失望和无奈。无心插柳,这段婚姻带给狄更斯最大的安慰却是妻子的第二个妹妹,玛丽。玛丽天真,善良,有活力,是狄更斯心中理想女性的化身,给他带来很多创作灵感。但玛丽却不幸早夭,狄更斯把对她的思念和莫名的感情一直带到人生的最后。了解所有这些几乎贯穿狄更斯全部成年岁月的感情上的向往和挣扎,就会突然发现,《大卫科波菲尔》既糅杂了他很多艰难的成长经历,又虚构了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Agnes和平静祥和的家庭生活。

1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对一些典型角色的塑造和描绘极尽浮夸,入木三分。西普那双又粘又湿的手,每次读到都想亲身感受一下。西普深谙人性的弱点,并以此为突破,躲在谦卑的外表下,无耻地利用一个人的修养,一点点渗透和腐蚀。但今天并不想谈一说话就浑身颤抖的西普,默德斯通兄妹同样是书中的一对奇葩,且大行其道。

默德斯通先生最大的本领就是勾引年轻小寡妇,而且必须得是那种性情柔弱,有可观财产的“可塑之才”。他们自称坚定有思想,实际自私又冷酷。默德斯通先生通常以坚实可靠,博爱温柔的形象搞前期渗透。成功打入后也从不青面獠牙,吃人不吐骨头。他一定熟知兵法,杀人诛心运用得得心应手。默德斯通先生在新家庭中大力推行自己披着无私外衣的残忍和专横,基调定完就轮到默德斯通小姐的助攻,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督和调教。大卫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默德斯通先生的手段:大卫母亲拉拉是个可怜又柔弱的小东西,寡居的单调生活中被默德斯通先生邂逅,像是阳光照进沉闷的葡萄园,公主又逢遗落的老王子。默德斯通兄妹先后住进了大卫家,故技开始重施。默德斯通利用拉拉性格上的软弱和无知逐步实行控制。离间母子,离间主仆,最终孤立拉拉。拉拉失去了原来的快乐,却没从她无比信任的第二任丈夫身上找到新的归宿和依靠。大卫被送到寄宿学校,家庭氛围一片阴暗笼罩,拉拉迷惑着就被榨干了所有生命力。

拉拉的死是一个悲剧,虽然这大部分是由于默德斯通的邪恶用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提了醒。这就是:那些自认为坚定有思想的人,一定要宽容有耐心。

《还珠格格》里皇后是个坚定有思想的人,而且是维护皇家威严,传统大义的坚定思想。碰到散漫惯的小燕子免不了一次次爆发,本来宣扬正统思想,理治后宫也无可厚非。但在操作过程中,只从一己出发,企图泯灭天性,全然没有宽容和耐心。拨乱反正成了赤裸裸压迫,反抗也就应运而起。

当然现在社会不会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但是人生百态,如果你也是知道很多道理,还是没把握过好这一生,就不要随意那么坚定有思想。如果偶尔忍不住要宣讲立场,人品爆发,也请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和耐心。不在乎你的人你从来说服不了,你能说服的人你可能正在改变ta,并且那也许只是你喜欢的方向,却不一定对ta有益。重要的选择,任何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剩下的,不过是细节。我从不怀疑一个家里乱糟糟的人正在做着一份出色的工作。如果你出手可以让ta变得更亮,就果断出手;如果你出手只是想让ta换个颜色,请高抬贵手。

2

正当大卫和朵拉爱的死去活来的时候,贝西姨婆突发横祸,破产了。殷实的经济来源,无忧无虑的生活,优等的社会地位,甚至朵拉,这一切瞬间离自己远去。前途未知,生存堪忧,大卫辗转反侧。但当他意识到“她多么忘我地关心我,而我又怎能自私地只为自己考虑”时,那个不到10岁就敢逃出魔爪,历经艰难跋涉到多佛的大卫回来了。

成长大部分时候像上学一样,知识越来越深,作业越来越难,责任越来越大。但偶尔,也会有天将降大任的猝不及防。这个你永远说不好是福是祸的东西,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不远的地方。你可以绕过,但你可能再也回不到你想走的这条路上。你可以止步,或者往回走,但你的人生体验也就终结于此。你想跨过去,但它乍看上去,确实生畏,一时间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因为看不到远方,所以有些惆怅。因为看不清自己,所以有些迷茫。

天塌的时候别怕,装成大个儿去顶着,很快你就真成了大个儿。我们经常听说一夜长大的故事,虽然有些鸡汤,但也值得深思。什么是长大?当你决定去面对和承担的时候,就是长大。你不一定解决了问题,甚至不一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仅仅是抬起你高傲的头,露出你还略显稚嫩的肩膀,就足够让前方那个大家伙暗自颤抖。承担起落在你肩膀上的责任,走下去,就有希望;拼下去,就有出路;闯下去,就有辉煌。

大卫第二天一头扎进古罗马的浴池,冷静和理智浴冰凉瞬间而生。他利用早晚的时间去当斯特朗博士的助手;他苦练速记本领为报社撰写国会辩论报道;他尝试写一些小文章。在形势所逼的不断进取中,大卫逐渐发掘了自己在文字方面的天赋和能力,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声望。回头再看这个过程,大卫什么也没有失去,反而得到了更多。

站在远处看,它似乎确实有些高不可攀,无以撼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你决心一步步走下去,会突然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且机会一个接一个令人惊喜地恰合其时地出现。就像大卫决定找一份工作赚外快养家,Agnes马上就带来了斯特朗博士要召助手的消息;大卫决定进一步加大工作量,而特拉德尔刚好对国会辩论和速记有一些了解,可以帮助他入门。出发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问题最终会如何解决,带着些许孤独和无助一步步走下去,然后发现“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

3

与大卫大起大落的境遇相比,他在萨伦寄宿学校的同学同时也是他一生朋友的特拉德尔的经历则显得更加亲民。特拉德尔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大卫的出身和富裕的贝西姨婆,也比不上大卫的天赋和能力。但他却是我最偏爱的角色,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大卫。大卫与特拉德尔在书中相伴而生,如果说大卫这个角色是为了照顾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特拉德尔则更像带着真实生活经历的狄更斯,至少是事业上升时期的狄更斯。

特拉德尔是个乐天又努力的小人物,如人潮人海中万万千千的你我,热情又仗义。他用自己最平凡的努力追求着最平凡的幸福,且一如既往的有担当有力量。特拉德尔从小就学会了画个圈圈诅咒你的本领,在萨伦寄宿学校每次被老师虐打,他都会在本子上画骷髅。这个骷髅的深意如何,我们不去探究,但小特拉德尔柔和向上的性格足见一斑。毫无慰藉的生活没有扭曲他的心理,也没有影响他性格的发展。小特拉德尔只是在本子上画着骷髅排遣,明天又开始“没心没肺”。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幸福,特拉德尔邂逅苏菲坠入爱河。读到困窘的特拉德尔一件一件攒结婚的家具,温暖又感动。苏菲,狄更斯塑造的另一个带平民色彩的女神,她乐观又向上,勤劳又博爱。是没出嫁前家里的顶梁柱,是出嫁后家里的贤内助。家里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苏菲,于是特拉德尔“娶了”她们一家。寄居小酒馆,苏菲姐妹们睡卧室,他们睡地板;买了房子,苏菲姐妹睡卧室,他们睡阁楼。但特拉德尔依然感觉自己在做着美梦,一天一天奔向新生活。

人生轨迹皓如繁星,即便不是最闪的那颗,也一样要点亮夜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坚持。特拉德尔告诉我怎样走自己的路,不用抱怨出身,也不用抱怨天赋,守住自己的天性,认准远方的信念。过自己的生活,唱自己的歌,找到自己的快乐。

伟大的作家都有大师情怀,他们都向往用不灭的文字推动永恒的教化。狄更斯更是如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贯穿整本书。我们都像孩子那样喜欢圆满的结局,坏人得到了惩戒,公主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不一定都会圆满,但圆满的故事总是给人很多希望。有了希望,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启程去追求梦想。

感谢伟大的查尔斯狄更斯,感谢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大卫科波菲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