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独立团穿越到三国打的过吕布一万人部队吗?

昔年21c78861989


在没有机枪的年代,骑兵是战场上的王者,面对高速冲击的骑兵,步兵几乎只有等着挨宰的命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凭借几万人的骑兵横扫亚欧大陆,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假如李云龙的独立团穿越到三国,还是按照独立乐团人员齐备,巅峰时期的兵员数量。

注意,李云龙团,按照巅峰时时期正规部队有六个营计算,整团正规人马大致在八千人。而且魏和尚、张大彪、沈泉、孙德胜还有云龙兄最爱的赵刚。

而且按照独立团的火力配备来说,别说独立团打赢吕布了,统一整个三国都没问题。

先不说掷弹筒、炮击炮、他娘的意大利炮,单单就说重机枪的事儿,整个独立团瞎找都能收集上百挺轻重机枪吧,威力大、射速快的重机枪至少也有几十挺。

想当年,轻武器兵团与重火力部队的第一次对决上,英国殖民军50人的小部队依靠仅有的4挺马克沁重机枪竟然击退了多达5000名非洲土著人的进攻,在这场战斗中四挺马克沁重机枪不仅击溃了5000多人,而且还整整击毙3000多名非洲土著人。当然这是赤裸裸的屠杀。


再比如,一战时期,著名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依靠大量的MG08马克沁机枪在一天之内就打死了6万名英军士兵,简直就是绞肉机,屠宰场。

看见了武器装备的悬殊,再加上运用现代武器的士兵的军事素质,是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贴脸肉搏战无法比拟的。


李云龙本人以及手下的各营营长以及连排长,都是在实战中走出来的战争好手,对于战术的使用和配合那是相当熟练,

迂回突进、运动战、围点打援、战术穿插等,古代的军事将领们大都可能赶不上李云龙的营长甚至是连长。


就算是打到最后,弹药消耗的差不多,凭借现代的小股部队特种作战也能搞死一大片的三国高级将领。加上收编整改(赵刚特擅长招降),拥有一批古代冷兵器部队也是没有问题的。

独立团穿越是没有可能的事,只是打个比方,朋友们姑且这么一听,我也就随口那么一说,切勿较真。

九度月光


1、除了不能用现代军械——火器之外,其他的应该是不变的吧?那就是说,李部的战斗意志强于吕部是肯定的。因为李部是为老百姓打天下,吃苦耐劳的程度,更是当时的人难以匹敌的。家属有危险的时候,关羽的荆州兵会散去。水源断了,马谡的街亭守军会散去。但李云龙的士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绝不会散去。吕部士兵是为吕布一人打天下的,根本无法和李云龙的士兵素质比。士气上,李部一人的战斗力,足抵吕部起码三、五人。

2、战略战术;吕部靠的是陈宫一人。李部靠的是“集体智慧”,李云龙本身的战术、智谋就强于吕部,陈宫,赵刚智慧、大局观更胜于陈宫。

3、魏和尚出身于少林,他是李部中武功最高的。三国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武功套路,所有的武力基本上都是自悟的。所以,凭武力,应该会强于吕布,至少不会差于吕布。张大彪武力应该可以媲美张飞(包括李云龙自己),不会下于吕布。孙德胜有赵云之勇。沈泉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描述,但也绝非泛泛,不会下于高顺。绝非郝盟、魏续、臧霸之类可比的。

4、骑兵可能是李部稍弱,只有一个骑兵连,百十匹马。

5、李部还有一个必胜的招数;就是李云龙等具备现代战争的科学意识,也会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诸葛亮能发明“地雷”、“火箭”,证明那时候已经有了火药。赵刚是大学生,这方面知识肯定远强于诸葛亮。甚至一个当兵的,都会利用火药做成炸药包。而且,李云龙惯于打伏击战。炸药包就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挖地道也是八路军的强项,攻取吕布城池的时候,根本不用强攻。就利用挖地道,放炸药包就能炸毁城墙。炸药包的爆破声惊天动地,吕部听到也会吓得灵魂出窍,这时的冲锋,绝非当时的兵士可以抵挡的。

6、两军混战,李云龙部惯使刺刀、大刀,如果背负大刀,手持长枪或戟。加上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一个打三个,绝非吕部能抵挡的。

所以,如果李云龙部穿越回三国,要是仅限制不能用现代火器的话。我认为;别说吕布,即使曹操,也不会是李云龙部的对手!


傲视苍穹39


哈哈哈哈哈哈收拾吕布一帮子太容易了,李云龙多鬼啊!赵刚燕京大学的,比曹操的文化程度都高。巅峰的时候的李云龙有一个骑兵营的编制,就王喜奎可能都要顶吕布的八健将之一。秀芹用一把剪刀都能戳死曹氏和闭月。李云龙肯定胜!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李云龙独立团也有近万人的,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有句台词就说他快当师长了。还不算他能调动的县大队、区小队各种民兵。哈哈哈


就他那打法,古代无论多少兵也是没用的,何况吕布……


大理宋氏


问题是哪个时期的独立团?是杨村战败后的独立团呢还是平安格勒战役打完后的独立团。杨村战败后的独立团也就3000人多一点。。平安格勒战役结束后独立团接近一万人(八个营加各种团直属部队)


荡漾的可乐


打不过,因为在八路军系统内李云龙部队绝对不是主力一流部队。在抗战初期的团长大多是上将也有个别中将的,李云龙是少将说明他在中央军委领导心中的份量并不重。


冯克思的文章


经常在“今日头条”上看到这样的问题。象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都可以,反正是闹着玩吧。現用清人王士祯一首评《聊斋》的评作回复。“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最爱秋坟鬼唱诗。”仅凭记忆写,个别字句如有误,请見谅。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