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封面解读:本期封面用翻开的书表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启幕”,一个个问号代表着考生在“法考”来袭时的疑问:例如考试形式变了,如何有效应对?考试的内容多了,如何合理备考等等。充满生机的绿苗表明,随着法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完善,一支政治素养高的业务能力更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人才队伍初具雏形,正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民主与法制》新刊推荐

2018年7月

第28期

封面聚焦FOCUS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启幕”》系列报道之一

回眸:我国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岁月变迁

本社记者 / 祁 彪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从1986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到1995年初任法官、检察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到2002年对初任法官、检察官和申请律师、公证员执业资格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直至今年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正式实行,我国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历经30余年后,更加健全完善。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启幕”》系列报道之二

起底:“司考”变身“法考”背后

本社记者/ 王 健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意味着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领域的改革进入倒计时。2017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对其中涉及司法考试的条文进行了修改,正式宣告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代的到来。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启幕”》系列报道之三

猜想:法考考什么?

本社记者 / 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6月20日,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启动网上报名,今年也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的第一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需要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可想而知法律职业资格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这也是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启幕”》系列报道之四

支招:法考来了,考生怎么办?

本社实习记者 / 宋 韬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来袭,很多考生在备考的同时,心中不免怀揣着几多顾虑。客观题试卷由三卷减少为两卷,题量由300道减少为200道题,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是否意味着试题难度将增加?主观题考试时长延长至240分钟,这意味着主观题题量将加大还是题目难度将增加?面对以上所有的变化,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变化,总会给人带来担忧;同时,变化也意味着机遇。

法治 LAW

20天党龄的牛犇,收到习总书记来信

作者 / 余战纪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2018年6月26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给他的一封信。6月6日,从影73年、获奖无数的83岁表演艺术家牛犇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20天后,他收到了习总书记的信。激动感动之际,这个萌萌的老人,赶紧吃了根冰棍“冷静冷静”,然后哽咽地说道:“习总书记日理万机还能关注我这个‘小巴辣子’(沪方言:小人物),他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我的一生,可见对我的了解不是一点点,非常感动。但感动之后想到更多的是我的责任,这对我来讲是千斤重啊。”

城投老总的资金杠杆

作者 / 青 剑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1962年出生的黄虎平,是上世纪80年代的科班财经专业大学毕业生。2011年6月,他受命担任无锡市北塘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公司”)总经理、无锡市北塘区建设管理中心主任。2012年1月,黄虎平未经公司高层集体研究,利用兼任建管中心主任的便利,以建管中心名义,城投公司提供担保,向无锡市佳圣公司借入1000万元公款,扣除借期两个月的利息50万元后,将950万元本票,转借给金山公司,事后多次办理续借并从中获取利息差。2013年9月16日,黄虎平将以融资中介费为名骗取的部分公款,扣除提前还款的利息3.5万元后,桦晨公司归还佳圣公司996.5万元,平了账目。

工伤之争:早退途中出车祸,算不算工伤?

作者 / 田 野 丛 林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员工深夜提前近一小时下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意外身亡。死者的近亲属遂以员工系下班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应认定工伤为由,向工伤认定机构申请工伤认定。谁知,工伤认定机构以员工下班早退,不属于下班时间,发生交通事故自然不属于在下班途中,不应认定工伤等为由,作出了不属工伤的认定。死者近亲属与工伤认定机构由此发生纠纷,并将官司打到了法院。

房屋买卖后未过户,拆迁款归谁所有?

作者 / 杨维松 杨承惠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2008年6月3日,秦汉良与孙思诚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该房属于孙思诚与张佳益共有产权,共有产权人张佳益放弃优先购买权,并同意孙思诚将其共有产权部分全部出售给秦汉良。 南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应付孙思诚、张佳益房屋补偿费、搬迁费、构附属物补偿、室内装饰以及各项奖励补助费用等共计75564003.5元,其中有证房屋补偿费47764166.18元,无证房屋经认定后的房屋补偿费10715732.32元,设施设备、装饰装修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补偿17084105元。 然而,面对巨额拆迁款,孙思诚后悔了,想要收回房产。经协商无果,秦汉良将孙思诚告上法庭。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

谨防新型传销引发的社会问题

作者 / 于永志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近年来,公安、工商等执法及职能部门对传销活动的打击从未间断,但传销活动却紧随时代变化,纷纷变种升级。作者通过近距离接触多个新型传销组织,发现其在层级设计、入会门槛、薪酬计提方式等方面,纷纷进行合法化伪装,披上理财、投资、游戏、推广等合法外衣,逐步由地下走到地上,值得警惕。如不及时引起重视并提前做好预防处置措施,恐引发社会问题。

社会 SOCIETY

十二男子导演“二手车骗局”

作者 / 梁 军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先贷款买豪车,然后挂靠到租车公司后将车租出,再以低价为诱饵将车卖掉。同时,又将购车人的信息告知同伙,让他们利用安在车上的GPS定位及断油系统迫使车辆抛锚,继而打着“回收租赁车”的幌子抢回车辆⋯⋯

短短3个月的时间,这个犯罪团伙先后在湖北、河南、广东等地抢劫作案7起(既遂5起,预备两起),抢劫得款共计80.05万元。

监狱少90名少年犯,社会多90位大学生

作者 / 刘德华 陈芙蓉 谢宏魁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2017年度,四川省三级检察机关对800余名未成年人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这些孩子都是迷途的天使,我们以司法的‘温情帮教’助力他们继续学业,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依法被封存的同时,考上大学人数累计达到了90余名。社会多了一位大学生,监狱少了一名囚犯,这也是我们检察人最为欣慰的事。”张树壮说。

“心愿策划师”,用真情帮病患孩子圆梦

作者 / 叮 咚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2018年年初,寒冷的日子里,一则“韩寒为14岁重症男孩圆其赛车手梦想”的新闻在网络上被刷屏。14岁男孩儿涛涛患有重度癫痫症,身体原因造成他一辈子或许也碰不了车,而他的梦想则是当一名赛车手。最终,涛涛成了一名小赛车手,在浙江国际赛车场体验了一次飞的感觉,而帮他达成所愿的人叫徐文俊。

徐文骏的“圆梦清单”里还有许多像涛涛这样的病患孩子,他们都有着和健全孩子一样斑斓的梦,却因为特殊的身体条件,往往一时不能实现。徐文骏帮孩子们达成所愿,这些愿望如美丽的极光,让负重前行的生命有了一丝亮光和温暖。

屋主坠楼已10年,必须告知买房者吗?

作者 / 刘爱武 刘文辉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北京小伙儿柏庆怎么也没有想到,千挑万选花费数百万元买来的二手房,却发生过屋主坠楼事件,而自己是准备做婚房的,柏庆认为卖房者构成欺诈;卖房者贾维春老太也想不通,房屋出售日期和高坠事件发生时间已相隔10年,自己不可能主动提起旧日伤心事,怎么就变成欺诈了?!是否构成欺诈?钱房已两清该如何处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对一起“凶宅”引发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的判决,对上述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手记 CULTURE

凶杀源起八年前的“误会”(上)

作者 / 纪 萍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近几年离婚后因前夫前妻之间情感纠葛引发的凶杀案时有发生,一般是不愿离婚的一方或想破镜重圆的一方拔刀相向。“离婚了她(他)还是我的人”如此偏执极端的念头正是这起凶杀案的起因。本案被告人邹勇说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八年前的一件事。

文化 CULTURE

法官与律师:殊途同归何处?

-- ——浅谈审判中心视野下的辩审冲突及其出路

作者 / 印 波 陈姝雨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28期新刊推荐

■ ■ ■ ■ ■

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任命》中说:“殊途同归,其致一也。”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结果。理想的刑事审判程序被描绘为等腰三角形,强调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地位平等,法官则扮演着居中裁判的角色,把控庭审局面。不管是对法官居中地位的强调,还是对辩护律师地位的提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两者关系和谐时,彼此均认同在法律职业共同体内一齐为实现案件正义添砖加瓦;然而,当两者关系紧张时,则心生嫌隙,容易把自身标榜为正义的化身,把对方作为阻碍真相大白、妨碍依法裁判的体制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