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康德是哲学界的保皇派?

康德哲学出现的物质条件

伴随着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相继离世、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及“

理性王国”的诺言没有实现,唯物主义不再是法国资产者、中等市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思想武器了。在公元1800年左右,工业革命在英国引起显著的变化,大革命在法国造成了旧制度的崩溃和新制度的雏形。大工业的发展日益造成有财产阶级无财产阶级之间的冲突,从前那种一切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开始变成了大资产阶级同小资产阶级、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唯物主义开始变成小资产阶级、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用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大工业发展较为成熟、工人力量较大的英国,形成的是以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共产主义;在法国,流行得更多的是社会主义。英法两国遍布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在另一个落后的西方大国——德国,也悄然的酝酿一场哲学变革——一场

形而上学的复辟运动

前面我们论述过,英国的经验主义最终发展成休谟的怀疑论,法国的唯物主义变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怀疑论和唯物主义都直接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反对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和马勒伯朗士等人学说。在怀疑论和唯物主义的攻击下,形而上学面临崩溃的边缘。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说:“人们用哲学来对抗形而上学,正像费尔巴哈在他第一次坚决站出来反对黑格尔时以清醒的哲学来对抗醉醺醺的思辨一样。被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所击败的17世纪的形而上学,在德国哲学中,特别是在19世纪的德国思辨哲学中,曾经历过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辟。”

19世纪的德国思辨哲学从法国唯物主义的领土中重新夺回了形而上学的阵地,并且对旧的形而上学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

未来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它的最完备形态,马克思说:“黑格尔天才地把17世纪的形而上学同后来的一切形而上学以及德国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

为什么说康德是哲学界的保皇派?

什么是形而上学?

在论述德国人对形而上学进行复辟的过程前,我们得先明确形而上学的含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并不是指那种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是按照传统含义的来理解。亚里士多德写作《形而上学》一书,较早提出了形而上学的概念。形而上学在西方的文字里,英文为Metaphysics,希腊文为ta meta ta physica,拉丁文为metaphysica,均有“在自然之后”的意思。也就可以指超越人的经验以及感官的、柏拉图的那种理念世界。其实较好的翻译方式是将“metaphysica”翻译为“玄学”,然后结合语境,把马克思主义说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保留下来。在中国哲学中,“玄学”和“形而上学”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极大,一个出自《老子》,另一个出自《易经》,熟悉中国哲学的人都能感觉到这两个词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这里说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复辟,这里的形而上学并不是指马克思主义说的那种形而上学片面的思维方式,而指研究

超验的、幽远深邃、超自然的、玄之又玄的理论

对于形而上学的内容,黑格尔在《小逻辑》里论述得比较好,他把形而上学的内容分为: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形而上学本体论;把精神当作一个实体(灵魂)去研究的学说——形而上学理性心理学灵魂学;探讨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以及在时空中的限制、在变化中的形式,还有人的自由和恶的起源的学说——形而上学宇宙论;研究上帝的概念,上帝存在的可能性的学说——形而上学神学。——我们从黑格尔的归纳中,不难发现,形而上学研究的问题都是一些超越经验的、玄之又玄的东西。像本体、灵魂、恶、上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一些远离现实世界的,实际只存在于人内心、纯思维中的东西。

在17世纪,研究形而上学的人大多都是那些远离社会现实生产活动,从事脑力劳动、躲在寺庙、院堂里的

教父、僧侣或知名学者。在19世纪,复兴形而上学的德国人同样是一些远离现实生活,躲在书斋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是一些教授,一些由国家任命的青年的导师,他们用“迂腐晦涩的言词、笨拙枯燥的语句”来进行一场哲学革命——走在这场革命前端,提出革命要求的人便是康德。

为什么说康德是哲学界的保皇派?

康德与批判哲学

伊曼努尔·康德是一个几乎没有生平的人物,他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是书斋式教授哲学家的代表。他有着深居简出的习惯,与17世纪的形而上学家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一样,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的学者生活,终其一生,几乎没有踏出过柯尼斯堡这个地方。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当家庭教师和大学教授,虽然他只比霍尔巴赫小1岁,但他的哲学体系建立得比较晚,他早年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1770年是康德的人生转折点,这一年他获得了柯尼斯堡大学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研究方向也转向了哲学。经过十年磨剑,1781年差不多57岁的时候,康德才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基本上建立起了康德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说康德是哲学界的保皇派?

康德的哲学至今还存在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者从左边出发去理解康德,例如恩格斯的“自在之物”转化为“唯我之物”理论,以及普列汉诺夫、列宁等等。反动的新康德主义者、马赫主义者、实践本体论者则从右边出发理解康德,有人甚至荒谬的说康德的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来源,所以恩格斯说:“从古典哲学的残余中保留下来的只有一个新康德主义,这种新康德主义的最高成就是那永远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即康德哲学中最不值得保存的那一部分。最终的结果是现在盛行的理论思维的纷扰和混乱。”

要说对康德哲学进行过最系统的批判并基本将其克服的人应该是黑格尔(虽然在某些问题上曲解了康德),费希特只是把康德的哲学转变成主观唯心主义,只有黑格尔才把康德哲学纳入那个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成功的克服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因此恩格斯说:“要从康德那里学习

辩证法,这是一个白费力气的和不值得做的工作,而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却有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纲要,虽然它是从完全错误的出发点发展起来的。”黑格尔在《小逻辑》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康德哲学进行简要的归纳,把他的哲学称为“批判哲学”,排在17世纪形而上学和英国经验主义之后,作为“最近的德国”来论述。关于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和继承,我们留到讲黑格尔时再说,我们现在主要讲康德。

康德的哲学语言是十分死板和晦涩的,要想弄清楚康德的哲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准确的理解康德的哲学,我们首先得需要一根指路杖,以便沿着正确的路线深入到整个体系中,并最终从全局上把握这个体系,而不是从左右两边来对他进行各种片面的解释。马克思说过19世纪的德国思辨哲学就是17世纪形而上学的复辟,康德作为19世纪德国思辨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基本的任务也就是为了实现“形而上学富有内容的复辟”,一方面要把形而上学迎接回来,另一方面要对它进行革新,使它不再是旧的、那种“教条的形而上学”,而是新的、科学的、“未来形而上学”。

为什么说康德是哲学界的保皇派?

康德所处的时代是形而上学被怀疑论和唯物主义击溃了的时代,康德自己也说到这种情况,他说:“有一个时期形而上学曾经号称一切科学的女王......但是时代变了,风尚变了,现在对它只有无情的轻蔑;这位年迈的贵夫人备受谴责,惨遭遗弃,只得象海姑巴一样自怨自艾叹道:‘不久前还是强中之强,有那么多儿女媳婿,威重四方——如今啊被逐出乡邦,孤零零好不凄凉。’”康德认为能够把形而上学这个女王驱逐出领土,是由于

形而上学自身的缺陷怀疑论经验主义(包括法国唯物主义)造成的,他说:“在独断论者的控制下。形而上学的统治是专制的(指柏拉图开启的旧形而上学)。可是由于它的法制还带有古代蛮性的遗迹,内战频仍,它就一步一步陷入无政府状态(指旧形而上学的缺陷,理性不完善,内部矛盾);而且怀疑论者们象游牧民族一样,厌恶一切固定的房舍,不时的摧毁城郭社会(指皮浪等怀疑论者对形而上学独断论的攻击)......到了近代,虽然一度出现了一种人类理智的生理学(康德原注:著名的洛克创立的),好像把一切形而上学纷争都结束了,把形而上学坚持为王的合法性彻底否决了(指18世纪唯物主义对形而上学的否定),但这些自封的女王被追查出并非金枝玉叶,无非是普通经验的庶孽,因而理应对它的僭越表示怀疑。”康德不同意经验主义、唯物主义对形而上学的继承地位,认为它们是不合法的。在经验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界,流行这一种冷漠的态度,学术界厌倦成风。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康德希望重新复兴形而上学,对它进行革新,从而恢复其合法地位——一个哲学中的保皇派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