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一件事:下田做事


前几天,广西龙胜的杨盛彪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可杨盛彪放下通知书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田拔草。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杨盛彪就出身在该县马堤乡的东升村。乡干部说,在2015年精准识别过程中,该村贫困发生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是个真正的深度贫困村。考上清华,杨盛彪虽高兴,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赶紧帮家里多做点事。

杨盛彪的家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他的爷爷残疾,奶奶去年过世,叔叔腿部残疾,婶婶患有癫痫。今年42岁的父亲阳通来,为照顾家庭,与叔叔并未真正分家,几十年来依然住在一座木楼内。也许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长期分居,几年前父母离婚,他跟父亲生活,母亲承担部分抚养费。


虽然离婚了,但父亲阳通来一直有一个观点:就算卖房卖田卖地,也要送孩子读书。于是,阳通来除了种田种地,还到处打临工,这些年又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

阳通来记得儿子读高一的时候,他由于身患风湿等病,做不了事,在家整整呆了半年,经济状况十分糟糕,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学习,他向亲友借了5000多元。

但不管多忙,每逢儿子的家长会,阳通来都没缺席。儿子高考那几天,在外打工的他特意请假几天回来陪伴儿子,对他来说,自己虽然没有太好的物质条件提供给儿子,但一定要做好父亲的角色。

正因父母离婚、家庭贫困等原因,杨盛彪很懂事。尤其是高中后,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作为文科生,今年他考了630分,借助国家专项计划,他幸运地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憨厚老实的杨盛彪,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田里拔杂草。他说,这么多年父亲一个人养家,上有老下有小,太不容易了,“等我去了北京读书,父亲肯定更忙更累。”

当天,父亲阳通来也来到田地一起干活。阳通来说,儿子平时很体贴,每次从学校回来,都做家务、干农活。尤其是他家要建一层几十平方米的平房时,因无钱请人,父子俩一起打地基、搬砖、砌墙……

从田里回来,阳通来就去淘米煮饭,杨盛彪就从锅里打出猪食,开始喂猪。

杨盛彪还说,考上名牌大学只是一个起点,还得好好学习,以后报答家人和社会,“我也要感谢父亲、感谢贫穷、感谢政府,若不是父亲带我成长,若不是教育扶贫,就没有我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