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活力」網格 「織」就幸福

甘肅日報丨玉門:“活力”網格 “織”就幸福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要落地,社區、村組是最重要的基礎細胞。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的十九大以來,玉門市通過打造“活力”網格服務管理平臺,“織”就了一張涵蓋城鄉、從社區到村組的“三級網格”體系,在全省率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玉門市的這一創新之舉,提高了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高了基層公共服務效率和品質,改善了基層幹群關係,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贏得了百姓的口碑和信任。

玉門:“活力”網格 “織”就幸福

立足新時代發展座標,追求社會治理新作為

說起網格化管理,對我省許多地方來說,聽起來不是啥新名詞了。

玉門也一樣。早在2003年,玉門市開始在玉門鎮建立職責細化、責任到人的城市管理體系。

在此基礎上,2014年,玉門市嘗試在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

不過,這一網格化管理,注重的是“平安網格”,強調的是社會治安管理。網格員只負責社區重點人員的管理、社會治安的信息報送、矛盾糾紛的排查等。

但實際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一些基層網格“有名無實”。玉門市新市區街道辦事處鐵人路社區黨總支書記藺建春對記者坦言,社區居民有4052戶1.1萬餘人,但工作人員只有10名。要服務這麼多人,顯然力不從心。“社區能照顧好孤寡老人、低保戶等困難人口、重點人員,都挺費勁。往往是,住戶特別是流動人口的基本信息很難摸清。”她說。

鐵人路社區所轄的7個居民小區,每個小區當時推舉了居民黨員和熱心群眾共9人擔任網格員。因為沒有報酬,義務工作,平日他們只是簡單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鄉鎮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玉門市柳湖鄉是個移民鄉,保一方平安的鄉司法所編制只有3人。很多違法行為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發現了也難以在第一時間查處,說是“管得了”,其實“看不見”。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何保證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得到回應?如何避免基層社會管理出現“盲區”和“真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在基層,群眾滿意才能實現社會穩定。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酒泉市副市長、玉門市委書記陳炎人說。

立足新時代的發展座標,追求社會治理新作為。2017年9月,玉門市在原有社會網格治理體系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活力網格”這一新名詞,打造“活力”網格新平臺。他們以鄉鎮、街道、園區、農墾團場等為一級網格,以行政村、社區、二級生產部門為二級網格,以村民小組和城市居民小區為三級網格,構建一張全市統一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體系。

在這個嶄新的“活力網格”概念中,玉門市不再侷限於各個部門嚴格區分的條條塊塊,而是著眼全域一體,將每一個網格作為社會管理服務的基本單元,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管理體系。

玉門:“活力”網格 “織”就幸福

變“坐等派活”為“主動找活”,幹部服務觸角延伸進千家萬戶

城市社區、鄉鎮村組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群眾的實際困難、矛盾糾紛,多數要在這個基本單元裡解決。

千難萬難落實難。以前,“上面千根針,下面一個筐”,鄉鎮、街道辦工作千頭萬緒,“中心工作”繁多,很多情況下只能疲於應付。

如今,玉門市將城鎮社區共劃分一級網格20個、二級網格127個、三級網格713個,配備網格員1807名。

全新的“活力”網格,讓幹部有了“責任田”。成為“網格員”的他們,變“坐等派活”為“主動找活”。大到安全、環境、治安,小到鄰里糾紛,家長裡短,甚至連一塊垃圾都要管,要管好。

這樣一來,不僅他們的作風明顯轉變了,“落實”工作逐步實現了常態化、制度化,而且開始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

鐵人路社區由以前的7個片區細化為40個網格,有80名網格員。原來有3000多名居民的廣宇小區,僅由一個包片幹部和一個小組長管理服務。如今,這個小區有了10個網格,平均兩棟樓55戶居民組成一個網格。

在每個網格里面,街道黨委書記擔任一級網格長,社區負責人為二級網格長,有以樓棟長、社區黨員、志願者為主體的三級網格員,還有一批兼職網格員。通過“活力”網格的建設,他們不再“坐等上門”,而是及時走訪住戶掌握民情。同時,他們還建立了微信群,和居民互動。網格長在群裡,隨時關注居民利益訴求,幫忙協調解決。

和社區不同,鄉鎮管理一直以來強調幹部包村、掛組、入戶。柳湖鄉要求鄉村幹部每個星期花兩到三天時間到村組,可到了冬閒季節,一星期能去一次就不錯了。

不要說鄉幹部了,柳湖鄉富民村村支書梁宏軍告訴記者,村裡工作牽涉精力太多。全村149戶人家,過去他多數情況是每年誰家有大事,才去一下,一些人家一年跑不上一兩回。

“以前,腳步能跑到就算不錯了。”現在,在“活力”網格建設中,像梁宏軍這樣的村幹部成了網格長。

和柳湖鄉其他村子一樣,富民村也是個移民村。20年前,一撥撥來自岷縣、會寧大山裡的移民告別貧瘠的家園,來到這裡。雖然經過多年發展,富民村有了長足進步,可畢竟移民村人多地少、底子薄,村子還是貧困村。

為了讓“富民村”真正“富”起來,今年鄉政府引來了一家安徽的龍頭企業,鼓勵村民調整結構種植中藥材。

可眼看著春耕快開始了,貧困戶李愛情還是下不了決心。種一畝白芷,算上籽種、化肥成本得1500元,投入太高,萬一賣不出去,虧了咋辦?

“不要怕,有龍頭企業保底訂單收購,肯定有賺頭。”作為一名網格長,梁宏軍三天兩頭上門做工作,扳著指頭幫他算賬,李愛情的思想工作終於做通了,他家的地裡今年破天荒地種了5畝白芷、黃芪等中藥材。

以前是百姓找幹部辦事,現在是幹部主動找百姓辦實事。通過村組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務扁平化、上下聯動化,現在,玉門市鄉鎮幹部開始真正把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進村民家中,實現了村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務全方位。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小網格”服務“大民生”,一張大“網”暖民心

春節休假這幾天,鐵人路社區新修建的龍源小區的網格微信群“炸”了。

居民們紛紛抱怨,平日小區車輛經常亂停亂放,物業就不管。現在一些房屋質量上也發現了問題,物業怎麼也不管?

社區趕緊派網格長過問,物業又很委屈,說連物業費和停車費都收不來,咋管?

雙方各執一詞,矛盾很大。

農曆正月初七一上班,鐵人路社區黨總支立即找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協商解決辦法。很快,市房管局和社區共同下派幹部,連夜組成調查小組,到物業公司去了解情況。4名網格員則分頭徵求轄區居民意見,通知他們已經成立了調查小組,大家的氣一下消了。

“現在,我們將所有問題歸類了6個方面,分頭給上級主管部門彙報,爭取逐項解決。確實,像房屋建設的問題,歸住建局管,‘冤枉’物業了,但老百姓之前為啥不聽?因為他們總感到問題沒有反映的渠道。”藺建春說。

藺建春告訴記者,“社區事務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卻與居民息息相關,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就會彙集成怨氣,就會轉化為大矛盾。”

一線走訪、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現在,玉門市一個個網格長走街串巷,傾聽民聲,化解民怨,保障民生。

“村民有啥困難,有啥糾紛,原來首先‘求救’的一定是親朋好友,現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網格員。”富民村村支書梁宏軍感慨地告訴記者,“春節前幾天,村民令衛平兩口子鬧矛盾了,立馬給我打來電話,讓我評理。我立即當起了‘和事佬’,兩頭勸說,終於讓他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了個年。”

社會治理創新,也要善用科技。在組建基層網格員隊伍的基礎上,玉門市依託“互聯網+”,聚集“活力”網格新要素,用“雲端”快速智慧解決問題的方式,替代以往層層上報、級級找人的傳統辦事方式。

他們研發了“活力”網格管理信息系統,建起了綜合治理、行政執法、環境整治、便民服務四個平臺。同時,將“活力”網格管理信息系統和全省綜治信息平臺、“愛玉門”APP、“一處跑、跑一次”政務直通車、網格微信群等信息系統有效連接,實現了各類數據共享共用。

管道漏水了,樓道燈不亮,垃圾沒清理……現在,只要在微信群一“呼”,問題必有回應。

“小區有個垃圾桶著火了!”前幾天晚上8時25分,鐵人路社區廣宇小區的微信群,有居民上傳了這一信息。網格員王莉莉立刻通知了物業,事故很快得以處理。

及時發現問題,主動服務群眾,快速處置反應。“活力”網格,織起了彙集民意之網、便民服務之網、感情溝通之網,使玉門市基層社會管理服務煥發出蓬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