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茅台酒只能在茅台镇酿,为什么啊?别的地方不行吗?

星空火流


严格意义上讲,茅台酒特指飞天茅台,但是宽泛的来说贵州茅台镇出产的酒都可以称为茅台酒。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茅台凭借令人印象深刻的醇厚香气在1952年的首届全国评酒会上与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及陕西西凤酒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直到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才正式命名了酱香、清香、浓香及米香等香型。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风味别具一格,自成一体,我们在讨论茅台或者说是酱香型魅力的根源时,总是绕不开一个地方,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自古就产美酒。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曾专程绕道取此酒归长安献与武帝饮而甘美之。到了明清时,茅台镇酒业兴旺,声名鹊起。

茅台镇的名气很大,茅台酒的名气更大,曾有许多人想复制茅台酒,但是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生产不出茅台酒。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茅台酒要“搞他一万吨”,希望让老百姓都喝上好酒。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第四次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万吨茅台”提案。由此,“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项目正式诞生,诸多茅台精英,将窖池、窖泥、原料、设备等原封不动地从茅台搬来,用同样的工艺,可惜并未能成功复制茅台的味道。不仅如此,茅台的近邻郎酒曾做过实验,用同样的原料、工艺,在其他地区生产出的白酒,品质与赤水河流域的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专家学者们认为之所以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和茅台一样味道的酒的原因在于茅台镇的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核心产区的水、土、气候、气温及微生物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茅台酒具有不可复制性。

茅台酒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特色深深植根于茅台镇,采用当地特有高粱,巧妙利用季节变换,开放式地捕捉其特殊环境里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参与发酵而最终形成醇甜佳酿。正如之前的实验,你可以搬去赤水河,搬去红缨子高粱、窖池、窖泥、原料、设备,甚至工艺都可以复制,但是你搬不走茅台镇自身气候条件,搬不走茅台镇的生态构架,搬不走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水文、气候、土壤,产区与微生物的特有平衡关系才是茅台镇出佳酿的关键,换言之,离开茅台镇绝不可能酿造出和茅台一模一样的酒。

赤水河水是十分理想的酿酒用水,被誉为“美酒河”。茅台镇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酸碱适度。茅台镇的气温气候适宜微生物生长,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年可达1400小时。炎热、少风、高温,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正是这些条件使得茅台镇拥有了孕育优质酱酒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像离开洋河镇出不了正宗的洋河大曲,离开了宜宾也出不了正宗五粮液,正是茅台镇独特的产区使得贵州茅台酒拥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使得酱香白酒的名声响彻中外,这是产区的力量,也是茅台酒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魅力所在。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


欧阳千里


因为茅台的赤水河啊。茅台的赤水河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而且那里的环境很好,天然无污染,茅台酒厂就建在赤水河的上游。再加上峡谷地带弱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地理环境适宜,冬暖夏凉的,气候少雨少风,高温高湿,长久以来的酿造环境,那里民风淳朴,酿酒工艺代代相传,肯定是天时地利人和,酿出的酒也定是极品。这是其他的酒都很难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