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91

在军营

他们手握钢枪

英姿飒爽 保家卫国 冲锋在前

用热血和汗水

诠释着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脱下军装

他们本色不改

爱岗敬业 服从安排 舍身救人

担当奉献 服务社会 任劳任怨

……

因为

他们曾是当兵的人

在武安

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退伍兵

为把武安建设得更美好

他们在默默地奉献着

自己的光和热

……

今天

在“八一”建军节

这个光荣的日子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张彩明

退役不落志、退伍不褪色

张彩明,出生于1955年,1975年参军入伍,1978年8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复员回乡。1999年至今,张彩明一直担任徘徊镇西河下村支部书记。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张彩明自退役以来,不改军人本色,默默无闻地做实事、办好事。1999年,张彩明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盖楼办学谈何容易,无土打不起墙,无钱办不成事,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资金,怎么办?他先是发动群众捐款。时年五月,一名西河下籍的台湾人士孔庆士回乡探亲,张彩明抓住这个机会,多次上门看望,敞开心扉道出建教学楼的初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孔庆士,当场捐款一万元人民币。此外,他还多次到外乡镇、外单位、亲戚朋友家、市直部门筹款。后又经过选校址、定方案、造预算、工程招投标等程序,连续奋战三个多月后,一座总投资30多万元、建筑面积200多平米的二层教学楼建成了,从此改写了西河下村孩子们上学无定所的历史。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6年,在他的带领下,西河下村党支部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他们投资38万元,安装地下排污管道1869米;投资25万元,为村民安装无塔供水管道5200多米;在主要街道绘制文化墙750平米,建起不锈钢彩虹桥7座;小巷口新建木质牌楼两座;组织党员干部疏通河道1200多米;新建现代化村民活动中心300平米。所有这些阿拉伯数字,都记录了以张彩明为首的西河下村“两委”班子近两年多来为老百姓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如今的西河下村,正应了戏剧《朝阳沟》的一句台词“在这里几辈子我也住不烦”。

袁建祥

争做当代时传祥

袁建祥,1963年出生,1982年参军,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复员后参加环卫工作,现任武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厕管队队长。他二十几年如一日,从昔日的阳光青年到而今的两鬓斑白,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环卫赞歌。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袁建祥所在的厕管队负责全城区所有公共厕所维护管理工作。这些年,他装过垃圾、掏过厕所、扫过底盘、清运过垃圾、疏通过下水道、掏过化粪池。化粪池、污水井的清掏,且不说它有多苦,就是日日面对那令人作呕的粪便,许多人都会退避三舍,袁建祥却没有半点怨言。旱厕、化粪池满了及时清抽,下水管道堵了及时疏通,公厕管件容易损坏,每天都巡视检查,及时维修。夏天被污水恶臭熏吐过多少次他记不清了;冬天刨粪冰,粪溅在身上、脸上是常有的事,他从来没说过苦。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有人劝他坐在屋里指挥就行了,何必跟着受罪呢,他听了只是一笑了之。依然“我行我素”。每天安排队里工作,总是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他始终把环卫老前辈时传祥“宁愿一个脏,换来万人洁”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心扑在环卫事业上,始终奔波在武安的大街小巷。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这些年,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在厕所管理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军民

服从安排,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徐军民曾经是城市绿化老兵,在园林绿化战线上奋斗了10个年头。2016年10月底,在我市大力发展西部旅游的背景下,东太行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他不惧新挑战,响应号召,又转战西部山区,成为山区旅游建设的一个新兵。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不破不立。西部山区旅游的高标准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违法建筑的拆迁问题。谈到拆迁,大家都怵三分、避三舍。工作干得不好,“领导批、百姓骂”,影响整个旅游区的建设。“我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件事,我来干!”就这样,他当上了拆迁工作中的排头兵。在随后的拆迁工作中,他进户到家谈政策、讲发展。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让老百姓心里明白了,拆迁工作也就好做了。也有些耍横的“钉子户”,做这些人的工作需要借力,徐军民找了这些人的朋友帮忙去说道理,晚上自己再去做工作,用诚心去打动拆迁户。正是得益于他始终坚守“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军人品质,他所在战区的拆迁工作不仅按时完成,还深得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圆满完成。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在不久的将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样美好的画面,就能在我们美丽的西部山区实现,这也是西部“花海绿廊”建设的目标。为达到“花的海洋、绿的世界”效果,徐军民发挥城市绿化老兵的技术优势,在工作中深入实地考察,拿出可行的绿化方案,因地制宜,以本地花木为主进行培植,采取草花灌木、经济作物和常青植物搭配,不仅提高观赏的美感,同时可以增加收入。现在,当你开车行走在旅游公路上,会看到一道道姹紫嫣红的花带,听鸟语、闻花香,携手漫步于绿草大树间,这些正是得益于徐军民及其同伴的技术储备,也是基于他坚持“退伍不褪色”、“干就干出样子”的信仰。

张彦朝

脱下军装开公司,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张彦朝,矿山镇西石门村人。1978年2月入伍,在广西军区独立一团警卫一连担任警卫员;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10月退伍。退伍后,他担任矿山战友协会会长,现为海朝汽车配件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脱下军装后,他继续保持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着搞拖拉机运输、汽车运输等发家致富。看到乡亲们还需要到外地打工,他又发挥自己多年从事运输、有修车技术的特长,创办了海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培训技术工人30余名,为80余人次提供过就业机会。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由于张彦朝在战友中威望高、说话有公信力,在他的带领下,矿山镇退役军人都能发挥在部队的优良传统,自主创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家乡添砖加瓦。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一个军人,看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无论在生活、在工作中,张彦朝都不褪军人本色,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发挥着表率作用。

王俊平

永葆军人本色,始终坚守阵地

王俊平,男,1972年7月生,贺进镇忽雷山人。1989年参军,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7月,被任命为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管理处主任兼晋冀鲁豫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他带领馆内一帮退伍军人,克服种种困难,使纪念馆各项工作步入正规,获得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6年“7·19”洪灾百年不遇。当日上午,本来在武安办事的他,由于担心馆内文物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大雨奔赴一线。到了冶陶后,他带领馆员们冒雨查看旧居、旧址,检查馆内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下午4点多,龙虎河突然涨水,纪念馆南围墙轰然倒塌,大水夹杂着泥沙瞬间冲进院里。面对这种情况,他带领几名退伍战士,毅然跳入汹涌的洪水中,搬运沙袋、木头,在齐腰深的水里封死已被洪水挤压变形的铁门。整整一夜,在断水、断电、断通讯信号的情况下,他们泡在冰冷的水里与洪水进行了舍生忘死的搏斗。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全馆人员安全无恙,财产损失也被降到了最低,全部馆藏文物无一受损。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洪水过后,他顾不上自己多年的关节炎、腰腿疼病,亲自带领同志们清污水、运污泥,连续奋战半个多月,终于将馆内外3000余方沙石淤泥全部清理干净,将900多棵被洪水冲倒的树木扶起。半月下来,王俊平整个人瘦了十几斤,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军人本色,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徐现斌

最美协警守护学生平安

徐现斌,53岁,北安乐乡徐家坡村人,是一名拥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老军人。当兵15年退役后,被安置在电厂工作。2017年5月,成为武安交警大队的一名交通协管员。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2017年7月,徐现斌被安排在西苑小学门口负责学生上下学的交通秩序维持和孩子们的交通安全保护。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他总是早早等候在学校门口,配合交警和老师对来往车辆和过马路的家长、学生进行安全疏导。无论是骄阳似火下,还是严寒风雨中,徐师傅始终穿梭在繁忙的车流之中。每当车辆停止之后,为防止有心急的司机突然启动车辆,伤害到急着过马路的孩子,他总是张开双臂挡在车前,让自己的身体始终处在孩子与车辆之间。他早已成为师生和家长眼中公认的“好交警”。他们说:“上下学路上有他‘保驾护航’,我们都放心!”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徐现斌用真诚、心血和汗水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爱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普通协管员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他身上闪耀着的军人光辉,照亮着千万家庭安全出行之路,闪耀着新时代公安协管队伍的熠熠光辉。

杜培刚

跳入洺湖舍身救人

杜培刚,1984年出生,午汲镇北白石村人,2004年—2007年曾在海军某部服役。前不久他一头扎进洺湖七八米深水下,将一名不慎落水的陕西籍民工营救上岸,关键时刻彰显了军人本色。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年6月10日下午,杜培刚在洺湖边上钓鱼,忽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循声望去,只见两只手在水面上胡乱挥舞,他意识到有人落水了。想都没想,杜培刚甩下鱼竿,飞奔了过去,一头扎进了水里。第一次在水下没有找到落水者,浮出水面换气后,他再次潜入了水底。在大概七八米深的水下,他看见了落水者。杜培刚一把揪住他的头发,把他拉上水面,用力将他推到了水面浮着的半截儿竹排上,把他安全推送到了几米外的堤岸上,并把他交到其老乡手里。看着落水者没有生命危险后,随后悄然离开。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看似不经意的一跳,实际上这都是他几年军旅生活里植入骨子的奉献精神和党员意识,使他在千钧一发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和“共产党员”这两个称号的担当和光荣!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今天向你致敬!这些曾经当兵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