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和大多数民族一样,蒙古族非常重视婚礼,同时由于地域辽阔、部落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部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婚礼习俗。总的来说,蒙古族婚礼可分为鄂尔多斯婚礼、察哈尔婚礼、卫拉特婚礼和科尔沁婚礼,其中鄂尔多斯婚礼最具特色,它较完整地保留了12世纪蒙古族婚礼的程序,以幽默诙谐的韵文、祝颂词、歌舞相伴,欢乐喜庆又庄重大气。

源于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与守护

成吉思汗缔造

达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中最神秘的部落之一。成吉思汗去世后,他们奉命守护成吉思汗陵。800年来,他们将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婚礼上也有显著体现,由此,12世纪蒙古族婚礼的程序得到了较完整地保留。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20世纪上半叶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 图/内蒙古摄影家协会收藏,额博供图

成吉思汗|鄂尔多斯|达尔扈特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有很多宫帐的地方”,这宫帐指的便是成吉思汗陵内的八座存放黄金家族遗物的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室。鄂尔多斯是成吉思汗长眠的地方,为了让蒙古民众永世铭记成吉思汗的盖世功勋,窝阔台汗根据萨满教习俗创建了成吉思汗祭典,建立了八白室,并任命达尔扈特部守护八白室。于是,他们点燃长明灯,世代相传,其间经历了朝代更迭、战祸天灾,数次迁移,但成吉思汗陵的长明灯从未熄灭过。2006年,成吉思汗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达尔扈特人正手执长明灯,为祭拜者祈福 图/田甜

在举行婚礼之初,便要在苏力德(成吉思汗战旗)下祭祀圣主成吉思汗,新郎需要面向成吉思汗陵,对天、地、成陵叩首,并以优美的祝赞词赞颂成吉思汗。达尔扈特人认为是成吉思汗与夫人孛儿帖的婚礼缔造了蒙古族最初的婚礼仪式。在婚礼的闭门迎婿环节,被拒之门外的男方最终以成吉思汗的名义请求进门方获允准。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婚礼中祭祀成吉思汗战旗苏力德的仪式 图/额博

婚礼

过程

哈达定亲 女方家

媒人带着哈达、奶食和酒前往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收下哈达代表接受这门亲事。随后商定婚礼事宜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迎亲路上

佩弓娶亲 男方家

新郎佩带弓箭,骑马前往女方家娶亲

分辫出嫁 女方家

由女方聘请的一对年长夫妻为新娘梳头,称为梳头爹娘,发式由少女的一条辫子变为多条

闭门迎婿 女方家

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女方亲友挡在门口,双方进行一系列机智风趣的对诗问答后方可入内迎亲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新娘家拦门迎婿

献羊祝酒 女方家

新郎向女方父母献上象征最高礼节的礼品全羊,并在祝颂人的祝颂词中向女方客人敬酒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新郎家敬酒迎亲

求名问庚 女方家

鄂尔多斯少女成亲后要取一个新的名字,婚礼上新郎与祝颂人要发挥聪明才智,千方百计问出新娘的名字与年庚。双方进行长时间韵文诗歌对答,饶有趣味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新娘出嫁

送亲路上 路途中

送亲路上,送亲方会抢走新郎的帽子,以考察新郎的脾气和反应能力。送亲方与迎亲方追逐嬉戏、赛马,看哪方先抵达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新郎顺利迎回新娘,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到达新郎家前,新娘跨过火堆祛邪

迎新拜灶 男方家

新娘抵达后要先跨过火盆或火堆祛邪,然后跪拜象征灶神的火炉,以示为新家庭所接受,同时拜见公婆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新郎家设的全羊喜宴

新婚庆典 男方家

隆重的婚礼庆典正式开始,新人以全羊宴招待宾客,并向宾客们敬酒,开始热闹非凡的婚礼歌舞

图/额博、视觉中国

婚礼中的古老记忆

佩弓娶亲

鄂尔多斯婚礼中的佩弓娶亲仪式是古代婚俗的遗存,古时游牧部落多有抢亲习俗,娶亲过程中新娘容易被抢走,因而娶亲时需佩带弓箭,以备武力防御之用。《蒙古秘史》中载成吉思汗之母即是其父抢亲得来。现在婚礼中仍佩带弓箭,不再具有防止抢亲的作用,而是用来彰显新郎的阳刚之气。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中的佩弓娶亲仪式是古代婚俗的遗存 图/额博

除了佩带弓箭来显示男子的英武,在婚礼上男方也会遭遇真正的力量考验。新郎会被要求用技巧掰开坚硬而骨节交错的羊颈骨,这是男子力量和智慧的展现。说明在过去的社会中,力量和智慧是判断和衡量一个男子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保护妻儿必须具备的素质。

丰富而优美,说比唱更动听

婚礼祝赞

鄂尔多斯是著名的歌乡舞海,婚礼上的歌曲和舞蹈自然热闹非凡,但最为独特的要数祝赞。在婚礼上,由专门的祝颂人以诗歌般优美的文辞唱颂,贯穿婚礼始末,这就是婚礼祝赞。

祝赞

祝赞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不但在隆重的场合使用,即使在一般交往中,也要相互致以美好祝愿。按蒙古人习俗,祝赞要分场合和对象,其内容各不相同。诸如毡包的祝词、炉灶的祝词、搭新毡的祝词、彩礼的祝词、火的祝词、阿尔泰山赞词、婚礼赞词、快马赞词、搏克赞词等,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统称祝赞词。2011年,蒙古族祝赞词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祝赞的内容既有对古老婚姻神话的追溯,也有对婚礼新人的祝福,既有对即将离开母亲家、伤心痛哭的新娘的劝慰,也有对夫妻相处之道的告诫。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满含生活哲理。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婚礼上欢乐的歌舞器乐表演 图/额博

如这则将男女比作刀和磨石的劝诫祝赞。当劝诫新郎和新娘,要在婚后的生活中互敬互爱,和谐相处时:

钢锋硬啊磨石软,

刃和磨石有姻缘;

钢刀不磨无光彩,

刀石相伴过百年。

要是夫妇吵架,就会像刀尖刀刃顶在磨石上:

磨石平啊刀尖尖,

刀尖顶立太艰难,

三天五日要顶嘴呦,

男人脸面无光颜,

五天六天吵起架呀,

女人脸上无光颜。

只有像平时磨刀一样将刀平放在磨刀石上,才能:

磨石的平面像路似的平坦,

迎刃而解的生活无艰难,

门前的牲畜会把草原铺满,

眼前的路会比大海还宽。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甜蜜幸福的新婚夫妇 图/额博

美民·婚恋|800年的传承与坚守——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源自成吉思汗,并流传至今,其所蕴含的已不仅是久远的历史与文化,800年的时光承载的是世世代代的誓约与承诺,守护着的是由衷的爱恋与不变的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