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關於2018年買房,我們只說三個點!

撰文=徐三刀

舉棋不定,關於2018年買房,我們只說三個點!

NO.1∣樓海迷局

去年此時,一房難求,正是樓市最火的日子。

我記得那個時候,一切數據、一切分析、一切討論,都淪為廢話,搶到房子才是根本,一切爛尾盤也順著漲勢被人接盤,一些竟然死灰復燃。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市場走到了今天,那些瘋狂和歇斯底里的畫面雖然熱情消減,但萬元盤都算是墊底價格,看來還是慾望勝出。去年漲勢的陰影還在人們心裡,以至於買房的時候遭遇的困惑、迷茫、無解、躊躇,還有舉棋不定,我們該如何選擇?

2017年西安限購,地市級也開始瘋狂起來,一些粉絲不斷地詢問三四線城市究竟能不能買?西成高鐵開通,打通巴蜀地域,漢中要火;西延高鐵開工,連貫關中陝北,延安要大興啊。而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除了省會西安之外,一切地市級房產都不要碰,特別是出於投資的目的。

當然也有人反駁,說地市級土地價格拉昇這麼快,再不買就遲了,你還在唱衰,你也不看看其他的大號,人家到底怎麼判斷!

NO.2∣地縣水牛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真的回答不了,你總不能說別人在胡說八道吧。

在我們看來,房子漲價是“一體兩面”,一部分是“商品屬性”,購買力充足就可以支撐起“居住需求”;另一部分是“金融屬性”,貨幣超發和土地壟斷誕生“投資需求”。

截至目前為止,陝西地市級樓市普遍是人口淨流出,人均儲蓄高居不下,你以為你的一套房就能拯救樓市?國內城市化發展邏輯已經悄然轉變,人口增長率也出現斷崖式下跌,所有人只會向中心城市集中,你買的房子誰來接盤?想一想老家朋友們買房,一年又住過幾回,都廢了?

但其實,有一個城市不太一樣,因為篇幅所限,此前一直沒有詳細說過,就是榆林市

對於陝西來說,唯一拿的出手的非省會城市,也就是榆林了(咸陽不算,已經全面對接市域,兼併之勢明顯)。2017年的GDP大致在3300億元,排在最近很火的廣東省惠州、中山之上;在陝西省之內,除了省會之外,這個具備完整工業基礎,有較好的購買力的城市,也很被看好,被譽為 “中國科威特”,這一切讓榆林在陝西一眾城市中鶴立雞群。

如果將陝西樓市一分為三,除了省會西安之外,陝南的漢中是一個熱點,新城控股、碧桂園、恆大、萬達已經進入,還有兩個重磅房企也在虎視眈眈;陝北的榆林是一個熱點,綠地、恆大、綠城、中梁已經進入,樓市核心區價格普遍在八千以上,居民消費力夠強。

但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榆林深受能源價格波動和民間借貸影響,還處於經濟的自我修復階段。儘管榆林政府積極展開金融救贖,集中處理爛尾盤和不良貸款,還啟動了數十億的棚改拆遷,但收效尚不明顯。但這些都不足以影響榆林人購房激情,小盤並起,大鱷聚集,市場已經變換。

到了今天,我們再去看榆林,2017年6月一畝高價土地揭開了樓市搶地序幕,一畝地401萬YTC(2017),直追西安!

所以,和那些動輒在蠻荒地帶造城的新區相比,榆林還是一個有盼頭的城市,至少在購買力方面還經得起透支。早在2015年之前,榆林市縣級就已經出現了一萬多的大平層,神木府谷一票萬元盤,這些都是榆林自身的優勢。

但是,如果從投資價值來看,榆林仍然只適合榆林本地人投資,外地人去炒房,還是一地雞毛。原因很簡單,因為工業產業逐漸淘汰,儘管工業基礎很完善,第三產業發展不起來,擋不住人口淨流出,一年流出三十萬,誰也頂不住。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新興的產業群,都是靠薪資和就業率來吸附人口,轉型到城鎮化,而不是向中心城市聚集。

工業的升級,就是經濟規律的牽引,引發的自然是人口遷徙。一個留不住人的城市,就算擁有世界頂尖的產業,終究還在漏氣。

NO.3∣瞄準省會

西安被限購之後,很多人都等著看數據機構的覆盤,想知道誰的房子便宜,誰的出貨最快。但有人不清楚,這些數據的背後,都和這座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

數據的短期波動只能反映土地市場的熱度、預售證停發快慢,大多數人期待的開盤數據,就是供需不良的直接反應,越是鼓吹三年後房價破三萬,越是收緊預售證發放,房價必漲無疑。

越有漲勢,“金融屬性”越明顯,這一點大家都清楚,但後續的接盤俠仍然絡繹不絕。這些源源不斷的回鄉客、進入者,正是西安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

春節,我和一個朋友在討論關於深圳的話題,他是個小作坊老闆,在深圳挖到了第一桶金,卻對深圳感到失望,他覺得深圳亂糟糟,混雜,沒有文化。

而我告訴他,走遍了全國,你才會懂得深圳的價值,每一平米的房價都是發展的籌碼。深圳的國際感和秩序感,還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這是任何一個城市都看不到的。深圳是一座沒有負擔的城市,高速發展,城市混血。

如果我們硬要探索深圳真正的動力,那麼深圳就是最近接近庫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原型,這座城市裡湧動的絕對不是文化,是流動資本,因此,批評深圳缺乏文化沉澱,就是一種無知。北京太大,八旗作風目空一切;上海太雜,舉手投足都是優越感,但所有外地人進入深圳之後,都是為了城市“造富”,因此,深圳沒有外地人。

一個城市非得十三朝古都,才算有文化麼?日新月異,世界之窗,算不算文化?

正是因為這些不斷湧入的外地人,才托起了深圳的基礎服務業,然後深圳才能不斷擴充,才會誕生“深圳灣”,才會讓深圳名副其實。

而當你發現已經沒有外地人願意來這座城市,反而爭相逃離的時候,這就是一座死城,比如玉門、黃石。千年如一日,陽光燦爛而人情懶散,街頭街尾終年不斷,這樣的城市絕對沒有希望!

只有那些動能十分強勁的城市,才會有未來,以及遠大抱負。2018年春節,隨著“西安年,最中國”的口號提出,從高新的到曲江,從咖啡街區到大唐不夜城,過年經濟反映的絕對不只是房價預期,還有座城市旺盛的活力!

NO.4∣週期將現

因為房價拉昇太快,當西安已經出現五萬塊一平米的房價,高陵還只是五千塊(此文系2月24日所作舊文,現在今日頭條平臺重發,高陵五千塊這個數據已經不準確,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索高陵現在的均價),一些人的買房心思就悄然變化了。

我們一直在說,西安限購之後,撿漏的好時機開始了,於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這樣的提問:

其一,中海昆明路九號只有幾十套房子,就要搞開盤,我們資金沒問題,現在已經在排隊了,能不能幫我們找人,不然搶不上。

其二,萬科的房子到底保不保值,1.2萬/㎡還能賺錢不?過去都問能不能買和舒適度高低,現在很直接,就問能不能投資?

甚至於,你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就在價格高點上,2018-2019年可能存在週期波動,可能你未必如願。但買房的激情無法消退,人們還是對房價發起衝鋒。

“週期波動”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每個人都知道房子處在一個週期循環之中,衝上高點之後,就短期下挫、停滯,而且這個週期已經越來越短了。但人們期待的永遠是低點,以及報復性反彈的前夜,這就是人性驅使。

如今買房,大家都急著賺錢,投資放在第一位,就和2005年炒股票的情況一樣,對著不斷刷高的房價猛衝。房價只是刻度,反映購房者的體溫。但政府卻在金融去槓桿,下一步就是居民去槓桿,把金融風險控制在小範圍內。

但我們卻不敢停下來,哪怕沒有錢還是要買。

樓市的操盤手,一面用“計劃經濟”低價購地,一面用“市場經濟”高價供地,形成一個“剪刀差”,這就是一個無法擊破的“尋租空間”,如果不順應這個鏈條,家庭就被一擼到底,永難翻身。

儘管,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直對的。所有的,只是自己的慾望引導著你不斷地前行,讓你用盡一些辦法去滿足這些慾望。

這是這個世界運行的基本規則,沒有人能夠逃得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