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引言:这篇文章想从最初级问题出发,谈谈自己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是我们在教数学过程要中不断渗透的东西,直到我们养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现实问题,并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的习惯。

问题 有5位同学春节见面,每2人之间握一次手,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直接用组合计数公式,不是因材施教。我们用5个点来表示这5位同学,2人之间握一次手,就连一条弧线(或线段)表示,那么第1位同学与后面4位同学就要握4次手,连4条弧线(或线段),如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第2位同学已与第1位握过了,因此只需要与后面3位同学就要握3次手,连3条弧线(或线段),如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类似的,第3位同学与后面2位同学连2条弧线(或线段),第4位同学与后面1位同学连1条弧线(或线段),由此总的握手次数为4+3+2+1=10(次),如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1.1外在形式的拓展

上述分析过程其实就是将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将人抽象为数学上的点,将握手这种关系抽象为弧线(或线段)。它的抽象数学模型如下图所示,问这5个点之间可组合成多少条线段?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也是深入观察分析现象,发现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一旦模型建立起来,那么外在形式炯异的同本质问题都被解决。

看看此模型的同类数学问题。

5人春节电话拜年,每两个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几次电话?

5位同学照相,每两人之间合一张影,这样的合影一共要照几张?

5支队参加比赛,每两个队之间比一场,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5座城市之间开通航班,每两个城市之间开通一条航线,一共要开多少条航线?

……

从数学模型回到具体问题,就是将模型中的点与线重新替换成具体的对象。因此,问题的形式还可以进行一步演变。例如,下图中5条射线一共组成多少个角(锐角)?将上述数学模型中的点看作射线,弧线(或线段)看成两条射线组成的角。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如果将点看作垂线段,连线看作垂线段是与上下平行线组成长方形,问题就是两条平行线上画5条垂线段一共组成多少个长方形?如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如果点就是一条直线上的点,连线看作是固定点O与直线任取两点(线段)构成三角形,问题就是下图中一共多少个三角形?如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这些问题似乎大不一样,从数线段到数角数长方形数三角形……但本质上仍然是一致的,都可以归结为上述数线段的数学模型。

此外,注意到,建模时没有理由要将这些点画在一条直线上,即这些点是可以不共线的。因此,初始模型也可以是下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也可以从集合论的角度建模,将5个人建模成一个含有5个元素集合,每2个人之间的有某种关联相当于将2个人捆绑成一组,建模为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实际问题就建模成“含有5个元素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

1.2数量规模的拓展

这些问题都是5个点中考虑2个点的关系问题,当然不能局限于5个点,而且有些关系只能发生在2个对象之间,但有些关系可以发生在3个甚至更多的对象之间。 比如,10位同学每3位同学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这样的合影?

n个点中每2个点分组时,由前面的类似的分析建模可知,第1个点与后面n-1个点就要连n-1条弧线(或线段),第2个点与后面n-2个点连n-2条弧线(或线段),…,第n-1个点与最后1个点就要连1条弧线(或线段)。如下图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因此,总数为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n个点中每m(m>2)个点分组时,由于m(m>2)个点之间的关系不能由弧线(或线段)表示,用一条直线上的点线建立的数学模型失效。但是当m>2时,m个不共线的点是可以构成m边形的。用上述不共线的点线模型和集合论建立的模型仍然有效,问题分别变为“含有n个不共线的顶点(即n边形)中一共有多少个m边形?(当m=3时通常说是三角形而不说三边形)”以及“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含有m个元素的子集?”

这需要用到分步与分类(排列与组合)的知识来解决了。

1.3空间维度的拓展

问题1 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问题2 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数学建模--从握手说开去

这两个问题已经不再一维直线的思维,而是二维平面的思维,还可以拓展到三维上去,比如,魔方中有多少个长(正)方形?甚至抽象的多维上去,那就没有止境了。上述两道题的解答要用到分步思想(乘法法则),我在后面的主题中详细介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