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只有想當公務員的教師,沒有想當教師的公務員」,對此你怎麼看?

心比天高2979


總體來說,“只有想當公務員的教師,沒有相當教師的公務員”的說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實際上,有相當多的老師更想當公務員,而大多數的公務員卻不想當老師。不過,當教師絕對不是大學生的最後的職業選擇,教師職業並不是那麼的不堪,除了邊遠地區,現在想當一名老師也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的,並不是很容易就能爭取到的。

一般來說,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就對應不同層次的教師,專科、本科、碩士、博士都對應不同的學校層次。而公務員的區分就沒那麼明顯,要求“專科以上”的,本碩博都能報考;要求“本科以上”的,碩博也可以報考;要求“碩士以上”的博士也可以報考。不同層次的學歷對教師和公務員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下面分開來談談。

一、專科層次

專科的一般都是“……師範學院”的師專畢業生才有機會去小學和初中當老師,現在在西部省份還有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生去小學當老師的,我初中(1995級)有好幾個女同學都是讀的中等師範學校,實際上就是中專,有一位女同學現在是鎮裡中心小學的教導主任,不過她說現在對學歷要求比較高,她自己後來都自己進修了專科、本科。相對來說,如果有的選擇,專科畢業的小學和初中老師會更傾向於去當公務員。

10位老師有9位想當公務員。

二、本科層次

雖然現在只要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就可以去應聘老師崗位,但是很多重點初中高中招聘時都以師範類畢業生為主。師範類除了專業課,還開設了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教學技術等針對教師崗位的課程,其它普通高校就不會開設這類課程。本科畢業生主要以應聘高中老師為主。我有一位高中同學在一所211數學專業畢業後回高中母校當數學老師了,問他如果現在有機會當公務員去不去,他說看什麼崗位了,縣級的實權部門會考慮,其它的沒興趣。所以,本科學歷的高中老師可能對公務員並不像專科小學和初中老師那麼強的傾向性。

10位老師有5位想當公務員。

三、碩士層次

碩士畢業生去當老師一般都是高中老師或很一般的二本和三本的學校的老師。碩士畢業生去應聘高中老師的話肯定多數是應聘重點高中,去大學的話基本進不了好一點的二本及以上學校,因為現在的高校老師基本都要求博士。我高中的同學讀碩士的蠻多,但當老師的也就三四位,都在家鄉各地級市的專科學校當老師,問他們如果有公務員的崗位選擇考不考慮,都說考慮,這個出乎我的意料了。後來細問得知在沒有什麼特色的大專院校當老師處於高校老師隊伍的末端,還不如去重點高中來的有成就感,專科學校的學風很差,狀態有點“半死不活”。不過,我覺得應該只代表部分人,沒有普遍性。

10位老師有7位想當公務員。

四、博士層次

博士本來的培養目標就是從事研究工作和高校老師,它的職業路徑很清晰,雖然國家每年招考公務員都有少量崗位要求博士,但比起去高校當老師和研究所做研究就少的多了。所以,博士畢業生更傾向於當老師而不是公務員。

10位老師有1位想當公務員。

五、教師和公務員的崗位互通性

教師和公務員之間的崗位通道並不是互通的,也就是教師考取公務員的概率遠比公務員考取教師高得多,畢竟相對來說教師崗位對某一學科知識的積累要求比公務員要高得多。就是說教師勝任公務員,但公務員未必勝任教師。

總之,如果單從人數上來說“只有想當公務員的教師,沒有想當教師和公務員”是對的,但細到各學歷層次就不一樣了。在薪資上,同級教師和公務員的薪資待遇總體上差別不大,而教師有寒暑假,公務員社會地位高。所以,選自己喜歡的就是了。


人資薈萃


標題和描述是兩個相關性很小的問題,咱們分開來說。

首先討論第一個。

公務員和教師,一個從事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一個教書育人傳承文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職業,原本沒有太多可比性。只怪《教師法》等不該說“教師平均工資應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這句話,導致老師們經常和公務員比工資待遇,比社會地位,無端地生出許多煩惱。

教師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真的應該比肩公務員嗎?

封建社會科舉考試,是“學而優則仕”,公務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飽學之士。屢試不中的落第秀才,才會選擇開館授徒當個窮教師養家餬口。

現在考公務員與考教師編制相比,其難度也是不可同日而語。前者可謂千里挑一,而後者常常連開考人數都湊不夠。

任何時代,否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否認社會存在分層,都是不理性的,都是自欺欺人。任何試圖人為抹平這種差距的努力,無一例外都已失敗。

身為社會精英的公務員們,在社會化大生產中處於分配鏈的上端,這是合符自然法則的。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有想當公務員的教師,沒有想當教師的公務員,這再正常不過了。就如“只有想當富人的窮人,沒有想當窮人的富人”一樣,根本無須表示困惑和憤憤不平。

有人這樣反駁:教師能勝任公務員的工作,公務員卻當不了教師。

我看未必。

且不說成為一名公務員本身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單是公務員的工作性質和難度,也常被外人低估。看似開開會讀讀文件,迎來送往打哈哈,其實這裡面的門道深不可測。統籌謀劃,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協調安排,需要洞察人心的幽微;工作落地,需要細緻謹慎又潑辣大膽……

而當老師則簡單得多,跟孩子們打交道,不需要複雜的心思;照著教參上課,也犯不了什麼大錯;偶爾說幾句怪話,別人也無奈你何……

那些通過公開招考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老師,之前他們在教師隊伍中也是比較出類拔萃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能力、抱負、行動力,以及家世背景和運氣,決定了你從事什麼工作。無須過多比較,更無須過分抱怨。

第二個問題:大學生當老師是最後的選擇嗎?

這個問題令人嘆息!

最近聽到很多此類言論,及此類事例:

某女生,中學成績常全班墊底,讀美術特長班考上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父母對她說:回來考個美術老師算了!

某男生,讀書時常打架逃課,成績一蹋胡塗,聽說也讀了師範,將來要當體育老師。

高考後,某家長對孩子說:分數這麼低,也錄不上什麼好學校,不如咱就報個師範如何?

……

大學生當回家考教師,似乎是最後的選擇,是無奈的退守,是向命運不得已的妥協。

不能不說,這是教師職業的悲哀。

但我仍想對這位大學生說:

如果你選擇當老師,不是出於對這個職業的熱愛,而是山窮水盡的無奈。那麼,請你一定要放棄這個想法。年輕人的未來有無限可能,請不要如此輕易就向命運低頭。而且,將就的人生,一份勉強的教職,你註定不能成為一名樂教、適教的好老師,這是你的不幸,也是教育的不幸。

所以,請你善待自己,也善待我們的教育。


毫米


這很正常,每年都有不少老師借調到機關,其中一部分最終離開三尺講臺,當上了公務員,從來都是"教而優則仕",沒有人說過"仕而優則教",我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此是也。以傳統觀念,當一輩子教師,不能光宗耀祖,但當公務員,則有可能衣錦還鄉。但此事也並不那麼絕對,公務員辭職當老師的,恐怕也有那麼幾例,當然是去大學的比較多,去中小學則幾乎沒有。教師和公務員,其實這是兩個彼此"羨慕"但又都不容易的職業。當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得早出晚歸,教書育人不是上幾節課改幾本作業那樣簡單,現在教書己成為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當公務員呢,其實也不簡單,得學會等待,忍受得了論資排輩,要經得住誘感。

老師和公務員這兩個職業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待遇是其一,地位是其二,但最大的區別是發展空間。教師是個"天花板職業",對於大多數老師而言,初級,中級,高級職稱,就到頂了,而現在由於各方面原因尤其是指標原因,不少老教師到退休也評不上高級職稱,教一輩子書,即便自己盡心盡力,即便深得學生認可,也可能評不上,這不僅讓老教師感到委屈,更是嚴重挫傷年青老師的鬥志。現在中小學男老師越來越少。的確,現在年輕人對職業的選擇,不再追求穩定的收入編制,追求的是發展空間和相對豐厚的收入,這沒什麼錯。

相對於教師,公務員的職業發展空間要廣闊得多,從科員,到副科,到正科,到副處,到正處,到副局,到正局,到副廳,到正廳……,只要不犯錯誤,便可一路前行,待遇也節節攀升,人脈資源和地位,是教師這個職業不可比擬的。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或許都只從事一種職業,當我們無法重新選擇時,不如挺直脊樑,幹一行愛一行。也有不少老師在小小三尺講臺遊刃有餘,享受著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的社會中,少幾個公務員並沒多大關係,但三尺講臺卻不能少了一位老師,希望那些成功步入仕途的老師們,別忘了自己曾經是老師,重視教育,善待老師。


途蟲的百味人生


有人說“只有想當公務員的教師,沒有想當教師的公務員”,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這個現象是存在的,而且現實當中有不少公務員就是從教師隊伍轉過來的。

尤其在上個世紀,當時幹部追求年輕化、專業化時,有不少教師轉行當了公務員。現如今,有不少教師又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

其次,之所以有不少教師想當公務員,關鍵在於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一方面,學校本身就有行政化傾向,教師的地位也就不如學校行政管理人員,所以在一些高校,不少教授也願意去當一個處級或廳級幹部。

另一方面,社會上一個重要的成功標誌,就是以官員級別為標準。

再次,也不排除有不少公務員想去當教師,只不過這個教師可能是高校的教師。

畢竟高校教師相對來說,工作要輕鬆一些,遠離社會世俗要多一些,而且工資水平也要比公務員高不少。

最後,一個社會要想走向進步,要以崇尚科學、創新為至上。

不論是公務員,還是教師,只要有創新、有創業,有對社會的價值奉獻,就應該被社會所尊崇,而不是簡單地以級別、職稱作為尊崇的標準。


碧翰烽


身邊的教師和公務員都不少,對兩個職業的瞭解還是比較深刻的。表面上,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真的沒有想當教師的公務員。我的一位女同學,以前在鄉鎮小學教六年級,向我吐槽現在的學生早戀、花錢。後來調到了縣城小學教一年級,要給學生繫鞋帶,護送他們上下學,氣的見到個孩子就夢想打一頓。現在,借調到了一個清閒的黨委機關,每天拿文件、送通知,樂樂呵呵。

首先,從社會地位來看,公務員的社會地位要比教師高。“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目前,我國尊師重教的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反而是妖魔化嚴重,問題重重。而公務員則不一樣,特別是在一些官本位嚴重的地方,幾乎是一個所有人都羨慕的職業。 第二,從工資待遇來看。公務員工資待遇比教師高。不然,《教師法》也不會規定,教師工資不得低於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當然,很多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工資收入要遠高於公務員,甚至高於一定級別的領導幹部 。但問題是,新入職的沒有職稱的教師,是比不上新入職的科員的,尤其是公務員有車補。而成為高級職稱的教師,難度不亞於公務員升職,而高級教師從來不和領導幹部比。

第三,從工作的繁重程度來看。教師的工作是很繁重的。看起來,教師有寒暑假,長達2個多月,這是任何其他行業都不具有的。但仔細思考,你會發現,教師的寒暑假,是以平時更長的工作交換來的。公務員基本上是朝九晚五,教師則大多在早上7:30左右到校,小學下午要5:00離校,在初中或高中,絕大多數教師除了白天上課以外,還有早讀和晚自習,披星戴月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以前還可以上完課回家,現在很多學校也開始一天四次考勤,就算回家也要批改一兩個班的試卷,這個可不是讓家長代勞的。在鄉鎮的小學,一個教師要帶好幾門課,我身邊就有一位鄉鎮教師,他們中學已經到了跨年級、跨學科授課的地步了,因為鄉鎮留不住人。

當然,現在公務員日子也不好過,基層公務員簡直累成狗,天天疲於加班。紀委、組織部等等實權單位更是長期加班,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以至於現在上面都開始提倡“快樂工作、健康生活”了。相反,教師只要不當班主任,工作壓力還是要比較小的,而班主任,我們想想都頭疼。


沁園春憶


我的觀點是贊同這個觀點!


不談公務員的好處只說教師的缺點。

我本人就是教師,工作了幾十年了。

沒有見到一個公務員來當老師,倒是有好多教師跳槽當了公務員。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我想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地位低。

在社會輿論中,教師的地位是最低的。

曾經聽有人這樣說:"我家的孩子,學得不好,當個教師算了"。

有好多人扁低教師。什麼教師小氣,教師小扣,教師磨嘰……

教師到社會上去辦事,很難!

二、待遇差。

近幾年來有所改變。大部分時間裡,教師的待遇是最差的。曾記得我們的工資,被當時的鄉財政部門變成煤碳發。

變成回村裡承包土地發放。奇葩的做法你想都想不到。

三、社會輿論黑教師

一個教師有了毛病,輿論就一片罵聲。

大有把教師搞臭的意味。教師成了過街老鼠了。

他們不敢管,不敢說。成了一個受氣的職業了。

四、道德綁架

對教師的要求特別的高,到市場買東西,教師講價就說教師小氣,教師被車撞了,討說法,就說教師沒素質。好像教師就應該吃虧!

給的少,索取的多。

五、社會交際面窄。

每天接觸的就是孩子們,他們的思維方式,被孩子的方式同化了。

到那七彩的社會里不適應。

教師認為什麼事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到社會上卻會有好多個答案……

……

原因好多啊。當然教師也有優點,由於要說明為什麼沒有公務員幹教師,答優點不符合題意。😂😂😂

我的回答完畢!有一點小情緒見諒


大美農村綠水


從每年報考公務員和報考教師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

以安徽省今年上半年招考公務員比例我們可以看到,熱門崗位40:1,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看一下各地教師招考情況,很多地方人都報不滿,我們區今年計劃招100名教師,實際上只招到72名。

從教20多年,我身邊只有老師去考公務員的,但是從來都沒有看到公務員來考老師的,不想去喊什麼大話空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之所以是這樣的選擇,肯定總有他現實的意義吧。


秦山之巔


確實如此。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經濟社會長足發展,但是尊師重教之風越來越淡。八十年代,師範類學校是當時讀書最厲害的學生上的,中專,師範揀選過後,才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而現在,最優秀的學生不說,中等生也不願意上師範類大學。為什麼這樣,就是從待遇,尊重等方方面面老師們地位都比較差。待遇是最基本的,各種待遇的發放都是公務員掌握,自然是先發了自己的再說,教師基數大人數多,提高一點點待遇都是很大的一筆投入。在財政收入緊張的情況下,拖一拖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從幾次招考教師情況來看,首先是報名都報不滿,有些崗位特別是偏遠地區只好降低要求。通過筆試的考生應該說都是報考中的佼佼者,但是從幾次面試來看,這些過關者素質堪憂,有的真是基礎文化知識不夠,這樣的人去當教師,我實在是感覺會害了孩子,最終是害了幾代人。


大笨39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而且現在我就在苦惱這個問題,本人就是15年畢業,17年考上當地在編教師,之前都沒想過考公務員這個問題,但是當了一年老師發現,男的確實不適合當老師,女的卻特別適合。女的我覺得考公務員就是浪費,當老師多好。寒暑假。但是男的就不一樣了。你聽聽我分析的對不對?

第一點就是老師工資相對而言較低,養家餬口太難,除非你是富二代,不過有幾個富二代去當老師呢,第二點就是教師的接觸面太窄,接觸半天,可能周邊都是女老師,沒幾個要好的男同事,更別說有事的時候別人幫你,第三點就是社會地位太低,好多以前的同學啊朋友啊聽說你當了老師都不願意搭理你了,發微信打電話都不帶理你的,也別怪人家現實,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現實。第四點就是高升面太窄,幹到老充其量也就是個校長,也去不了教育局當局長,現在教育局屬於行政單位,老師是教育系統的事業單位,借調一路現在行不通。第五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總是在學校裡,接觸孩子,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出了校門你可能就和社會脫節了,啥也幹不了。辭職就別想,溫水煮青蛙。

所以說我現在憋著勁想考公務員,一定要考上。現在剛26還有很多年呢。希望有此想法的同道中人一起加油,共勉。



那對小夫妻a


這個觀點代表了絕大多數社會人的觀點。

第一: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越是被呼籲關注的職業反而是越不受人重視的職業。就教師來說,全世界都有“教師節”,而反觀卻沒有什麼“公務員節”,就無疑就反映出教師作為弱勢群體需要人多加關注。

第二:從教師的經濟待遇上來說。直到現在中央還在呼籲各地方執行《教師法》。很明顯,幾十年來教師連最基本的工資待遇都沒法得到滿足。

第三:從工作現狀來說。時下流行至於句話來評論老師:起的比雞還早,睡的比狗還晚,乾的比驢還多,吃的比豬還差。當然這說法有點偏頗,但也從側面反應出教師的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

第四:從工作角度上來說,由於計劃生育這一政策影響下,大部分獨生子女變得嬌生慣養,另外,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導致出現很多留守兒童。特別是信息化時代和網絡暴力的影響下。出現了我們現在職業上稱之為問題學生的出現。這些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絕對影響到教師的情緒。影響到其他學生的情緒,影響到教師的權威。所以對現在廣大教師來說,搞教育更多的是覺得心累。

第五:從社會對教師的評論上來說。絕大多數家長都認為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師。但我們也可以從網上看到的更多對教師的負面評價。 導致很多老師害怕教育,不敢教育。長此以往,教師這一職業會形成紙質上的教育,而不是道德方面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