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代铁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是什么样?

寇亚君


苏南两国两党曾经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里老大哥和小兄弟一般的友好伙伴,南斯拉夫作为莫斯科最亲密和重要的盟友,同样,在斯大林眼里铁托也属根红苗正的铁杆伙伴。出人意料的是,1948年6月28日,工人情报局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会议,在苏联的高压下,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情报局认为,民族主义分子在南共内占了上风。于是,苏联领导人采取了不恰当方式对待南斯拉夫的“铁托主义”。从此,“苏南婚姻”破裂!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对此有个形象的评论:“马克思是共产党人的上帝,列宁是共产党人的耶稣·基督,斯大林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任教皇,铁托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马丁·路德。”

虽然铁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派,但是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创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铁托主义”,即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抛弃僵硬的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尺度,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抵制苏联的干涉和控制。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南斯拉夫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了以“非国家化、非集中化、非官僚化、权力分散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实行企业自治、共和国和自治省自治以及全社会的自治。国家全面下放管理经济的权力,由自治利益共同体管理社会事务。

20世纪50一60年代,当社会主义各国自我封闭,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冷战之际,南斯拉夫较早地实行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本,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公民出国和劳务输出自由,上百万南斯拉夫公民在欧洲国家从事生产劳动,外国人也到南斯拉夫自由旅行。政治民主和对外开放使整个国家充满生机和活力,既获得了西方国家的大量经济援助,又筑起了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

本世纪50年代,当苏联式的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社会主义各国尊为样板之际,南共联盟己经认识到市场的作用,把发展商品生产看做发展自治关系的必要前提,视社会主义企业为商品生产中的自主经营组织。在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过程中,南斯拉夫特别注意向企业下放权利,给企业和劳动组织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使企业掌握了生产计划权、产品定价权、对外销售权和投资积累权,后来甚至掌握了收入分配权,并建立了一套职工监督经理厂长的制度。

这些做法,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工人的经济民主权利,使企业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特别是20世纪50一60年代,当国家还没有把管理经济的权力完全放下去的时候,企业自治与国家宏观管理同时并存,发挥出了较大的优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南斯拉夫获得了2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60年代中期以前曾出现过社会产值年均增长8.1%,个人收入年均增长5.3%的良好形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2010年访问南斯拉夫的时候,一位接待他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历史系的教授,有一辆在1985年购买的小汽车,那时中国的大学教授恐怕连想都不敢想,甚至连买辆诸如飞鸽、永久、凤凰之类的名牌自行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么缺票证,要么差钱。1985年前南斯拉夫的教授和中国的教授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诤闻军事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联邦)是上个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时存在于欧洲南部的一个区域大国,也是巴尔干半岛上存在过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从1992年过后,这个国家瓦解为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波黑)六国,至今已不复存在。

(南联邦分裂出的国家)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克罗地亚人)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组建了南斯拉夫联邦,并当选为南联邦领导人。在美苏冷战的时期,许多亚欧国家都被迫站队,但铁托所领导的南联邦一直拒绝参加任何集团的结盟运动。同时,南联邦一直保持着六十万规模的陆军部队,使得美苏等国不敢小觑。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左一)

在铁托和南斯拉夫人民的努力下,南斯拉夫很快就从二战时的满目疮痍中恢复了过来。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的短短20年时间里,南斯拉夫实现了高度工业化,经济稳定化,人均收入也水涨船高。从1960年到1970年,南斯拉夫的国内GDP以每年6.1%的速度稳定增长,直到石油危机的爆发。

在70年代初,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汽车拥有率达到36%,电视普及率达到50%,人均GDP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位列第一,被称为“南斯拉夫的奇迹”。


在经济强盛的同时,南斯拉夫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由于南斯拉夫地跨地中海,因此成为世界闻名的度假胜地,在70年代~80年代初,平均每年到南斯拉夫旅游的外国人超过800万,给当地带来了很可观的旅游收入。

不过,由于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和西方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得南斯拉夫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南斯拉夫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在铁托去世的时候,南斯拉夫已经债台高筑,从IMF组织欠下了20亿美元的外债。

同时,由于经济危机和人口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埋下了后来国家解体的隐患。

另外,铁托还被指责生活过于腐化与长期独裁,他享受的是陈年美酒、名牌雪茄、高级服饰。在他的影响下,南斯拉夫的干部们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南斯拉夫的经济却没有任何起色,因此铁托的声望在70年代末大幅滑落。1980年,随着铁托的去世,南斯拉夫正式进入了十年动荡时期,最终解体。

(铁托的葬礼)


中外历史


二战后,南斯拉夫本身是靠铁托的威望强行捏在一起的,铁托之后,南斯拉夫现在分裂成这个样子,就是还原历史的本原,所以说南斯拉夫才是不合理的历史产物。一个国家二十五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三百多万人,六个共和国;官方文字为俄文和拉丁文;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斯洛文尼亚语;其国内信奉的宗教不一样,比如天主教的克罗地亚,穆斯林的波黑,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格罗(也就是黑山),因为南斯拉夫缺少一个各方面占优的主体民族,而且族群之间纷争太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注定了这个国家的分裂。曾经有人感慨,南斯拉夫就是《凡尔赛条约》制造出来的一个怪胎,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


1949年,铁托与雕塑艺术家

铁托治下的南斯拉夫对内对外都体现得非常强硬与独立,尤其对内强调团结与公平,这种政策,容易造成国际上的孤立,国内的族群冲突剧增与经济严重下滑等问题。铁托时代,南斯拉夫虽然高调反苏脱离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很难在其国内形成一个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且铁托在任期内疯狂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这一点让塞族人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已经是貌合神离了,一战后塞尔维亚人觉得克罗地亚是从奥匈帝国手里得来的战利品,废除南斯拉夫王国的宪法进行高压统治,导致二战时克罗地亚人向德军倒戈。二战后,当时南斯拉夫党政军高层很多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又觉得克罗地亚人借着铁托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这种恩怨很难化解。


1946年,贝尔格莱德市民高举铁托与
斯大林的画像

经济层面,表面看在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已经是欧洲所谓社会主义国家里生活水平仅次于东德的国家,有一些地区甚至比前苏联还要好一些,当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都是南斯拉夫最富裕发达的地区,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8平方米,而且平均每8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实际上这种表面的繁荣早就隐藏着很大的危机,比如权利过分下放与通货膨胀等等,而且铁托在抓经济问题的时候喜欢推行公正的做法,比如要是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建造两座工厂,后面必须在剩下的四个共和国也依样如此,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这也导致南斯拉夫遍布没有太多用处的工业设施,结局当然就是六个共和国与中央政府扩大分庭抗礼的局面,最终走向彻底分裂。铁托于1980年5月4日去世,当时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只剩下军事与外交上的独立。


冷战时期的南斯拉夫女飞行员


梁无咎


铁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政治上持不结盟立场,能够和东西方两大阵营做生意;经济上实行灵活的计划经济,经济相对自由繁荣。具体而言有五个特征:

南斯拉夫是高失业率国家。南斯拉夫实行灵活的计划经济,国家不会为所有人口都提供工作,加上对农村人口进城干涉较少,形成了较高的城市失业率。南斯拉夫自建国到崩溃,失业率一直位居欧洲国家前列,且失业率持续攀升,

从1967年到1987年,南斯拉夫的失业率从6.6%增长至16.1%。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计算在海外务工的百万劳动力大军。

南斯拉夫是一个国际工程承包大国。南斯拉夫在国际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负有盛名。代表性企业为南斯拉夫电力工程公司( Energoprojekt),该公司自1951年成立后,迅速拓展国际业务,到19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第16大工程建筑企业,雇佣员工7000人,不仅在利比亚、科威特、赞比亚等发展中地区承建大量工程,而且在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民主的德国等都极具竞争力

南斯拉夫是劳务输出大国。南斯拉夫和其他苏东国家一样,都面临人口非法出境的压力。但是南斯拉夫选择的策略不是“堵”而是“疏”。南斯拉夫减少移民障碍,允许大量高教育程度、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赴海外务工和定居(这可能和本土高失业率有关)。到1970年代,南斯拉夫有110万工人在海外务工,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五分之一。劳务输出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带来大量外汇,到1989年,南斯拉夫海外劳工的侨汇收入达到62亿美元。

南斯拉夫的工人有罢工权。南斯拉夫为了激发工人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赋予工人对企业决策权、组织罢工权。南斯拉夫工人的罢工权是实实在在的(在苏联等国,工人是不允许罢工的),而且工人罢工的程序非常简单,只要有工人或者工人团体要求,就可以开展罢工。罢工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工人收入。而管理当局一般都会满足工人要求。但是到了80年代,南斯拉夫经济状况恶化,工人的加薪要求往往无法满足,导致罢工从经济诉求转向政治诉求,南斯拉夫的政治改革便提上了日程。

南斯拉夫是一个高负债国家。19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滞胀,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高企。前者导致西方国家大量过剩资本以低利率向非西方世界;后者意味着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南斯拉夫缺乏足够外汇购买石油。这种背景下,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苏东国家不约而同选择了向西方国家借贷,然后购买石油以维持工业体系运转。由此,南斯拉夫外债在迅速积累,到1980年代,达到了200亿美元。此时,西方国家经济恢复,信贷成本提高,高负债国家经济却没有好转,债务已经不可持续,苏东国家、拉美国家均陷入债务危机。

为了偿还债务,南斯拉夫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建议,政府开支缩减、进口减少、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这成为南斯拉夫巨变和最终解体的导火索。


布莱克怀特


1980年5月4号下午三点过五分,前南斯拉夫领导人约瑟普-铁托与世长辞!紧接着,在南斯拉夫举国哀悼下,一场空前隆重的葬礼如期举行。英国首相撒切尔、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等各国元首悉数到场!

图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铁托葬礼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成了国内的唯一执政党,铁托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南斯拉夫的最高领导人。但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却显得有些“不合群”:它是欧洲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华约的共产主义国家。

而这主要还是和铁托的执政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不希望南斯拉夫被苏联巨大的红色阴影所笼罩,不愿意南斯拉夫成为苏联的附庸!所以铁托有意的和苏联保持一定的距离。

举国哀痛铁托去世

在铁托看来,共产政治体制的南斯拉夫并不一定要在对外政策上“随波逐流、敌对西方”,所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铁托就尽可能的给予南斯拉夫人民相对的自由,比如西方的文学书籍和电影可以在南斯拉夫传播,同时也允许西方国家的游客来旅游。

而且作为相对较早实施经济改革的共产国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人民生活水平要明显优于其它同体制国家:汽车普及率达到36%、约每两个家庭就有一台电视以及一台冰箱,并且实行八年免费义务教育......

图为年轻时期的铁托(左一)

这样的生活水平也许相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比同时期的共产国家可以说已经非常出色了。不过,当时的南斯拉夫也并不是“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地区贫富差异仍旧存在。

在外界看来,铁托和当时的南斯拉夫在美苏两国冷战的大背景下势必会沦为政治角力的棋子,但铁托坚持“不结盟”、“南斯拉夫是南斯拉夫人的”原则拒绝了苏联的插手企图,与此同时铁托也利用美苏之间的关系向美国求援。但无论是与苏联交恶还是获得美国的援助,铁托都始终秉持“南斯拉夫”中立的原则。

图为阿拉法特致敬铁托

总而言之,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是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共产国家,但南斯拉夫的存在和发展又过于依赖铁托,这一点我们从他逝世后南斯拉夫的快速陨落就能看出,最终不得不以解体告终。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南斯拉夫分裂的种子恰恰是铁托本人埋下的,身为克罗地亚人的他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口号下强力压制塞尔维亚人。他以宗教及方言为借口人为的分裂出波斯尼亚穆斯林族与马其顿族,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兰科维奇及德热拉斯送进了监狱。回过头来又以中央政权的权威压制克罗地亚人,导致克罗地亚人怨恨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南共联盟。

铁托本人在晚年生活腐化,大肆挥霍国家财产除了在每个共和国内有金璧挥皇的宫殿供他享乐甚至于还把亚德里亚海中的布里俄尼岛变成了他们家族与高官享受的人间仙境……


风铃96736


“南斯拉夫”这个名字最早是在1929年出现的,那个时候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了南斯拉夫王国。不过新生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文化和宗教差异,它的凝聚力并不强。二战的时候,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带领下,从无到有建立了强大的南斯拉夫军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1943年敌人集中了53万侵略军和39万伪军向南斯拉夫的解放区进攻,最后被铁托打败。

当然,南斯拉夫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整个二战牺牲了全国人口的11%,共计170万人。南斯拉夫同波兰,苏联一样,是人口损失最大欧洲国家之一,也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铁托所说:

我们是欧洲唯一自己解放了自己国土的人民,在最后的突击中,我们的军队使敌人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仅德国人就被打死了9.8万人,俘虏了28.5万德国人和伪军。

整个二战,铁托通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把整个南斯拉夫拧成了一个真正的国家。

☆(丘吉尔(前排中)与铁托(前排右) 商讨如何一致对付希特勒)

二战结束以后,铁托展开了和苏联的合作。不过铁托发现了苏联不过只是想攫取南斯拉夫的资源,而南斯拉夫人想自己靠着工业化走向强国之路。当是苏联代表是这样对南斯拉夫人所说,

你们要重工业干什么,我们有你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铁托不肯让南斯拉夫走斯大林模式,不愿意辛辛苦苦而独立的国家成为卫星国。正是由于二战成绩,铁托敢于摆脱苏联模式。为此,南斯拉夫被苏联集团所孤立。为此,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发动了不结盟运动,在冷战的对抗之中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成功了打开了局面。

南斯拉夫从此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道路,建立了基于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南斯拉夫是欧洲工业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早期在苏联的援助下,南斯拉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之后南斯拉夫和西方国家关系恢复,在西方的援助下,南斯拉夫的经济再一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49年到1959年10年间,南斯拉夫从西方国家手中得到了价值2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此时的南斯拉夫成为了东欧国家中比较富裕的国家。

从50年代政治和经济开国以来,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方的文学电影也能够自由传播,每年有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接收8年义务教育。可以说南斯拉夫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了。

不过南斯拉夫的经济还是有问题的,毕竟国家太小,工业缺乏原料,整个国家的经济过于依赖西方的援助。特别是南斯拉夫国家负担很重。比如

铁托给予南斯拉夫80万老游击队员和退休军官指数化的养老金,1979年到1980年又有3.4万1943年以前的铁托游击队员被授予“老战士”称号。要知道南斯拉夫的人口才2000万左右。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铁托于1980年5月4日下午三点零五分(当地时间)在卢布尔雅那逝世,享年88岁。铁托在世间上有很高的威望,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1892年5月25日,铁托生于克罗地亚库姆罗韦茨村的贫苦农民家庭。1905年,铁托在初等学校毕业后,学习钳工,成为五金工人。1910年,铁托加入社会民主党,投身于工人和工会运动。后被征入匈牙利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从事反战宣传而受禁闭处分。后来,在俄罗斯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并参加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1938年初,45岁的铁托出任南共中央临时总书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领导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成为二战领袖。1945年11月,铁托任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铁托主义,是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导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命名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的经济还是不发达的农业经济,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和农业。战后的南斯拉夫在苏联的帮助下搞经济建设。后来与苏联分裂之后,走了一条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到1976年,南斯拉夫人民生活富裕,过着幸福的生活,具体为1/3的人民拥有小汽车、3个家庭就拥有2个电视机、2个家庭就有1台冰箱、实现免费8年义务制教育。

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铁托作是克罗地亚人,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


阿拉丁的神灯123


冷战时北约和华约各自为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但是他与印度总理,埃及总统,一块推行不结盟运动,反对苏联对他们的干涉,提高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

铁托出身贫寒,长大后当了一名钳工称为五金工人后来他加入社会民主党投身工人和工会运动,一战爆发后,因反战而受到处罚,后随军战斗中和俄军作战受伤被俘虏,被送往俄国,在此期间他学会了俄语,也受到了俄国革命的影响,参加了红色国际纵队,而且他还娶了一位俄国妻子。



回到南斯拉夫后,铁托加入了共产党,历任区委委员,五金工会书记和市委书记,但是不久之后南斯拉夫共产党就被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他被当做反动派抓起来,先后两次被捕。二战时的南斯拉夫,在德军的攻势下仅仅十天就宣布投降,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确立了民族解放阵线的基础,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战后的铁托打破了苏联对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控制,想要把苏联那一套治国理论和政治体制,转移到南斯拉夫,但是农业集体化因为农民的反对而作罢。当时苏联想要利用南斯拉夫的原材料,发展苏联的重工业,虽然同意帮助南斯拉夫建立轻工业,但是对于大型工程却闭口不谈,加上其他问题的分歧,导致了铁托和斯大林的决裂,因为受到苏联的威胁和经济问题上的冲击,铁托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美国,美国同意援助,但是南斯拉夫却在两个集团之间保持中立,并没有站队。

后来铁托被任命为南斯拉夫终身总统,斯大林死后,他和莫斯科的关系有所缓解,但是后来因为苏联人粉碎匈牙利革命,把避难于南斯拉夫的纳吉诱出并处死,导致南斯拉夫和莫斯科的关系再度恶化,直到赫鲁晓夫再次访问南斯拉夫,两国关系又有所提升,但是苏联入侵斯洛伐克,导致南斯拉夫和苏联关系由一步恶化,铁托为了抵抗苏联入侵,调动军队,发动民兵,向世界表示南斯拉夫绝不是捷克斯洛伐克,坚决抵抗到底。



因为和苏联关系恶化,他怕死后苏联会对南斯拉夫有所行动,所以邀请勃格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自己也出使苏联,并获得了列宁勋章,建立了轮换总统制度。


军事一点通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有过一句很形象的评论。他说:“马克思是***人的上帝,列宁是***人的耶稣·基督,斯大林是***人的第一任教皇,铁托是***人的第一个马丁·路德。

生于克罗地亚的铁托可谓上世纪冷战时期的一个异类强人,他所统治下的南斯拉夫坚定不移的奉行独立自主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走出了一条十分有特色的南斯拉夫道路,具体共几个方面说说。

(1)民族政策

熟悉政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曾经辉煌一时的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解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的,也政治的,也有宗教历史的原因,既然要完整的介绍铁托时代就不能绕开南斯拉夫的构成问题,在这大概说说。

斯拉夫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是古罗马人圈定的欧洲“三大野蛮民族”,斯拉夫人本身又分为东斯拉夫(以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为主),西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和南斯拉夫。顾名思义南斯拉夫就是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但作为巴尔干半岛古老的民族,南斯拉夫并非铁板一块,长期的发展差异以及外族的频繁入侵,导致南斯拉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南斯拉夫的初创者塞尔维亚,他们基础雄厚,人口众多(南斯拉夫一半人口),宗教信仰以东正教为主,而铁托出身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却是天主教国家,马其顿虽然是东正教国家,但却处处以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后裔自居,至于波黑更是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共存。

但铁托建立了南斯拉夫以后,各个民族却能和谐共处几十年,直到他去世。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铁托个人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权力,让各个民族不敢生出分裂野心,第二,铁托当政期间南斯拉夫人民生活富裕,没有必要分裂,第三,铁托执行平均主义,对待各个民族十分平等,比如说铁托要是在塞尔维亚建个工厂,不管有没有必要,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也的建一个。虽然浪费,但是大家心里舒服。这样一来,虽然大南斯拉夫时期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都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就民族团结而言,铁托非常成功。

(2)经济政策

不同于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效仿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铁托治下的大南斯拉夫早早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土地私有,允许发展商业旅游业,允许百姓外出务工,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到1976年,全南斯拉夫36%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每2.1个家庭拥有一台电冰箱。恩格尔系数从1952年的54%下降到1976年的32%。如此高的生活水平不但远远高于同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和西欧发达国家比也不逊色,不仅如此,南斯拉夫还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体制先进,体育娱乐产业发达。对于二战以前欧洲较为贫困的地区,南斯拉夫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与铁托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3)外交政策

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打上了铁托个人的鲜明烙印,尤其是与苏联的关系。1948年更是发展到撕破脸的地步,从后来公开的资料来看,苏南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在苏联,这也是为什么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主动道歉缓和两国关系的原因,但是后来随着匈牙利“纳吉事件”、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问题,两国关系起起伏伏,直到铁托担心自己去世以后国家无人可以对抗苏联才主动缓和与苏联关系。除此以外,南斯拉夫与当时的中国政府关系也很糟糕。

铁托为什么如此大胆叛逆与当时南斯拉夫的局势以及铁托个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出身平民家庭的铁托却生来具有一副小资的心肠,他崇尚优越自由的生活,在他死后被公布的财产中可见一斑,这也导致他对苏联那一套僵化的体制不感兴趣,加之斯大林推崇的大国沙文主义,严重伤害了铁托做老大的自尊,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这一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大家庭决裂,而南斯拉夫国内复杂的形式也让铁托明白,苏联那一套在南斯拉夫根本行不通。

总体而言,铁托统治下的南斯拉夫是冷战时期的一个异类国家,虽然铁托个人生活奢靡,作风不检点,甚至有些粗暴,但比起同期的政治强人,他更有长远眼光, 也更精明,他牢固垄断政治权力,却采用了开明专制的治国方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让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对于起家的政治老人虽然防备却也没有大肆屠戮,民族政策看似笨重,但效果显著,外交政策虽然强硬但也不僵化,此外,他虽然生活腐败,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但却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女,也没有让自己的子女继承权力。可以说,他是20世纪口碑最好的独裁者。

1980年88岁的铁托过世,来自冷战的两个对立阵营,以及庞大的不结盟国家的4位国王、31位总统、6位亲王、7位副总统、32位总理和47位部长齐集贝尔格莱德参与了他的葬礼,此外还包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