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美国大银幕上的,人物形象逐渐变迁的历史过程!


早在默片时代,美国影人就把中国人的形象搬上银幕了,较有名的影片有《残花泪》,讲述了一个名叫程环的吸食鸦片的华人爱上了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亲发现后怒不可遏,强行把女儿带回家并打得她奄奄待毙,程环赶来目睹此景开枪打死其父,最后在香消玉陨的露茜身旁自尽身亡。

受19世纪末以来的排华运动的影响,黄祸的化身“傅满洲博士”开始活跃在美国影坛上。傅满洲被塑造成拥有尖下巴、八字胡、细长眼的奸诈邪恶的形象,总是幽闭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种酷刑和毒药,策划种种邪恶勾当。他集当时西方人对东方华人所有最恶劣的想象于一身。

1937年的《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该片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主人公王龙是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他与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阿兰结婚,辛勤耕作养家糊口,并经历了灾荒。辛亥革命后偶尔致富,不仅纳妾而且懒散享乐,后在阿兰的规劝下及时醒悟,休掉小妾重归土地。影片中善良勤劳的王龙夫妇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真正执着于土地,视土地为生命。影片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进行了更加实际和更加细致的刻画。


1958年的《六福客栈》设定的背景是中国抗战时期,英国女传教士葛拉蒂带领其收留百名孤儿经历一路艰险,终于转移至后方。本片体现了美国民众对中华儿女的反侵略精神的同情,但在片中,贫穷愚昧的中国仍需要西方人的帮助。

197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中国功夫片风行一时。其中,由李小龙领衔主演的一系列功夫片反响强烈。从《精武门》到《龙争虎斗》,李小龙塑造的功夫高手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也无意中也为华人树立起一种新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国人都能打、中国人只能打。中国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也被限制在了功夫高手之中。

后来进军好莱坞的成龙也并没有摆脱拳脚功夫大于人物性格的角色,没有太丰富的性格、没有太立体的形象,而且成龙在影片中对白人女性角色始终缺乏吸引力。《尖峰时刻》讲述的是李督察和卡特直捣贼窟解救大使之女的故事。


进入1980年代以来,好莱坞塑造中国人形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奥立佛·斯通1985年执导的《龙年》讲述了一个越战退役的白人警官带着惩恶扬善的姿态,试图铲除纽约唐人街黑势力的故事。影片刻画了藏污纳垢的唐人街和邪恶凶残的华人形象,因此遭到世界范围内华人的严重抗议。

李连杰在《致命摇篮》、《狼犬丹尼》、等影片中,也同样是扮演武功高手的角色。图为《致命摇篮》中饰演苏的李连杰。在《木乃伊3》中,场景从埃及转到了中国,李连杰饰演一个从传说中复活,再度被解除封印的龙帝。他召回了自己的那些已经变成兵马俑的部队,意欲再一次统治世界。功夫高手的形象转变成为好莱坞影片中的标准反派。

影片《2012》中,善良的中国母亲还拯救了主角一家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扮演着越来越正面、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地心引力》中,中国的空间站“天宫一号”甚至成为了拯救桑德拉·布洛克的“伊甸园”。试想一下,简直是永远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却需要中国人的援助,这在以往的好莱坞电影里几乎是不可能的情节。

而在神舟飞船上,桑德拉·布洛克面对纯中文按键时的手足无措,所以说“学好中国话,走遍宇宙都不怕”。毫无疑问,中国形象的这种变化,来自于全世界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