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工地爲什麼沒有高溫補貼

進入6月,咱們鄭州的氣溫也是一路飆升,一言不合就會竄到35度以上。每天上下班路過各種由護欄圍繞起來的施工工地,看著那些工人都是頂著炎炎的烈日工作,實在辛苦。據小編了解,近期國內已有28個省市明確了2016年度高溫津貼發放標準,其中河南省的高溫津貼標準為每人每工作日10元,這一標準從2008年制定至今未作調整。根據我省情況,今年發放高溫補貼的時間區間暫劃定在6月至8月。

那麼,建築工人發放的工資裡實際看到這筆錢了嗎?從不少建築工地的農民工卻反映很難領到高溫津貼。對於他們來說,能按時拿到工資都不錯了,高溫津貼本來也並不多,有沒有倒沒有那麼重要。

究竟是誰動了建築工人的高溫津貼?

絕大多數拿不到高溫津貼的建築工人都是私有企業分包招聘來的,高溫的執行力度要遠遠低於國有企業,有些國有企業將施工承包給個人,這種也是往往不能拿到高溫津貼的。

不管是承包商,還是私企本身,高溫津貼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成本開支的一部分,不發放或者用“解暑飲料”方式補償,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降低成本的途徑。

“解暑飲料”又成了一些建築企業迴避高溫津貼的最佳方式,解暑飲料可能就是一些自制涼茶或者是冰鎮水,成本低廉,一天提供幾次的解暑飲料根本和設定的每天10元標準的高溫津貼不符。

高溫津貼:高溫下工作的“動力”

其實從高溫津貼實際實施來看,似乎比起“解暑飲料”來說,根本沒有什麼降溫的效果。但是在高溫環境中,汗如雨下,飢渴難耐,嚴重之下很多施工工人還會中暑,嚴重的也會暈倒。在建築施工行業,每個建築工人的工資都是固定的,或者是以包工頭開出的打包價格計算,比如一年多少錢,很多也根本達不到某個嫻熟技術工特定的日收入。

而高溫津貼,雖然不能給實質給他們降低體溫,或者是減少一些汗水,但這卻是對於他們在高溫中工作的認可以及鼓勵,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堅持忍受著炎夏高溫連續作業。不管是包工頭還是私企直接給建築工人工資,當他們最後拿到工資的時候,看到多出來幾百塊錢的高溫津貼,比給他們天天發解暑飲料要來的實在。

高溫津貼:如何落實?

目前的高溫津貼僅僅是指導性的,企業可以自行選擇發或者不發,這樣的制度也給很多企業“鑽空子”的機會。

要落實高溫津貼,首先要政府或者相關監管機構加強監管,對沒有支付高溫津貼的企業進行罰款或者信用記錄,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再次就是通過建築工人自己的維權。但是這一項操作難度較大,畢竟很多建築工人對維權的方法與過程並不瞭解,跟拖欠工資相比高溫津貼數額太小,也實在是難以花費時間跟精力來追討。如果有當地的工會組織集中收集拖欠高溫津貼的人數,來集中追討,效果會比建築工人親自去要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