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外國人不會做,我們最在行

首先,筆者需要聲明一點,就像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家一樣,也沒有人不熱愛自己的國。不管是網上流言也好,誹謗也罷,都是為了我們的國更好而已。

中國提出以創新為驅動力有幾年了吧,政策引導,政府幫扶,希望變中國製造為中國智造。發展了這麼些年有了些成果。

比如咱們的高鐵技術,那可是總理用來撐場面的技術、中國核電技術、超高壓輸電技術、工業自動化。提起每一個都讓國人豎起大拇指,感慨中國確實強大了,變得了不起了。

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外國人不會做,我們最在行

恰巧筆者有幸接觸到一些所謂創新行業,對於其中的一些還是有所瞭解的,中國真的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實現了製造到創造的轉變了嗎?

其實,並不是不想說太多,高鐵技術是引進日本和德國技術,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實現了高速鐵路技術方案,德國更是從來就不認為高速列車是什麼技術難題。核電技術我國長期依賴進口,雖然有能力自主建造核電站,但核心技術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美國、法國手中,有些技術日本不提供技術支持,我們是別無選擇的,這也是國人再怎麼抵制日貨,到最後日本淡然一笑的資本。

再說說自動化,自動化的核心PLC,國內有幾個廠家能生產出性能超過西門子的控制設備,說多了都是眼淚。

為什麼天天提創新,我們卻越創越傷心,是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是什麼讓世界公認最聰明的中國人淪為先進技術的實施者,而不是創造者?

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外國人不會做,我們最在行

回答問題前,我想說幾個親身見聞:

有機會去一個越南的工廠,工廠是中方投資建造的,為的是獲得比中國更廉價的勞動力(此處省略一千字,不說大家也明白),同期調試的還有德國的電氣工程師,因為本人隸屬國企,自然有許多領導隨項目來到現場。中國的領導們有自己單獨的房間,環境優雅,還帶淋雨衛生間,筆者作為工程師兩個人一個房間住在越方提供的宿舍,而工人們只能擠在八人一間的宿舍裡面。吃飯時候,領導有專門的房間,工程師和普通工人就在越方食堂。因為趕工期所以我們取消一切休假,包括週六週日和法定假日,加班費只能呵呵。而反觀德國工程師們,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工人全部分配單人宿舍,期間越方提出宿舍不足,希望德方二人一間,遭到德方強烈反對,最後還是原計劃每人一間。德方人員吃飯全部是統一標準,並沒有因為是領導就提高檔次,而且人家週六週日絕對不會工作,給多少錢都不幹的那種。

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外國人不會做,我們最在行

後來,跟越方的人混熟了,閒談中問一個越方小夥(越南很多人會中文),中國和德國哪個更好?小夥連猶豫都沒猶豫的說德國,我問為什麼,他說德國人活得像個人。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一個落後我們許多的國家的小夥子,不曾感謝出資幫他們建造工廠的中國人,卻認為這些德國人更優秀,這是為什麼?

什麼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外國人不會做,我們最在行

在他們眼中,每一個德國人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權力,有他們的時間,有尊嚴,而再看看我們呢?

那麼回到文題,什麼扼殺了國人的創造力呢?我們雖然打破了外表的封建,其實呢,我們內在的封建絲毫沒有動搖,創造需要開放的土壤,公平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尊嚴。

當自己辛辛苦苦創新成果,成了別人手中官場的籌碼,誰還有心思去用在費力不討好的創新上呢,還不如複製粘貼來得實實在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