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安全屏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累積了不少金融風險點,經濟平穩運行面臨重大挑戰。新時代開創現代化金融強國新徵程,要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著眼關鍵風險點和重要任務,堅決打好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滲透性強,影響程度深,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要深刻認識金融的本質特性,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從根本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疊加”的嚴峻挑戰,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影響,隱藏在高速增長背後的矛盾和風險不斷暴露。這些矛盾風險點多面廣,不斷傳導、累積、匯聚於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大動脈金融領域之中,演化為影響經濟發展全局的系統性風險因素。金融風險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重大風險。

準確把握金融本質是首要。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是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是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根本遵循,也是實現國家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根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只有圍繞實體經濟運轉,切實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心和血脈,脫離了實體經濟,金融將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和生命線。金融首先是價值跨期交換,只有在一定信用和充分信任基礎上,跨期價值交換才得以開展,金融交易才能最終完成。信用風險關乎金融體系健康程度和國內外對我國金融體系的信心,必須把金融信用與信任作為金融工作的基礎性建設抓緊抓好。

甄別金融風險隱患是前提。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強勁,金融風險整體可控,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日漸開放、與國際金融市場關聯度不斷加深,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仍處於風險易發高發期,潛在風險和隱患正在積累。準確研判當前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對於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意義重大。金融風險在經濟工作中無處不在、相生相伴,沒有無風險的金融,沒有無金融的經濟。必須認真分辨金融風險的波及範圍和影響程度,仔細甄別判斷局部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一般風險和重大風險,以便於有重點、針對性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當前重點要防控兩方面的風險:一是“黑天鵝”事件不容小覷。即不可預測的小概率事件可能對金融系統形成重大沖擊,產生致命的、難以恢復的極端後果。這種小概率事件可能是政府的決策,也可能是人們對股市的預期、普通人的日常抉擇等,極其罕見,無法進行事前預測。歷史上引發金融風險的“黑天鵝”事件有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9·11事件、美國次貸危機、英國脫歐等。二是“灰犀牛”現象需重點關注。相比“黑天鵝”事件,人們習以為常的、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的“灰犀牛”現象是當前防控工作的重點。包括影子銀行、資產流動性、房地產泡沫、企業部門槓桿率、地方債務風險、違法集資等。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可預測,但往往存在監管漏洞或僥倖心理的現象,一旦疏於防控,將錯失控制風險的最佳時機。

科學分析金融風險成因是關鍵。當前的金融風險是經濟金融週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和體制性因素疊加共振的必然後果。週期性因素是指因經濟金融週期波動影響、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因素,主要體現為信用和房地產價格相互促進、相互強化帶來的順週期性。順週期性增強了經濟繁榮時向上發展動力,同時也放大了經濟衰退時向下發展動力,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此外,由於金融週期通常比經濟週期長,波動幅度更大,當經濟週期和金融週期疊加時,經濟擴張或收縮幅度放大、時間變長,也使得金融風險加大。結構性因素主要體現為實體經濟的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供給體系產能以滿足中低端、低質量、低價格需求為主,資金脫實向虛、實體經濟成本上升等現象嚴重。這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因素。體制性因素主要體現為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宏觀調控、金融監管等體制性矛盾問題。當前,我國金融宏觀調控干擾因素增多、主動性和靈活性有待加強、間接調控手段仍不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導致金融工作缺乏統籌監管、助長套利和加大槓桿行為,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加大。金融週期影響經濟結構,順週期性放大了結構性失衡和體制機制扭曲帶來的金融資源跨期錯配風險,並增加效率損失;結構性失衡加大順週期性風險,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體制機制扭曲程度和改革難度;體制機制扭曲加劇金融週期性因素和強化結構性失衡帶來的金融風險,延長資源跨期錯配糾錯時間和成本,三者相互強化、相互影響。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就把金融安全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迫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決勝期,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目標宏偉、任務艱鉅,其中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一是時間緊迫。金融風險不是近期才出現的,而是長期存在並不斷累積的。這些風險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育、成熟和轉型的整個過程,在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複雜形勢下,極易一觸即發、全面爆發,帶來不可設想的嚴重後果。二是關乎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是“全面”,關鍵是防風險、補短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是防風險的首要任務,也是補短板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形勢下,金融對經濟社會的滲透面愈廣、影響程度愈深、核心地位愈加凸顯,金融風險成為引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矛盾問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補足我國經濟發展短板的重要舉措。相比實體經濟,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短板之一,也是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手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跨越的關口多、面臨的挑戰大,只有下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先手棋”,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在以往過度強調GDP增長、長期依賴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下,我國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宏觀槓桿率不斷加大,已經成為制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因素,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招數。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這是現代金融作為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首次進入黨的報告,表明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關係已經成為影響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處理的重要關係。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貫徹發展新理念、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一著。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題中要義。當前,金融已經全面滲透並深刻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既是關係國家安全的大事,又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舉措。第一,以金融安全為主的非傳統安全地位日益凸顯。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的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非傳統安全尤其是金融安全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美國早在1999年就將金融安全列入國家“生死攸關的重大利益”,併成功對蘇聯、日本發起“金融戰”以實現其政治意圖。現代金融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與國際政治、軍事、外交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系統。因此,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就守住了金融安全防線,守住了國家金融疆域。第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現代金融已經突破了經濟工具的角色地位,越來越多作為調節利益、政策協調的中樞,被廣泛用於民生、社會、文化、生態、軍事、外交等領域。從全球金融發展歷史看,金融博弈已成為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重要手段,成為西方大國轉嫁國內危機的常用方式。英鎊、美元、歐元、人民幣等國際貨幣的發展態勢不僅是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的直接反映,也是國家戰略競爭的重要支撐,其威力和影響程度比軍事作戰更為劇烈、影響更為長遠。

打贏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戰略要點

面對國際國內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必須頭腦清醒、沉著應對,在戰略上高度重視,在策略上把握主動,在關鍵風險點和重要任務上聚焦用力,全面提高金融體系抵抗風險能力。

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對金融工作作出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要堅持黨管金融,善於從戰略高度謀劃金融工作,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政治保障。要強化責任擔當,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戰略決策。要加強制度化流程化建設管理,形成定期研究金融發展戰略、分析金融風險點、研討金融發展態勢、決定金融大政方針的工作機制,確保金融風險監管有力、防控得力。要強化能力本領,提高領導幹部、關鍵崗位人員的金融素養和戰略素養,增強對潛在金融風險的洞察力、防控金融風險的決斷力、做好金融工作的組織力。

健全金融統管監管體系。要建立健全金融監管統籌統管機制,推動形成全國金融監管“一盤棋”格局。制定統一的金融監管規則,對各級金融機構進行綜合監管,對各類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控,特別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要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推動全國金融風險防控有序有效展開。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和風險防控時間表路線圖,規範各部門工作對接細則和工作流程,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區域政策等各領域政策協調力度,形成發展和監管的合力,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確保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落到實處。

聚焦結構性去槓桿重點任務。槓桿是金融的本質特徵,也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來源和金融脆弱性的根源。當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點任務是結構性去槓桿,針對不同債務風險制定去槓桿的不同方案,重點突出高槓杆領域和系統風險聚集領域。一是要對結構性去槓桿任務進行統籌協調,從戰略全局高度統一規劃。去槓桿任務是一個系統的動態工程,不同部門槓桿率相互關聯、不同階段的槓桿率也存在差異,中央監管部門要對宏觀和微觀、金融和實體、短期和長期、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等進行統籌協調,對去槓桿的節奏、結構佈局進行統一謀劃,實現槓桿的科學合理佈局,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在國企去槓桿和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上聚焦用力,牽住“牛鼻子”先啃“硬骨頭”。目前金融去槓桿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實體槓桿才剛起步。實體去槓桿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降低儲蓄率,提高有效消費率,在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中有效配置資源。因此,要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降低國企負債率、提高淨資產收益率,依託財稅改革打破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收支體系,為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出路。要著眼加強宏觀調控能力和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明確各機構各部門職責,規範金融工作問責辦法,逐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治理機制,做到金融風險早識別、早發現、早處置,切實加強防控金融風險能力。堅持底線思維,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充分利用技術創新成果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和管理能力,採取強力舉措降低金融風險,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作者簡介:彭春麗,國防大學軍民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