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已組建起多樣化審判團隊共1839個

北京法院已组建起多样化审判团队共1839个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周蔚)建設新型審判團隊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重要舉措,北京市三級法院以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為核心,已組建起多樣化審判團隊共1839個,審判質效不斷提升。8月16日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發佈會,介紹全市審判團隊的建設情況。

改革

建設新型審判團隊 審判質效不斷提升

建設新型審判團隊是今年市委深改組、市法治建設領域改革專項小組的重點改革任務,更是北京法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今年4月,周強院長在北京法院調研時,充分肯定了通州法院速裁團隊的改革經驗,要求進一步加強審判團隊建設。

“每個法院的情況不同,我們不搞一刀切。”市高院黨組成員安鳳德在會上表示。不同審級法院的職能定位並不相同,一審重在解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二審重在解決事實和法律爭議、實現二審終審,再審重在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在組建審判團隊時,北京法院立足審級職能定位,在基層法院,普遍建立“速裁團隊”,配合完善繁簡分流機制,高效解決大量簡易案件;在中、高級法院,側重專業化審判需要,建立專業化審判團隊,配合專業法官會議制度,促進法律統一適用。”安鳳德院長解釋。

此外,立足於不同法院的特點組建審判團隊、不同訴訟階段組建審判團隊。普遍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提升審判團隊法律適用水平。通過專業法官會議,研究疑難複雜案件法律適用難題或其他重大疑難複雜問題,凝聚法官集體智慧,為審判團隊辦案開拓思路,統一法律適用,提升案件質效。

據瞭解,目前,北京法院在各審判執行業務領域組建起審判團隊共1839個。

北京法院實行審判團隊運作模式後,審判質效不斷提升。2017年,全市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實現收案數、結案數、結案率、法官人均結案數上升,未結案數、三年以上未結案數下降的“四升兩降”的突出業績,同時,一審判決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率等與審判質效密切相關的核心指標均平穩向好。2018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實現“三升一降”的良好態勢,收案同比上升13.1%,結案同比上升12.1%,結案率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三年以上未結案同比下降22.9%。

評選

覆蓋各個審判領域和審判類型

今年5月14日,市高院第11次黨組會決定,在全市法院開展首屆“模範審判團隊”“先進審判團隊”評選表彰活動,最終從116家參評團隊中確定了20個“模範審判團隊”,50個“先進審判團隊”。

從審級看,共有高院團隊4個、中院團隊15個、基層法院團隊51個;從專業類別看,共有立案速裁團隊6個,刑事團隊9個,民事團隊18個,商事團隊10個,行政團隊8個,知產團隊7個,執行團隊10個,未審團隊2個;從團隊特色看,囊括了高效型、專家型、孵化器型、大要案型、院庭長型等多種團隊類型。所評選出的“模範審判團隊”“先進審判團隊”全面覆蓋三級法院各個審判領域和審判類型,較好體現了審判團隊建設基層導向。

例如作為模範審判團隊代表的一中院陶煒審判團隊,是涉眾型經濟犯罪領域典型的大要案型審判團隊。所審理的E租寶案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十大刑事案件,相關經驗還被最高法院向全國法院推廣。

作為先進審判團隊代表的西城法院童飛審判團隊,是金融借款及信用卡領域典型的高效型審判團隊。上半年,該團隊共審結案件3210件,佔全庭結案的47%,全院結案的11%。

“此次評選確定的“模範審判團隊”“先進審判團隊”,以成效為導向,強調符合審級職能,凸顯團隊特色,為總結全市法院審判團隊建設經驗提供了多樣化範本。”北京市高院組組宣處處長李洛雲表示。

典型

西城“3+2”模式家事模式

為了適應家事審判改革的要求,西城法院組建了“3名法院工作人員+2名社會工作人員”的“3+2”模式家事審判團隊。由張爽法官帶領的家事審判團隊主要負責審理、離婚、繼承、贍養等家事糾紛案件。“治家庭的病,解社會的憂。“張爽法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名員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書記員的常規審判團隊配置外,張爽審判團隊還吸納一名人民調解員和一名心理諮詢師加入。人民調解員承擔案件訴前、訴中的第三方調解工作,並參與訴前調解階段的調查取證、結案後回訪和社會關護等工作。心理諮詢師負責於對有消極心理傾向、情緒困擾、人格障礙的涉案當事人進行心理調適、矯治輔導,並出具評估報告,為案件審判提供科學參考。

在一起因生育了腦癱兒童後導致家暴並起訴離婚的案件中,心理諮詢師訴前介入進而促進案件順利化解。男方在團隊成員的見證下寫下保證書,承諾再不實施家庭暴力,女方當場撤回起訴申請。結案後,張爽法官並沒有忘記這個家庭的實際困難,由人民調解員牽頭進行回訪。回訪時,法官發現患兒符合政府救濟的條件,在法院及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最終為患兒辦理了殘疾證,使該家庭獲得了政府的經濟補助,真正消除了家庭矛盾背後的不安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