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站在廣袤的新疆草原上,遠處星星點點的白氈房,點綴著壯美的草原,滲透出一種濃郁的人文民俗情懷。氈房的主人用不很流利的漢語熱情的召喚著你:房子進去坐吧。

一碗奶茶消除了夏日的燥熱,氈房內被豔麗的色彩所包圍,涼爽中透著溫馨。氈房上部為穹形,下部為圓柱形,四壁有網狀的木杆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製成的席子圍住,外面包裹著毛氈。氈房的主人,60多歲的沙伊拉木克加·巴依達列提說:氈房看起來用的東西不多,但製作一座氈房得花很大力氣。老人是這頂氈房的建造者,整個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細紅柳木做的;連接的材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除此之外,還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不用一枚釘子,所有的材料都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老人指點著氈房的每一個細節,敘述著氈房的製作過程。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家住新疆昭蘇縣卡拉奇鎮的沙伊拉木克加·巴依達列提從父親哪裡學會了製作氈房的手藝,除了放牧,老人就喜歡在家裡製作氈房。一座氈房能賣8000元左右,需要兩到三個月才能製作完成。

氈房的大小是根據房牆的多少來定的。一般的氈房多用六塊氈牆,每塊房牆寬約2~3米長,高約1.7~2米,佔地面積二三十平方米;如果人口多,經濟條件好,可建造8~10塊房牆的氈房。牧區的哈薩克族一年要搬十幾次甚至幾十次家,牧民的氈房不僅具有便於攜帶、堅固和輕便,還要容易拆卸和安裝,長期的遊牧生活中,這座簡捷而便於搬遷的哈薩克氈房,是牧民抵禦風雨、安度長夜的居所――草原上“遊走的家”,也是哈薩克牧民祖祖輩輩不離不棄的最溫馨、最浪漫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氈房融入了哈薩克人獨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傾向等,反映了哈薩克人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精神氣質,它和哈薩克人的文化融為一體,構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觀。2008年,哈薩克族氈房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談起哈薩克族氈房營造技藝,伊拉木克加·巴依達列提老人十分自豪地說:我作過的氈房超過了100座,伊犁草原上都有我製作的氈房,牧民們都非常喜歡。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他用手藝搭建起草原上“遊走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