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金银鸠杖首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水晶带钩 汉代

古人束衣用带,有大带和革带之分:大带为丝织品,可系束;革带由硬质皮革制成,无法系束,需用带钩扣接。大云山汉墓出土带钩多件,尤以水晶带钩,牛首带钩,人面纹带钩、象首镶玉带钩最为精致。

西汉时期是带钩发展的鼎盛期,带钩质地除青铜外,尚有金、玉等质地。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创新。大云山汉墓出土水晶带钩,造型简洁,与西汉玉带钩风格一致。

水晶化学成份为二氧化硅,硬度很高,在古代即是一种珍贵物品,佩戴水晶制品亦是等级地位的象征。西汉时期的水晶带钩极其罕见,仅在诸如满城中山王墓等高等级墓葬中出土过,因此,本件水晶带钩显得愈加珍贵。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铜鎏金件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染器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云气纹金带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虎帐座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鎏金龙纹铜虡业(编磬兽座) 汉代 国内首次发现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分格鼎 汉代 国内首次出土

鼎带盖,盖为圆顶,两者以子母口相合。腹下三蹄足,器口两侧有两个稍外撇之耳。汉代铜鼎中礼器功用逐渐下降,大多作为食器使用。本件分格鼎为国内首次出土,推测与文献中的“濡鼎”有关。

分格鼎出土于一号墓东回廊下层中部。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雁足灯 汉代

灯体通高22.6厘米。两灯盘圆形,直径12.6厘米,深2.3厘米,对称置于。雁足高16厘米,足蹼宽13厘米,雁足近底处伸出一弯曲钮,触地,与足蹼共同承重,增加了灯的稳定性。灯盘外壁刻有铭文“江都宦者容□□□重十斤十二两”。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铭文豆形灯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缸灯 汉代

灯通高50.8厘米,从上至下由烟道、灯罩、灯盘、三足空心炉等部分组成。三足空心炉呈扁球形,小口,鼓腹,平底,三蹄足,肩部两侧向上伸出一管状烟道。灯盘做圈足盘形,中心立一烛钎,圈足径略大于三足炉的炉口,恰好置盘于炉上,盘壁两重,壁间有0.8厘米的凹槽,用以插置两片半圆形的灯罩屏板,以调节光线大小。灯盖形如覆钵,置于灯罩屏板上面,在盖顶上伸出两管形烟道,弯曲向下与三足炉身伸出之烟道相衔接,点燃之烟通过此烟道下沉于炉内,以保持室内清洁。

在灯罩内可明显见到烟熏的痕迹,可见此灯为当时的实用器。灯的各个部分可以拆卸清洗。三足空心炉肩部刻有铭文“江都宦者并重一钧三斤容三斗三升”。此灯造型厚重,线条优美,结构巧妙,不仅能够随意调节光线的大小及照射方向,还可以将燃烧时产生的烟气进行回收净化,体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环保理念。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斑斓虎镇 汉代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透雕龙纹玉瑟枘 汉代

瑟是一种与琴同样渊源极其古老的弦乐器,是中国原始的弹拨丝弦乐器。秦汉以后,钟磬在乐队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为竽瑟代替。竽瑟可以演奏旋律性强和比较快速的乐曲,与擅长烘托庄严肃穆气氛的钟磬不同。西汉出土的实物瑟表明,瑟通常为二十五弦,由三个尾岳分成三组,计内九弦、中七弦、外九弦。内外九弦的柱位排列较为规则,定弦的音高相同;中七弦的柱位较为紊乱,当为内九弦做音阶级进的连接。瑟柱为拱弦之柱,通常为木质,玉质的瑟柱极其罕见。瑟枘为固定弦之榫头,通常为木质。

大云山出土鎏金龙纹透雕铜瑟枘较少见,而透雕龙纹玉瑟枘则工艺精美复杂,极其罕见。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铜铺首 汉代

铺首为兽面衔环式样。兽面双目突出,双耳外撇。整个兽面通体饰鳞形纹、三角纹等。背面有两竖长方形鋬。此类铺首尺寸巨大,兽面威严,象征权利与地位,通常为棺椁门上装饰品。

本件展品出土于一号墓外椁大门内侧。

太美了!梦回江都国——大云山汉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编钟 汉代

墓主人江都王刘非

江都王刘非是景帝刘启的爱子,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汝南王,吴、楚七国反叛时,刘非十五岁,上书天子,志愿领兵攻打吴国。景帝赐给他将军印,令其攻打吴国,吴国被击败后的第二年,改封为江都王,治理吴国原有的封地,因军功受赐天子的旌旗。

吴楚之乱以后,所置王国皆一郡之地,唯江都国例外。江都王刘非在位27年。武帝即位后,因刘非是帝兄,素骄好勇,因此武帝派遣文学士董仲舒做江都相,辅助江都王刘非,时加匡正。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江都王刘非薨,死后谥号“易王”。

通过一年多的考古钻探和发掘,目前已确认出大云山山顶区域为西汉第一代江都王陵园。尽管受近年来开山采石的破坏,但陵园总体布局仍然十分清晰。陵园平面近似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东西南北四面均筑有陵墙,除东墙中段保存尚好外,其余三面陵墙大多仅剩夯土墙基。

陵园内共发现主墓三座、陪葬墓十三座、车马坑两座、兵器坑两座、建筑基址两处、道路一条。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内南部,陪葬墓分布于陵园北部,排列有序。兵器坑分部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车马坑位于陵园南侧,建筑基址位于陵园中部。整体布局十分严谨,尊卑有序。

平定“七国之乱”后,西汉中央政府集权力进一步加强,诸侯国除享有衣食租税外,政治、军事、财政权利均被剥夺,诸侯王陵营建的规模也日渐衰落。而因军功受赐天子旌旗的刘非,在诸侯王之中却倍受优待,这使得大云山江都王陵的气势与同时期的其他诸侯王陵相比显得更为磅礴大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