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美國的7-11,爲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在零售業有一種說法:

“世界只有兩家便利店,7-11和其他便利店。”

截止2016年底,7-11在日本的門店數已經達到19422家,稅後淨利潤超過93.8億人民幣。它是中國地區盈利能力最強的高鑫零售(包括大潤發和歐尚)的4倍,永輝超市的6倍。而7-11日本公司只有8054名全職員工,人均創造利潤 116 萬人民幣。

1

出生在美國的7-11

提起7-11便利店,人們總以為它誕生於日本,其實不然。在誕生時,7-11身上流淌的可是正宗的山姆大叔血統。

最早要追溯到1927年,電冰箱並未普及,冷藏用的冰塊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當時的美國有一些專門銷售冰塊的店鋪,南大陸製冰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在售賣冰塊的過程中,當地居民對南大陸提出了新要求:能不能銷售一些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雞 蛋、麵包等等?

就這樣南大陸製冰公司不僅銷售冰塊,開始銷售牛奶雞蛋等商品,開創了新的經營領域和利益增長點,被譽為美國便利店的萌芽。

由於店鋪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7點開始到晚上11點結束,1946年南大陸公司正式改名為7-Eleven,從而瀟灑地開啟了環球便利連鎖店的新紀元。

到了1977年,7-11便利連鎖店發展到5000家;1985年,“美國7-11便利連鎖集團”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設立了5個流通中心,不僅在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直接經營,而且在日本、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韓國特許經營,真可謂“龍城何處不飛花”,儼然以“世界便利店之王”而自居。

2

經營之神的抗爭

7-11在美國的迅速發展引起了一個日本人的注意,他就是被日本媒體稱為

繼松下幸之助之後的“日本新經營之神”——鈴木敏文。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鈴木敏文,1932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1956年從“中央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就職於“日本出版販賣集團”。1963年,他以三十而立的虎虎生氣,走進了日本數一數二的零售企業集團——伊藤洋華堂。

正當“美國7-11便利連鎖集團”大舉挺進加拿大之際,作為“伊藤洋華堂”少壯派的鈴木敏文,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了7-11便利店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

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像超市,以低價競爭來博得消費者的歡心,而是憑藉商品銷售管理來尋求發展的零售新業態。其連鎖管理、效率化店鋪、豐富的零售經驗,真是太有魅力了!”

他決定立即要向日本零售業引進這種商業理念。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董事會全體董事的強烈反對:“日本各地的超市已經如此普及,我們靠這種小規模的店鋪根本不可能取勝,而且,這些小鋪同雜貨店及從前的十元店又有什麼不同呢?”

面對各種非議和指責,鈴木敏文據理力爭——“你們還是看看日本電器等出口產業的發展之路吧!我們的家電製造業超過了以規模取勝的歐美廠商,靠的就是生產效率,從而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只要提高生產效率,小規模的店鋪也能勝出。

經過無數次的觀念交鋒,鈴木敏文的打算終於佔了上風,於1973年11月以銷售額的1%獲得了“美國7-11便利連鎖集團”在日本的地域特許經營權,力排眾議地創建起了“日本7-11便利連鎖集團”,瀟灑自如地開拓出了日本零售業通往便利連鎖店新業態的金光大道。

3

青出於藍勝於藍

1974年5月,在鈴木敏文的親自操刀下,“日本7-11便利連鎖集團”的一號店——豐洲店,在東京都江區剪綵開業,當年便有15家加盟店相繼誕生,經營額高達7億日元。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就這樣,“日本7-11便利連鎖集團”麾下的便利店就像櫻花一樣,逐漸浪漫了日本零售市場。

與此同時,美國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羽翼豐滿的鈴木敏文,在1989年底氣十足地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全權託管了自己的“母體”——美國7-11便利連鎖集團,而且健步如飛地挺進世界零售市場。

在鈴木敏文的苦心經營和巧妙運籌下,“日本7-11便利連鎖集團”以綜合淨利潤832.09億日元的競爭優勢,連續3年在日本零售業同行的經營收益和綜合淨收益指標中獨佔鰲頭,成為日本最大的便利連鎖商;與此同時,他的海外擴張戰略,促使“日本7-11便利連鎖集團”一步一步登上了“環球便利連鎖王中王”的巔峰。

4

脫穎而出的秘密

日本7-11繼承了美國7-11的特許經營理念,但並沒有止步於此。它通過改進信息網絡、物流網絡等措施,增強加盟店與總店相依相存的粘性,重新完善了這個系統。

當時的美國7-11,有以下幾個特徵:

1.便利店的規模控制在展示1300種商品左右的程度(一般超市可展示上萬種商品);

2.近住宅區,消費者無需驅車前往;

3.營業時間為早7點到晚11點,比一般小零售店時間長;

4.較之超市的自助服務,便利店更重視與顧客的聯繫。

引進到日本後,鈴木敏文做了如下改進:

1.按照日本的本土現狀,修正開店密度,提供更適合日本加盟店的經營指導,連鎖店鋪的專利費支付方式改為按照毛利的約定比例執行;

2.商品種類擴充到3000種左右,更便利;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日本7-11便利店的貨架

3.開發共同配送系統,由地區配送中心統一向加盟店發貨;

4.為每件商品設置條形碼,訂貨方式改為電子訂貨,大大減輕店鋪和批發商的工作量;

5.持續改進物流、信息系統;

6.根據當地飲食習慣,導入適合大眾口味的快餐食品(美國賣漢堡,日本就賣壽司)。

5

鈴木敏文的經營哲學

鈴木敏文是個有遠見的企業家,他的經營哲學不僅僅是對傳統零售業的反思與前瞻,更對電子商務領域有著借鑑作用。

1.深入人心的用戶體驗

鈴木敏文特別要求每家店鋪都要對員工進行服務方面的培訓,讓他們給消費者最好的體驗。比如,有些顧客到晚了,7-11的盒飯售罄。這時候,店員會提醒你,去隔壁的便利店也能買到,有的甚至還給你推薦他們家的哪種盒飯好吃。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日本7-11的壽司貨架

7-11很多產品是供貨商提供的,並沒有寫明使用方法。針對這樣的產品,鈴木敏文要求員工自己試吃、試用,然後為消費者提供使用的方法。

比如,他們曾經售賣一種方便麵,包裝上沒寫使用方法。鈴木敏文讓員工自己挨個泡,結果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後貼了一個小告示在方便麵的包裝上,告訴消費者怎麼泡。

在7-11,顧客幾乎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買電影票、吃飯、打印、取款、繳水電費、上衛生間等等。有人把7-11能提供的服務做成了一張圖: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從這張圖上看,日本的7-11可謂一個“萬能”的便利店。

2.防止銷售額至上

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說,正是放棄了單純追求銷售額的策略,才讓7-11安全渡過了泡沫經濟,並且逆勢增長。

其實鈴木敏文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就是“審視每一件商品,仔細思考。”他要求每一個店員都要彙報每一件產品的情況,“剔除銷售不好的產品,只賣那些好的產品,所以我們必須用嚴苛的目光來審視庫存。”

他提出了“單品管理”的概念,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但的確能提升利潤率。

鈴木敏文對單品的管理讓人髮指。7-11推出的紅豆飯廣受歡迎,但他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味道相當一般。鈴木敏文讓負責紅豆飯的員工進行了仔細調研,最後發現,紅豆飯用蒸籠蒸才會激發紅豆的香味,而當時店裡都是用水煮。於是,鈴木敏文下令,每家店鋪都購置了大型蒸籠,一時間,日本大街小巷都是紅豆味兒。

3.嚴苛的管理

在日常管理上,鈴木敏文也從不妥協。他專門為每一位員工印製了“工作計劃表”,工作計劃用直方圖的形式在表中體現出來。除了上架清掃等日常工作,還有“空閒時做其他事”、“下班後到車站周圍走走看看”、“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空閒時不要竊竊私語”等各種指示和提醒語。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正在整理貨架的7-11店員

為了規範結算時的待客行為,他專門印製了“待客行為效果表”,要求每一位店員不折不扣地做到:顧客結算時,必須高喊“歡迎您”;面對顧客時,同事之間不能竊竊私語,不能隨便聊天;要清楚地說明每件商品的名稱、價格,同時結帳;確認顧客預交款時,在未完全算完帳之前,不能把預交款放進收款機;在顧客購買盒飯或食品時,要詢問“需要加熱嗎”;顧客等待時,一定要說“讓您久等了”;只有一個人結帳,而有很多顧客等待時,要向同事高喊“請給顧客結帳”;當很多顧客在另一處等待結帳時,要說“請到這邊結帳”;加熱後的商品必須手持交給顧客,以保證商品是溫的……

4.事後的檢查與評估

鈴木敏文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把他的管理哲學命名為“假設與驗證”。這並不是什麼玄妙的哲學,比起“敬天愛人”來更加淺顯易懂,但很少有人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有效地運用。

鈴木敏文認為,持續關注才會有假設誕生,才能得以驗證,而持續關注的核心是專業體系。比如,他先假設,7-11裡賣的米飯和飯糰是不同種商品,所以需要不同的負責人來管理訂貨體系。這些負責人的任務就是驗證數據的可靠性,從而提升品質。

基於這個思想,7-11裡都會有6、7個店員負責訂貨,他們不僅要關注單件產品的銷售情況、完成訂貨,還要從早中晚三個時段來分析貨品流轉。

在零售業,曾經有人提出過開辦無人管理超市的想法。鈴木敏文對這種想法不屑一顧,他堅持認為,POS機和計算機系統,都需要人的掌控才能煥發生機,單品管理才能讓商品和服務具有靈魂,打破消費者的疲倦感。

每週伊藤洋華堂的高層都會一起用午餐,吃食是從一家高級餐廳定來的外賣,味道不錯,但吃的次數越多,大家就越覺得乏味。鈴木說,這就是消費者的疲倦感。

所以,驗證假設這個理論的核心,其實還是從消費者出發,不放過任何細節。

5.關心那些看似沒用的東西

比如氣溫和天氣的溼度。鈴木以為,這些看似與事業無關的事情,恰恰能從中發現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其實這個觀點真的很簡單,比如天氣變冷了,大家就要開始喝熱咖啡;天氣熱的時候,人們就需要喝涼爽的飲料。但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容易。

鈴木敏文要求店長每天都要詢問店員,今天天氣如何、溫度是多少,下週呢,下個月呢,全年呢…

零售從來都不是小生意,對待你的生意認真起來,對待你的顧客將心比心,那你的生意就會越來越大!

日本便利店成一大產業,離不開服務細節

桃子在冰箱內保存三小時最為甜美。

這句話被印在日本一家 7-Eleven 便利店海報上,以提醒顧客桃子要這樣吃才最味美。初到日本的人,往往很難抵抗這種入微的關懷。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東京一間小小的家傳酒坊裡開出。時至今日,像這樣面積在60-200平米之間,全年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已經遍及全日本,總數超過56,000家,平均每百萬日本民眾擁有 388家便利店,在中國,這個數字是54。而在便利店最為密集的東京,便利店數量超過5700家,平均每10萬人就擁有49家便利店。

引起我們注意的還有另一組數據:2014年日本便利店的國內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10萬億日元,遠超百貨商場和藥妝店6萬億日元的規模,僅次於超市(18萬億日元)。其中 7-Eleven 的銷售額為4萬億日元,全家以近 2 萬億日元的銷售額首次超越羅森位列第二,前三名便利店銷售總額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

便利店在日本提供的服務,從最開始的24小時營業,到支付水電煤、甚至是保險、稅金等各類非公共事業費,以及開設ATM機,收發快遞,到現在的送貨上門,日本便利店把“便利”幾乎做到了極致。

在中國,年輕人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費人群。而在日本,覆蓋的則是各個年齡層。“少子老齡”的趨勢使得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全家、7-Eleven 都開設了送貨上門的服務。

“便利店的價格、專門店的美味”是日本便利店食物服務的宗旨,除了標配的關東煮、冷熱飲等,便利店推出的特色食品已經越來越多,比如 100日元的現磨咖啡、甜甜圈、煎餃味的炸雞塊,他們似乎對消費者喜好有精準的把握。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東京一家全家便利店店長告訴《好奇心日報》,便利店的麵包廣告詞很重要,人們偏向買帶有疊詞形容詞的產品,可能刺激食慾,如用もちもち(軟糯)等包裝廣告詞的麵包賣得特別好。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期間,7-Eleven、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集團 80% 的東北地區分店在兩週內恢復正常營業,為災民提供衛生間、自來水以及生活必需供給。

“即使震感已經緩和,但只要看不到 7-Eleven 的燈光像往常一樣亮起,心中就還是會有隱隱的不安。”

這大概就是便利店的魅力。即便消費稅上漲,7-11的店鋪利潤也能夠連續32個月創下新高。

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1954年5月,7-Eleven 開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1980 -1990 年間,各個品牌的連鎖便利店開始擴張,7-Eleven連鎖公司創始人鈴木敏文曾把這段時間稱為“便利店文化在日本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之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上班族開始把鄰近的24小時便利店視為‘自家的另一個冰箱’。”

但到現在,便利店早已超越了另一個冰箱的概念。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根據網站 nifty 在 2013 年的調查:

  • 從早到晚都有營業
  • 到處都有門店
  • 可以借用洗手間使用
  • 能夠支付公共事業費
  • 食品種類豐富
  • 一般想要的東西便利店都有
  • 可以在 ATM 機取錢
  • 可以使用一體機
  • 能夠收發快遞
  • 可以在便利店買各類門票

以上是日本人最喜歡便利店的十大理由。

從消費行為來看,單純只為了購物進入便利店的顧客只佔20%,也就是說高達八成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還抱有其他目的,比如打印、繳費、取錢等等。

說便利店是日本民眾的一站式生活服務也不為過。這些店內服務不僅增加了顧客的到店頻率,也確實拉動了商品銷售額的增長。

以7-11為例,其ATM機平均每天交易次數約為120次。同樣是排隊等待取錢,消費者在便利店展現出的耐心要遠勝於在銀行的表現,大多數顧客都會選擇瀏覽貨架,或是在報刊區翻上幾頁雜誌,“站讀文化”也是日本便利店特有的一道風景線。

便利店的Wifi服務也是如此,很少有顧客會站在店裡什麼都不買,只是埋頭使用無線網絡。7-Eleven 甚至利用門店的Seven Spot無線網絡服務在集團內的店鋪間實現對顧客的相互引導。例如,通過7-Eleven門店的 Seven Spot免費贈送顧崇尚·西武的活動入場券,從而將便利店的顧客引導至百貨商場。

而除了這些服務,到處都是的便利店其實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便利。

不止是便利,還注重細節

一位曾在日本東京 7-Eleven 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告訴我們:在7-Eleven 工作,首先要學會如何快速的包裝。

在日本便利店購買女性衛生棉、衛生巾等用品,便利店都會提供貼心的包裝服務。店員會用像 The Body Shop 一類的高級紙張像禮物一樣包裝好,既更衛生,也防止尷尬。

即便世界上大多數便利店都會提供易於保存的食品,日本便利店卻熱衷於根據季節變化推出層出不窮的應季食物。比如每年的春季,便利店都會推出品類豐富的櫻花便當、櫻花壽司、櫻花與玫瑰味冰淇淋等。

日本某網站曾羅列出日本便利店在外國遊客中人氣超高的五大理由,頭一條就是“高品質的食物”。要知道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在便利店解決掉一餐多少是有點湊合的感覺,但在日本,即便是一碗便利店出售的泡麵,也是通過員工自己挨個泡水、試吃,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後貼上一個標籤貼告訴消費者怎麼泡。

在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為了吸引消費者,各家便利店品牌在食品研發上都卯足了勁。SUNKUS 每週都會推出5-8種新自有甜品。全家也會每週與甜品製造商研究自有的商品研發,每次會議都會討論30多種新商品,而最後能夠商品化的甜品僅為2-3種。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從賣別人家的產品到推出自有品牌

7-Eleven 曾在日本推出知名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限定營銷,開賣 2分鐘內,25臺高達2米、售價183.6萬日元(約 11 萬人民幣)的初號機模型全部銷售一空。

關於為什麼日本人看到限定商品就難以自持,日本網友曾在Twitter給出這樣的答案:「特別限定」就像櫻花一樣充滿了世事無常之感,日本又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買到特別限定的產品能令人感受到獨一無二的喜悅。

除了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特別限定產品這個原因之外,不得不承認只有市場足夠成熟商家才敢進行這類營銷,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便利店的自有品牌經營。

日本便利店諸多自有品牌都經營得有聲有色,完全沒有給人以“純廉價、質量良莠不齊、低品位”的感覺。羅森旗下的甜品曾以其細膩的口感被授予世界精品大獎 (Monde Selection) 金獎。7-Eleven 自家化妝品牌 ParaDO,被認為是性價比十分不錯的開架化妝品。

與知名品牌合作也是便利店經常採用的策略,比如羅森就與餃子的王將(知名連鎖餐廳)合作推出煎餃味的炸雞塊,與敘敘苑(知名烤肉店)一同推出特色色拉。

從普通便利店到主題便利店

在橫濱山下公園,有一家名字叫 “Happy 羅森”的羅森便利店,以出色的親子服務聞名。店鋪一分為二,前半部分是商品區,有大量的兒童書、玩具和嬰兒食品可供選擇,後一半則作為室內的兒童遊樂設施和用餐區。

另一家位於東京Kugahara的羅森門店則主打健康理念,一進門就是合作農場的蔬菜,有專門的貨櫃賣營養便當,每個月都會推出新的健康食品。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店內的體脂測量儀(就是你在健身房看到的那種)。店內還設有很大的藥櫃,除了店員,還配有 24 小時提供服務的藥劑師。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懂得把握用戶需求

7-Eleven在2001年設立“IY BANK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即現在的 SEVEN 銀行)”的初衷,這並非是外界所強烈質疑的“便利店進軍銀行業”,而是意在讓 7-Eleven 便利店獲得安裝 ATM 的資格。

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許多顧客在接受問卷調查時提出“希望能在便利店裡增設 ATM ”。

比起問卷調查,現在他們洞悉用戶需求比過去更快了。

一位全家便利店店長表示,每週他的店裡都有100個以上新產品上架,採用POS系統的結賬機器上有數個按鈕,分別對應:男小孩、女小孩、男成人、女成人等等,店員結賬時會將這些性別年齡等特徵錄入系統,反映出每個產品在不同時段的銷量以及受歡迎人群。

當然,現在更流行且方便的做法是掃描會員卡獲取詳細的購買細節,研究出包括什麼天氣人們喜歡買什麼等信息,支持新產品開發和貨品更針對性地擺放。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越來越強,這家店也推出主打營養低卡路里的盒飯,全家一款低於500卡的非常受歡迎,曾創造過20天內賣出100萬份的銷售業績。在老齡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社會,60歲以上人群掌握的資產總額超過了1,000萬億日元,比20 - 50歲階層擁有的總資產還多。

對此,便利店越來越多地推出針對老年人的服務。全家便利店和地方政府合作,為老人送便當,老年顧客還可以打電話讓店員把其他生活用品一同送到家裡。7-Eleven 的店員會在送貨的同時,附帶去周邊的獨居老人家走訪,確認其是否安康。

今年4月,部分便利店與地方政府簽訂了體檢合作協定,市民可以通過便利店預約體檢,或者在便利店附近配備的體檢車和體檢帳篷完成體檢。

作為日本做的最好的便利店品牌,都有哪些業界創新?

20世紀6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消費需求迅速高漲,大型超市迎來了繁榮期,一時間街上大多數小型商店門可羅雀,營業額大幅跳水。1973年,便利店模式被引入日本,正是當地小型零售店最難熬的時候。

時任伊藤洋華堂董事的鈴木敏文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 7-Eleven 特許加盟協議。“人們總是習慣性地以為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越少越對自己有利,但實際上小型零售店經營不善的緣由並不在超市的崛起。”鈴木敏文認為,生產效率低下和“價廉=暢銷”的陳舊經營理念才是商店衰敗的原因。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價值,鈴木敏文所做的第一個努力就是減少採購量的“小額配送”。

日本的便利店平均單店面積在110平米左右,SKU 數在2,500品類左右。在過去,訂貨慣例是從批發商處大批量進貨,直到貨源不夠時再進行下一輪採購。這樣很容易導致“門面極小,卻極力呈現儘可能多商品”的便利店累積大量不良庫存。

但在當時,一天多次的“小額”進貨是任何一家批發商都無法接受的做法,甚至被認為違背“常識”,然而,正是在“常識並非永遠正確”的信念下,鈴木敏文做成了許多現在早已習以為常,在當時卻是開創先河的事情。你可以在下圖中看到 7-Eleven 在零售行業的一些創新。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日本便利店的下一個市場是中國及東南亞

面對少子老齡化的社會問題,日本企業逐漸把經營放眼於海外的巨大市場,“7-Eleven 便利店的下一個舞臺將是世界。”鈴木敏文曾在 2013 年明確表示。

根據官網最新數據,7-Eleven 全球開設有47,700家門店,中國內地 1,105家,其中700多家都在廣州;全家在全球有16,059家門店,中國內地有1,094家,主要集中在上海 (818 家)。

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羅森在中國門店僅564家,主要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羅森上海地區總經理張晟日前表示,計劃在2015年將這一區域的門店數從現在的380家增加到500家,再在2 - 3年內擴至1,000家。

據報道,日本各便利店將加快在東南亞的開店速度。全家計劃年內將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度尼西亞的店鋪數量擴張近20%,到明年年春超過 1600家;7-11控股計劃2017年在越南開設首家門店,10年內突破1,000家店。

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落後一步的羅森也計劃五年內在菲律開出500家。

出生美國的7-11,為啥上的是日本戶口?這就是日本人搞實業的神話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中日便利店在“便利”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情況看上去也正在好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