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在零售业有一种说法:

“世界只有两家便利店,7-11和其他便利店。”

截止2016年底,7-11在日本的门店数已经达到19422家,税后净利润超过93.8亿人民币。它是中国地区盈利能力最强的高鑫零售(包括大润发和欧尚)的4倍,永辉超市的6倍。而7-11日本公司只有8054名全职员工,人均创造利润 116 万人民币。

1

出生在美国的7-11

提起7-11便利店,人们总以为它诞生于日本,其实不然。在诞生时,7-11身上流淌的可是正宗的山姆大叔血统。

最早要追溯到1927年,电冰箱并未普及,冷藏用的冰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时的美国有一些专门销售冰块的店铺,南大陆制冰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在售卖冰块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对南大陆提出了新要求:能不能销售一些其他生活用品,比如:牛奶、鸡 蛋、面包等等?

就这样南大陆制冰公司不仅销售冰块,开始销售牛奶鸡蛋等商品,开创了新的经营领域和利益增长点,被誉为美国便利店的萌芽。

由于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1点结束,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改名为7-Eleven,从而潇洒地开启了环球便利连锁店的新纪元。

到了1977年,7-11便利连锁店发展到5000家;1985年,“美国7-11便利连锁集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设立了5个流通中心,不仅在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直接经营,而且在日本、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特许经营,真可谓“龙城何处不飞花”,俨然以“世界便利店之王”而自居。

2

经营之神的抗争

7-11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一个日本人的注意,他就是被日本媒体称为

继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铃木敏文。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铃木敏文,1932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1956年从“中央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出版贩卖集团”。1963年,他以三十而立的虎虎生气,走进了日本数一数二的零售企业集团——伊藤洋华堂。

正当“美国7-11便利连锁集团”大举挺进加拿大之际,作为“伊藤洋华堂”少壮派的铃木敏文,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7-11便利店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像超市,以低价竞争来博得消费者的欢心,而是凭借商品销售管理来寻求发展的零售新业态。其连锁管理、效率化店铺、丰富的零售经验,真是太有魅力了!”

他决定立即要向日本零售业引进这种商业理念。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董事会全体董事的强烈反对:“日本各地的超市已经如此普及,我们靠这种小规模的店铺根本不可能取胜,而且,这些小铺同杂货店及从前的十元店又有什么不同呢?”

面对各种非议和指责,铃木敏文据理力争——“你们还是看看日本电器等出口产业的发展之路吧!我们的家电制造业超过了以规模取胜的欧美厂商,靠的就是生产效率,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只要提高生产效率,小规模的店铺也能胜出。

经过无数次的观念交锋,铃木敏文的打算终于占了上风,于1973年11月以销售额的1%获得了“美国7-11便利连锁集团”在日本的地域特许经营权,力排众议地创建起了“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潇洒自如地开拓出了日本零售业通往便利连锁店新业态的金光大道。

3

青出于蓝胜于蓝

1974年5月,在铃木敏文的亲自操刀下,“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的一号店——丰洲店,在东京都江区剪彩开业,当年便有15家加盟店相继诞生,经营额高达7亿日元。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就这样,“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麾下的便利店就像樱花一样,逐渐浪漫了日本零售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羽翼丰满的铃木敏文,在1989年底气十足地购买了这家公司73%的股份,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股东,全权托管了自己的“母体”——美国7-11便利连锁集团,而且健步如飞地挺进世界零售市场。

在铃木敏文的苦心经营和巧妙运筹下,“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以综合净利润832.09亿日元的竞争优势,连续3年在日本零售业同行的经营收益和综合净收益指标中独占鳌头,成为日本最大的便利连锁商;与此同时,他的海外扩张战略,促使“日本7-11便利连锁集团”一步一步登上了“环球便利连锁王中王”的巅峰。

4

脱颖而出的秘密

日本7-11继承了美国7-11的特许经营理念,但并没有止步于此。它通过改进信息网络、物流网络等措施,增强加盟店与总店相依相存的粘性,重新完善了这个系统。

当时的美国7-11,有以下几个特征:

1.便利店的规模控制在展示1300种商品左右的程度(一般超市可展示上万种商品);

2.近住宅区,消费者无需驱车前往;

3.营业时间为早7点到晚11点,比一般小零售店时间长;

4.较之超市的自助服务,便利店更重视与顾客的联系。

引进到日本后,铃木敏文做了如下改进:

1.按照日本的本土现状,修正开店密度,提供更适合日本加盟店的经营指导,连锁店铺的专利费支付方式改为按照毛利的约定比例执行;

2.商品种类扩充到3000种左右,更便利;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日本7-11便利店的货架

3.开发共同配送系统,由地区配送中心统一向加盟店发货;

4.为每件商品设置条形码,订货方式改为电子订货,大大减轻店铺和批发商的工作量;

5.持续改进物流、信息系统;

6.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导入适合大众口味的快餐食品(美国卖汉堡,日本就卖寿司)。

5

铃木敏文的经营哲学

铃木敏文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他的经营哲学不仅仅是对传统零售业的反思与前瞻,更对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借鉴作用。

1.深入人心的用户体验

铃木敏文特别要求每家店铺都要对员工进行服务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比如,有些顾客到晚了,7-11的盒饭售罄。这时候,店员会提醒你,去隔壁的便利店也能买到,有的甚至还给你推荐他们家的哪种盒饭好吃。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日本7-11的寿司货架

7-11很多产品是供货商提供的,并没有写明使用方法。针对这样的产品,铃木敏文要求员工自己试吃、试用,然后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的方法。

比如,他们曾经售卖一种方便面,包装上没写使用方法。铃木敏文让员工自己挨个泡,结果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后贴了一个小告示在方便面的包装上,告诉消费者怎么泡。

在7-11,顾客几乎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买电影票、吃饭、打印、取款、缴水电费、上卫生间等等。有人把7-11能提供的服务做成了一张图: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从这张图上看,日本的7-11可谓一个“万能”的便利店。

2.防止销售额至上

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正是放弃了单纯追求销售额的策略,才让7-11安全渡过了泡沫经济,并且逆势增长。

其实铃木敏文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就是“审视每一件商品,仔细思考。”他要求每一个店员都要汇报每一件产品的情况,“剔除销售不好的产品,只卖那些好的产品,所以我们必须用严苛的目光来审视库存。”

他提出了“单品管理”的概念,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的确能提升利润率。

铃木敏文对单品的管理让人发指。7-11推出的红豆饭广受欢迎,但他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味道相当一般。铃木敏文让负责红豆饭的员工进行了仔细调研,最后发现,红豆饭用蒸笼蒸才会激发红豆的香味,而当时店里都是用水煮。于是,铃木敏文下令,每家店铺都购置了大型蒸笼,一时间,日本大街小巷都是红豆味儿。

3.严苛的管理

在日常管理上,铃木敏文也从不妥协。他专门为每一位员工印制了“工作计划表”,工作计划用直方图的形式在表中体现出来。除了上架清扫等日常工作,还有“空闲时做其他事”、“下班后到车站周围走走看看”、“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空闲时不要窃窃私语”等各种指示和提醒语。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正在整理货架的7-11店员

为了规范结算时的待客行为,他专门印制了“待客行为效果表”,要求每一位店员不折不扣地做到:顾客结算时,必须高喊“欢迎您”;面对顾客时,同事之间不能窃窃私语,不能随便聊天;要清楚地说明每件商品的名称、价格,同时结帐;确认顾客预交款时,在未完全算完帐之前,不能把预交款放进收款机;在顾客购买盒饭或食品时,要询问“需要加热吗”;顾客等待时,一定要说“让您久等了”;只有一个人结帐,而有很多顾客等待时,要向同事高喊“请给顾客结帐”;当很多顾客在另一处等待结帐时,要说“请到这边结帐”;加热后的商品必须手持交给顾客,以保证商品是温的……

4.事后的检查与评估

铃木敏文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把他的管理哲学命名为“假设与验证”。这并不是什么玄妙的哲学,比起“敬天爱人”来更加浅显易懂,但很少有人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铃木敏文认为,持续关注才会有假设诞生,才能得以验证,而持续关注的核心是专业体系。比如,他先假设,7-11里卖的米饭和饭团是不同种商品,所以需要不同的负责人来管理订货体系。这些负责人的任务就是验证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提升品质。

基于这个思想,7-11里都会有6、7个店员负责订货,他们不仅要关注单件产品的销售情况、完成订货,还要从早中晚三个时段来分析货品流转。

在零售业,曾经有人提出过开办无人管理超市的想法。铃木敏文对这种想法不屑一顾,他坚持认为,POS机和计算机系统,都需要人的掌控才能焕发生机,单品管理才能让商品和服务具有灵魂,打破消费者的疲倦感。

每周伊藤洋华堂的高层都会一起用午餐,吃食是从一家高级餐厅定来的外卖,味道不错,但吃的次数越多,大家就越觉得乏味。铃木说,这就是消费者的疲倦感。

所以,验证假设这个理论的核心,其实还是从消费者出发,不放过任何细节。

5.关心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

比如气温和天气的湿度。铃木以为,这些看似与事业无关的事情,恰恰能从中发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实这个观点真的很简单,比如天气变冷了,大家就要开始喝热咖啡;天气热的时候,人们就需要喝凉爽的饮料。但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容易。

铃木敏文要求店长每天都要询问店员,今天天气如何、温度是多少,下周呢,下个月呢,全年呢…

零售从来都不是小生意,对待你的生意认真起来,对待你的顾客将心比心,那你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大!

日本便利店成一大产业,离不开服务细节

桃子在冰箱内保存三小时最为甜美。

这句话被印在日本一家 7-Eleven 便利店海报上,以提醒顾客桃子要这样吃才最味美。初到日本的人,往往很难抵抗这种入微的关怀。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Eleven)自东京一间小小的家传酒坊里开出。时至今日,像这样面积在60-200平米之间,全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遍及全日本,总数超过56,000家,平均每百万日本民众拥有 388家便利店,在中国,这个数字是54。而在便利店最为密集的东京,便利店数量超过5700家,平均每10万人就拥有49家便利店。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另一组数据:2014年日本便利店的国内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了10万亿日元,远超百货商场和药妆店6万亿日元的规模,仅次于超市(18万亿日元)。其中 7-Eleven 的销售额为4万亿日元,全家以近 2 万亿日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越罗森位列第二,前三名便利店销售总额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便利店在日本提供的服务,从最开始的24小时营业,到支付水电煤、甚至是保险、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以及开设ATM机,收发快递,到现在的送货上门,日本便利店把“便利”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中国,年轻人是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而在日本,覆盖的则是各个年龄层。“少子老龄”的趋势使得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全家、7-Eleven 都开设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便利店的价格、专门店的美味”是日本便利店食物服务的宗旨,除了标配的关东煮、冷热饮等,便利店推出的特色食品已经越来越多,比如 100日元的现磨咖啡、甜甜圈、煎饺味的炸鸡块,他们似乎对消费者喜好有精准的把握。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东京一家全家便利店店长告诉《好奇心日报》,便利店的面包广告词很重要,人们偏向买带有叠词形容词的产品,可能刺激食欲,如用もちもち(软糯)等包装广告词的面包卖得特别好。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期间,7-Eleven、全家、罗森三大便利店集团 80% 的东北地区分店在两周内恢复正常营业,为灾民提供卫生间、自来水以及生活必需供给。

“即使震感已经缓和,但只要看不到 7-Eleven 的灯光像往常一样亮起,心中就还是会有隐隐的不安。”

这大概就是便利店的魅力。即便消费税上涨,7-11的店铺利润也能够连续32个月创下新高。

日本便利店到底有多便利?

1954年5月,7-Eleven 开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1980 -1990 年间,各个品牌的连锁便利店开始扩张,7-Eleven连锁公司创始人铃木敏文曾把这段时间称为“便利店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之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上班族开始把邻近的24小时便利店视为‘自家的另一个冰箱’。”

但到现在,便利店早已超越了另一个冰箱的概念。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根据网站 nifty 在 2013 年的调查:

  • 从早到晚都有营业
  • 到处都有门店
  • 可以借用洗手间使用
  • 能够支付公共事业费
  • 食品种类丰富
  • 一般想要的东西便利店都有
  • 可以在 ATM 机取钱
  • 可以使用一体机
  • 能够收发快递
  • 可以在便利店买各类门票

以上是日本人最喜欢便利店的十大理由。

从消费行为来看,单纯只为了购物进入便利店的顾客只占20%,也就是说高达八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抱有其他目的,比如打印、缴费、取钱等等。

说便利店是日本民众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也不为过。这些店内服务不仅增加了顾客的到店频率,也确实拉动了商品销售额的增长。

以7-11为例,其ATM机平均每天交易次数约为120次。同样是排队等待取钱,消费者在便利店展现出的耐心要远胜于在银行的表现,大多数顾客都会选择浏览货架,或是在报刊区翻上几页杂志,“站读文化”也是日本便利店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便利店的Wifi服务也是如此,很少有顾客会站在店里什么都不买,只是埋头使用无线网络。7-Eleven 甚至利用门店的Seven Spot无线网络服务在集团内的店铺间实现对顾客的相互引导。例如,通过7-Eleven门店的 Seven Spot免费赠送顾崇尚·西武的活动入场券,从而将便利店的顾客引导至百货商场。

而除了这些服务,到处都是的便利店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便利。

不止是便利,还注重细节

一位曾在日本东京 7-Eleven 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们:在7-Eleven 工作,首先要学会如何快速的包装。

在日本便利店购买女性卫生棉、卫生巾等用品,便利店都会提供贴心的包装服务。店员会用像 The Body Shop 一类的高级纸张像礼物一样包装好,既更卫生,也防止尴尬。

即便世界上大多数便利店都会提供易于保存的食品,日本便利店却热衷于根据季节变化推出层出不穷的应季食物。比如每年的春季,便利店都会推出品类丰富的樱花便当、樱花寿司、樱花与玫瑰味冰淇淋等。

日本某网站曾罗列出日本便利店在外国游客中人气超高的五大理由,头一条就是“高品质的食物”。要知道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在便利店解决掉一餐多少是有点凑合的感觉,但在日本,即便是一碗便利店出售的泡面,也是通过员工自己挨个泡水、试吃,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然后贴上一个标签贴告诉消费者怎么泡。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品牌在食品研发上都卯足了劲。SUNKUS 每周都会推出5-8种新自有甜品。全家也会每周与甜品制造商研究自有的商品研发,每次会议都会讨论30多种新商品,而最后能够商品化的甜品仅为2-3种。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从卖别人家的产品到推出自有品牌

7-Eleven 曾在日本推出知名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限定营销,开卖 2分钟内,25台高达2米、售价183.6万日元(约 11 万人民币)的初号机模型全部销售一空。

关于为什么日本人看到限定商品就难以自持,日本网友曾在Twitter给出这样的答案:「特别限定」就像樱花一样充满了世事无常之感,日本又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买到特别限定的产品能令人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喜悦。

除了日本人真的很喜欢特别限定产品这个原因之外,不得不承认只有市场足够成熟商家才敢进行这类营销,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便利店的自有品牌经营。

日本便利店诸多自有品牌都经营得有声有色,完全没有给人以“纯廉价、质量良莠不齐、低品位”的感觉。罗森旗下的甜品曾以其细腻的口感被授予世界精品大奖 (Monde Selection) 金奖。7-Eleven 自家化妆品牌 ParaDO,被认为是性价比十分不错的开架化妆品。

与知名品牌合作也是便利店经常采用的策略,比如罗森就与饺子的王将(知名连锁餐厅)合作推出煎饺味的炸鸡块,与叙叙苑(知名烤肉店)一同推出特色色拉。

从普通便利店到主题便利店

在横滨山下公园,有一家名字叫 “Happy 罗森”的罗森便利店,以出色的亲子服务闻名。店铺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是商品区,有大量的儿童书、玩具和婴儿食品可供选择,后一半则作为室内的儿童游乐设施和用餐区。

另一家位于东京Kugahara的罗森门店则主打健康理念,一进门就是合作农场的蔬菜,有专门的货柜卖营养便当,每个月都会推出新的健康食品。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店内的体脂测量仪(就是你在健身房看到的那种)。店内还设有很大的药柜,除了店员,还配有 24 小时提供服务的药剂师。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懂得把握用户需求

7-Eleven在2001年设立“IY BANK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 SEVEN 银行)”的初衷,这并非是外界所强烈质疑的“便利店进军银行业”,而是意在让 7-Eleven 便利店获得安装 ATM 的资格。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顾客在接受问卷调查时提出“希望能在便利店里增设 ATM ”。

比起问卷调查,现在他们洞悉用户需求比过去更快了。

一位全家便利店店长表示,每周他的店里都有100个以上新产品上架,采用POS系统的结账机器上有数个按钮,分别对应:男小孩、女小孩、男成人、女成人等等,店员结账时会将这些性别年龄等特征录入系统,反映出每个产品在不同时段的销量以及受欢迎人群。

当然,现在更流行且方便的做法是扫描会员卡获取详细的购买细节,研究出包括什么天气人们喜欢买什么等信息,支持新产品开发和货品更针对性地摆放。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这家店也推出主打营养低卡路里的盒饭,全家一款低于500卡的非常受欢迎,曾创造过20天内卖出100万份的销售业绩。在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社会,60岁以上人群掌握的资产总额超过了1,000万亿日元,比20 - 50岁阶层拥有的总资产还多。

对此,便利店越来越多地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全家便利店和地方政府合作,为老人送便当,老年顾客还可以打电话让店员把其他生活用品一同送到家里。7-Eleven 的店员会在送货的同时,附带去周边的独居老人家走访,确认其是否安康。

今年4月,部分便利店与地方政府签订了体检合作协定,市民可以通过便利店预约体检,或者在便利店附近配备的体检车和体检帐篷完成体检。

作为日本做的最好的便利店品牌,都有哪些业界创新?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消费需求迅速高涨,大型超市迎来了繁荣期,一时间街上大多数小型商店门可罗雀,营业额大幅跳水。1973年,便利店模式被引入日本,正是当地小型零售店最难熬的时候。

时任伊藤洋华堂董事的铃木敏文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 7-Eleven 特许加盟协议。“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对自己有利,但实际上小型零售店经营不善的缘由并不在超市的崛起。”铃木敏文认为,生产效率低下和“价廉=畅销”的陈旧经营理念才是商店衰败的原因。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铃木敏文所做的第一个努力就是减少采购量的“小额配送”。

日本的便利店平均单店面积在110平米左右,SKU 数在2,500品类左右。在过去,订货惯例是从批发商处大批量进货,直到货源不够时再进行下一轮采购。这样很容易导致“门面极小,却极力呈现尽可能多商品”的便利店累积大量不良库存。

但在当时,一天多次的“小额”进货是任何一家批发商都无法接受的做法,甚至被认为违背“常识”,然而,正是在“常识并非永远正确”的信念下,铃木敏文做成了许多现在早已习以为常,在当时却是开创先河的事情。你可以在下图中看到 7-Eleven 在零售行业的一些创新。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日本便利店的下一个市场是中国及东南亚

面对少子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本企业逐渐把经营放眼于海外的巨大市场,“7-Eleven 便利店的下一个舞台将是世界。”铃木敏文曾在 2013 年明确表示。

根据官网最新数据,7-Eleven 全球开设有47,700家门店,中国内地 1,105家,其中700多家都在广州;全家在全球有16,059家门店,中国内地有1,094家,主要集中在上海 (818 家)。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罗森在中国门店仅564家,主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罗森上海地区总经理张晟日前表示,计划在2015年将这一区域的门店数从现在的380家增加到500家,再在2 - 3年内扩至1,000家。

据报道,日本各便利店将加快在东南亚的开店速度。全家计划年内将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的店铺数量扩张近20%,到明年年春超过 1600家;7-11控股计划2017年在越南开设首家门店,10年内突破1,000家店。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落后一步的罗森也计划五年内在菲律开出500家。

出生美国的7-11,为啥上的是日本户口?这就是日本人搞实业的神话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中日便利店在“便利”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过情况看上去也正在好转。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