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很多同修問的,功德,福德,福報,三者有什麼不同呢?因為與其他人談及功德時,達摩化梁武帝為例來講,告之此公案中,達摩說無功德的。但對方糾正我是應為福報,是否為福報,請老法師慈悲開示。

法師答:這個事情要講清楚、必須要講明白。達摩到中國來,見到梁武帝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問題,他做了皇帝以後,全心全力的護持佛法,建了有四百八十多個寺廟、寺院,在他在位時候,建了有四百八十多個寺廟。度人出家無數,是非常歡喜人出家的,哪個出家人他都高興,他都護持的,所以在他那個時代,出家人有十幾萬人那麼多。他只是在向達摩祖師炫耀,他這個功德很大嗎,他認為這是很大功德。

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達摩祖師肯定要如實回答,跟他講,你做的這些事情,並無功德的!什麼是功德學佛人要清楚,功德是戒定慧。你做這些事情你自己沒有得定、沒有開智慧,你要得定,自然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不會炫耀的,根本不會在乎自己我做這麼多好事。所以他沒有功德,也就是他沒有定慧。不但沒有定慧,連戒也沒有了。何以說戒沒有?戒裡有自贊毀他,他雖然沒有毀他,但他自己讚歎自己,在《瑜伽菩薩戒本》裡記載是重戒。如果他還自己誇耀自己,戒定慧沒有,他哪來的功德呢?

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當時梁武帝聽達摩祖師這一說,就很不高興了,瞋恚心起來了,不理他,就叫他走了,送客了。所以達摩就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沒人理他的。當時如果梁武帝要問他:我做的這些事福德大不大呢?那很大,那真的是甚大、非常的甚大,他做的是福德邊的事,不是功德邊的事。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脫輪迴,你的福報到什麼地方去享受?不一定,這個你一定要知道。不是福報很大就生天,沒有那回事情,福報很大照樣可以墮落。這個修的福,我們佛門裡面講,六道輪迴裡頭的業因,兩種業,一種叫引業,引導你去投生。你到人道來,人是秉什麼樣的引業?你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過去生中五戒十善這個業因,引導你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看梁武帝修的這些事情屬於滿業,滿業就是你到這個世間來享福,享受福報的,所以他修的是滿業。

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那請你你看看,同樣都是得了人身,為什麼有貧富貴賤不一樣呢,壽命長短不一樣呢,物質精神生活環境不一樣呢?那個不一樣,是滿業。你到哪一道來大家都一樣,這個引業是相同的,所以他修的這是滿業。如果他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話,他將來到哪裡去享福?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到餓鬼道享福,到畜生道享福。餓鬼道里面做鬼王,做城隍、做土地、山神,這都是有福報的。他有廟,有多少人去祭祀、供養他,到那裡去享福。到畜生道里面,像安世高的朋友亭湖的龍王,他是蛇,畜生道。你要曉得,那個龍王是安世高的同學,前世是出家人,安世高給我們說,這個出家人不錯,明經好施。你想想看,他講經說法,他通教理,他明經,所以他有智慧。這個龍王很靈驗,有求必應,他靈驗,靈驗是他從前講經,他有智慧。他喜歡佈施,佈施就福報大,所以他有福、有慧。

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那為什麼墮到畜生道?換句話說,五戒十善都沒有修好的。墮畜生道的業因,安世高說得很清楚了,也時刻提醒我們,瞋恚心沒斷啊。大家都知道瞋恚心是什麼?如果那個時候出家人都是託缽,僧人每天到外面去託缽。託缽,如果人家供養的飯菜好,他就很歡喜心,如果飯菜不好,反之他心裡面就有憤怒。雖然沒有發作,但他心裡不高興:就會想我天天以法佈施來供養大眾,你們給我的回報是這個樣子嗎?就是這麼個念頭,就會墮到畜生道。我們今天想想自己可以嗎,學佛不是掛在嘴邊,我們的功夫比這個龍王不如,還沒有他修得好。雖然我們今天的脾氣比他大,還很含蓄,雖不在表面上發作,心裡不平的,他還很含蓄。我們天天瞪著眼睛罵人,他墮畜生道當龍王,我們到地獄道去受罪,很明顯的例子,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功德、福德不相同。如果梁武帝要問他:福報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他修的是大福報。

佛法中功德、福德、福報的區別,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所以學佛人,一定要知道,功德、福德、福報,瞭解後才知道怎麼如法的修行。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