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依靠什么可以留住年轻的人才?

交粗小鱼干来


因为业务方面, 平时接触到体制内的年轻人才,也算是比较多的,

省市县乡四级基本都有过一些接触。

说起来,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软实力,是贵州一直比较缺乏的,无论是从古代那些被贬谪到西南的官吏,还是从远离中原的西南边陲区位而言,各种社会、历史、地理原因,造成了贵州从明朝成省一级建制后,在全国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

△贵阳国际人才城

近几年,贵州基建可以说是很牛的,硬件方面逐渐后发赶超,经济也逐渐崛起,这也吸引了外省市、周边地区的一些名校硕、博士等人才来到黔地,但是,本土的一些不那么契合时宜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可能会造成人才来了待不下去的情况。

举两个例子,比如常见的“资历”问题,在沿海和发达省市,很多20岁、30岁的80后、90后担任单位要害部门领导、甚至分管某一领域的处级领导都并不鲜见,而在贵州这边,无论公家还是私营单位,很多占据着领导岗位的,都是些中年或老年人,很少有看到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担纲重任的。

这其实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贵州和沿海、发达省市地区的选人用人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时候,在各个领域,年轻人并不一定比中老年人做得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有一句话不是说吗:年轻人每不听一次老年人的话,社会就每往前进一步。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贵州长期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对于“功利”的心态有一种本能的、朴素的排斥。

功利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坏事,自古以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功利心重的人,说明其进取心也重,那么干事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也就更强,至少不会说是无欲则刚或者坐吃山空那种,用功利不是坏事,关键是看领导敢不敢用,有没有这个魄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谋利当谋天下利,能运用好功利的领导,也绝非等闲之辈。

功利和道义,是相对的,历史上的“苏秦、张仪”,佩六国相印、臣秦相魏等,如果从传统儒家的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但是从功利的角度,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并且也在当世获得了自身的成就,如鱼得水。

△飞速发展的贵州城市建设

另外,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现在全国资讯这样发达的环境下,而且社会氛围背景如此,如果“人才”不功利,那才是奇了怪了呢,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有才,但是并不功利,那么很有可能只是这个所谓的“人才”在你面前伪装得好,但不诚实、掩饰功利心这一点品格瑕疵,就已经足以否定其所谓的“才”了,真正的智慧是宁可用真小人,不要用伪君子。

不管怎样,贵州要想留住人才,总而言之,还是需要创新精神,永远不要怀疑年轻人,大胆起用年轻人,票子、帽子都可以大手笔的给,让年轻的人才能够常驻贵州,同时,可以从一些关键的节点突破,打破摒弃一些传统糟粕文化的影响,让人才找到在贵州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恐怕才是更为长久和可持续之计。


贵阳小数据


比不了沿海及大城市的待遇,但能创造年轻人创业和才能发揮的条件,留住人才,靠真情实意,靠优良的环境,靠一言九鼎的承诺。与沿海相比,有优有劣,沿海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获得理想的位置很难。而内陆西部急需人才,就业机会大,但要让年轻人才来得了,住得下,安心发挥才智,政府需要制定与人才们相适应的引进人才政策,而最关键的是必须兑现承诺,千万不要“叶公好龙”,不讲信用。人才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关键是需要做到人尽其用,千万别搞学非所用,只要面子,浪费人才,误人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