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句话,道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刚柔并济,进退有道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传:即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周易·屯卦》

六句话,道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追赶野鹿接近山脚无虞人引导,只身进入山林中。君子如明智,不如放弃。继续前往,会有遗憾。

《小象传》说“即鹿无虞”,是因为随从禽兽。君子之所以必须放弃,前往会有遗憾,是因为会走向绝路。

人生最大的哲学在“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中。一个高明的人,在这六个字上做得最适当。整个历史的演进也是在这六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在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没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

很多人在做事业的时候,总是凭借一股劲儿横冲直撞,从来不对自身的实力和眼前的形势进行分析,结果把所有都赔进去。一个人一旦刚猛有余而阴柔不足,做起事来就很容易不够沉稳,事情往往会办得不好。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做成,若是我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勉强自己去做,终究是办不好的。

六句话,道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生气不如争气

不要抱怨怀才不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还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孔子看来,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是君子的修养。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过:“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是怪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认为这个世界缺少伯乐,自己一身的才华没有施展的空间,然而他们却从来都不考虑自己为什么遇不上伯乐,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了解自己、赏识自己。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呢?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别人了解和关注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大了。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

尊重他人,才能保护自己。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这里列举了他教育学生的四个方面,其中有一项就是“行”,南怀瑾先生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文章好,知识渊博,充其量是个文人。学者们要注意,古人早就有“文人多无行”的说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把那股傲气看做是自己的标签和象征,在他们看来,不与俗人交往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这股傲气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会在无意之中得罪很多人,结果遭到报复。 自以为是瞧不起他人的人,难免会引来祸患。不管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都不能轻易折辱他人。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相互尊重,“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这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心理。若是你仗着才华,胡言乱语,伤害了别人的尊严,那么自己失掉的就不只是尊严那么简单了。

六句话,道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包容是一种大境界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

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个人觉得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就尽量帮助,即使不能帮助也要能包容他。

其身正,不令而行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孔子说:“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孔子认为这是为政最基本的素养。在他的眼中,人与人是有严格的身份差别的,每个人安分守己,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不至于陷入混乱。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来是强调等级差距的,然而拿到现在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人曾说过:“文人总喜欢谈论战争,开口就是应该打。他们可不知道打仗的难处,自己又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等于有人在街上看到别人打架,自己在旁边吆喝着大声喊打,可是叫他自己来,只要一扬拳头,他就先跑了。这就是历代文人的谈战争。知识分子喜欢谈军事、谈政治,大多数绝对外行。现代人也一样,总是对别人的处境不了解,却喜欢瞎指挥。

六句话,道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自立自强是立身之本

有名无须自显,实力才是根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

老子在这里论述了一个哲理,即“曲则全”。他抓住了我们老祖宗传统文化的原则,指出了做人处世与自利、利人之道——“曲则全”。为人处世要讲艺术,要讲究曲线的美。

很多事情看似很棘手,其实只是因为我们不会转弯而采取了直来直去的办法来解决,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以曲求全”方能圆转如意。很多时候,面对很多事情,我们刻意为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旁敲侧击的方式来处理,就很容易解决。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美好的名声,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然而,很多人为求名而求名,反而一生也得不到名。人所追求的名是靠实力争取来的,而不是靠吹嘘得来的。每每取得一点点成绩便感到骄傲,四处宣扬,接受来自别人的赞赏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求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