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數字創新百人匯採訪

--第 2 期--

當前,世界正處在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時期,包含金融、製造、電信、教育等在內的幾乎所有行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推動商業模式持續變革。其中,天生就具有數字化屬性的支付業可謂一馬當先。

數字化從觀念到落地,已經滲透到每個行業。人們對數據的價值已經充分認同。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未來的大藍海將是數據藍海。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支付之於數字化,既是天然的優勢也是未來可以重點發力的起跑點。所有商業最終落地體現為交易,而支付是交易的閉環,所以支付數據在整個商業中屬於核心數據,支付公司擁有天然的大量真實數據。作為行業支付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易寶支付成立至今已經有15年,服務上百萬商家,擁有涵蓋航空旅遊、數字娛樂、快消連鎖、行政教育、保險、基金、跨境、移動支付等行業和專業領域的豐厚數據。這些數據具有體量大、覆蓋全、質量高的特點。

在移動支付時代,這些支付大數據不亞於一座待挖掘的潛能無限的“金礦”。本期數字創新百人匯邀請到了易寶集團首席技術官陳斌,請他解讀一下數字化時代的創新發展。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易寶集團首席技術官——陳斌

一直專注於互聯網技術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擁有豐富的海外經歷、多年的架構經驗,深諳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

  • 1989年獲得吉林大學碩士學位;
  • 1992年任新加坡航空公司高級系統分析師,負責航空訂票系統的高併發系統架構的設計;
  • 1999年投身於硅谷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浪潮,參與硅谷互聯網公司的創業,曾任日立美國系統集成總監、Abacus首席架構師、Nokia美國首席工程師;
  • 2005年正式加入易寶支付(2003年起參與早期創業過程)負責技術和運營,領導研發易寶第二代支付核心平臺;
  • 2008-2013年在eBay/PayPal 任資深架構師,負責移動應用系統的架構設計。
  • 2014年再次投身易寶集團,帶領技術團隊,建設易寶集團的技術體系,提出了大、平、移、商的發展戰略。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以下為採訪實錄:

問題:您對“數字中國”的國家戰略作何感想?

數字化應該是2008年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手機、智能手機出現以後,快速發展的新趨勢。2008年以前沒有智能手機時,我們也有很多互聯網數據,但是豐富程度有限。2008年智能手機出現,你在任何地方,跟什麼人經常通電話,都有哪些朋友,甚至上哪些網站買東西,花了多長時間,看了什麼東西,看了哪些小說,搜索了什麼東西等等,這些都是從電商和移動互聯網後臺很容易發現的。這些從移動互聯網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的出現,所以,移動互聯網用戶其實是最大的數據生產者。

除了用戶端產生的數據,為用戶服務的各種互聯網企業等都面臨著很多新出現的數據,那麼怎麼用好這些數據是關鍵。

數字中國,不是因為數字多,而是因為以前所處的物理世界越來越在數字世界裡有相應的對象存在。比如做了體檢,體檢報告是數字的,可以電子化存在醫院的文檔裡;我帶手環,可以不斷向雲端報告心跳多少,脈搏怎麼樣,有的還可以通過汗液測出你的血糖有多少,其他生化指標怎麼樣,馬上傳到雲端,對物理的個體在數字世界有數字化的對象存在,而且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清晰。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同樣,除了人以外,很多其他的事和物都會在數字世界呈現出自己的相應的影像,就像照鏡子一樣,很多物理世界的東西照到鏡子裡了。

數字化中國,中國也是這樣,我們的交通系統、民生服務,以前多為獨立運營,現在很多都變成了數字化,不管坐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是怎麼運行,什麼狀態,裡面人的情況都是數字化很清晰的表現。

所以在移動互聯網大潮的推動下,數字、數據產生了很多,讓我們有機會,讓中國在好的時代發展情況下有很好的機會,可以通過運用這些數據和數字,利用物聯網,雲端技術快速改變以前落後的面貌。

數字化的中國,如果真的能夠重視數據,運用數據,改變各個行業的面貌,這是歷史上僅有的一個好時機。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應該感到很幸運。

問題:貴公司在做數字化創新中有哪些優勢?

易寶支付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研發者,支付服務的提供者,應該是數字化方面走的比較靠前的。

我們的支付數據可以用來解決金融服務中需要安全認證、信用評估、瞭解用戶行為的企業問題。因為做任何交易都離不開支付,當你做支付的時候,你的數據就是很好的參照,當然所有都是在信息安全法的前提下做的,拿數據是為了服務,使交易服務更安全,避免交易的損失。

問題:這兩年許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創新的需求非常強烈,您覺得什麼是對企業最重要的?

數字化轉型是所有企業的重要課題,應該是大勢所趨。轉型可以跟得上時代發展,變成數字化時代的新企業,新面貌,新產品、新技術,不轉型就是被淘汰了。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從我自身的感覺看,移動互聯網企業多數已經成功的從以前的舊狀態到新的服務業態轉型,我更關心的是比較傳統的,比如農業、工業等,在種植、養殖方面他們傳統業態是不是轉型?

我有一個合作伙伴大北農,他們做養豬業,養豬是最傳統的,上到幾千年歷史,都可以養,但是辦法不一樣。如果是數字化,可以到什麼程度?豬從出生就有攝像頭一直看豬什麼樣,長的多大,然後它的體檢,吃得東西,打藥都是由獸醫或者畜牧師專門配好,定期根據豬的情況提供的。除了待在豬圈裡的豬以外,還有一個數字化的豬在這些負責科學養殖的專家手中。數字化背景下,所有東西都有數據跟蹤,數據服務,和傳統辦法養差很遠。所以,如此傳統的產業都可以用到數字化,更不用說更加現代化的產業了。

我上次回美國趕上兒子上大學,我說你帶上拖鞋,衣服等一些日常用品,他說不用,我就帶一個3D打印機。後來發現,拖鞋自己打的,很漂亮,完全合腳,全世界只有這一雙,當然成本比較高。他說想要什麼就設計出來,打印出來,所以3D打印是非常數字化的典型例子。甚至像現在很多坐電腦前的有頸椎病,打印出來換一個頸椎,需要什麼打印什麼。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所以數字化時代要多嘗試運用先進的技術,不僅是在互聯網,而是在幾乎所有行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跟得上形勢,就變成數字化時代的寵兒,跟不上形勢就會被淘汰。

問題:如果企業希望做數字化創新或轉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需要投入哪些成本?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兩大問題,意識問題和人才問題。

意識問題是如何認識數據?特別是企業的CEO,怎麼有意識地讓企業各個部門通過數據有效連接起來,更優發揮作用。其中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數據驅動,第二個是以數據為中心。

所謂數據驅動很好理解,驅動就像兩個齒輪,一個轉另一個跟著轉,這是驅動。那麼數據驅動指什麼?是根據企業經營做一個模型,這個模型相當於齒輪,後面可以提供數據,生產中不斷有數據,這個齒輪就轉起來了,並且提供業務決策,業務決策自動發生。就像剛才講的,交易當中出現什麼問題自動做決策,這就是數據驅動的業務,是基於數據有算法,有模型,能作出自動化決策。

第二種是現在大多數企業經常見到的以數據為中心的方式,可以比喻成烤火,中間的火是數據,旁邊有生產部門,科研部門,市場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大家圍著數字烤火,你並不是被驅動了,而是在利用它取得熱量,這是以數據為中心。

大部分企業都是以數據為中心,數據大家都可以用,沒有自動化決策的目的。最關鍵是人工決策還是機器決策,如果機器做就是數據驅動,如果人做決策就是以數據為中心。

所以公司領導意識要正確,不要天天喊要數據驅動,先把數據中心做好,一步一步再向數據驅動方向發展,我們都希望理想化做數據驅動,但是要一步一步走。

第二是人才問題。我們國家從2015年開始,很多大學成立了數據科學專業,嚴格意義講, 2015年入學的2019年才可以畢業,那麼在沒有數據與科學專業畢業人才情況下,可想而知,老闆一定要知道找什麼樣的人才,做什麼事,特別是數據方面的事。

比如企業有很多DBA,搞數據很多年,但那是數據科學家,是搬數據的人。同樣,有一類農民,他們把土翻起來,把種子放進去,再把土填回去。而另一類農民也是研究土的,他們在實驗室裡分析,這些土結構有什麼不一樣?會發現什麼規律?這是科學。DBA相當於搬土的,我們現在培養的是數據科學家,能把數據裡面的規律研究出來的人。

有人說,我們公司有很多很厲害的軟件工程師,可以做很多大數據工作,但是那是軟件工程師,跟數據科學家怎麼區別?如果老闆要求給客戶寫管理系統,老闆可以期待,兩天、兩年或者二十年可以寫出來,這是代碼實現的。但是一個數據科學家,老闆能不能說一定研究出一個結果?因為老闆都不清楚結果意味著什麼。科學家搞科研,不可能確定哪天能研究出結果,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結果。

所以軟件工程是工程行為,數據科學家是一種探索性的行為。

老闆一定要想清楚,找回來的人要以數據科學家為主,因為他們才知道如何從一堆數據過濾、分析,怎麼研究關聯、交叉認證,把其中的規律看出來。只是簡單的認為,公司已經有軟件工程師、DBA,甚至大數據的人,就有數據科學家了,那是不對的。

所以一定重點考慮有三種才能的人。一是學統計學的,第二學軟件的,第三學數學的,同時具備這三種能力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數據科學家。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不一定非要從大學出來的人才能是數據科學家,也可能是天然養成的,做了三年軟件,兩年統計學,又做了兩年數學,對微積分等非常清楚,也可以是數據科學家。也有很多生產實踐中不斷培養出來的人才。

所以老闆在數據意識方面和數據人才選拔方面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既不能妄自菲薄,覺得數據什麼也沒有,也不能盲目樂觀,直接要做數據驅動。找人最關鍵。

問題:您對數字用戶資產如何理解?

我曾經跟一位大佬級的專家聊過對數據的認識,他認為數據就是味精。吃東西沒有味道,加了以後可以提鮮。也可以像鎳,把鎳放到普通的鐵會變成不鏽鋼,讓鐵更有硬度,也不會鏽,這就是人們對數據的不同的認識。

企業有第四張報表,還是要看怎麼認識數據。可以當成一堆垃圾,也可以當成重要的資產,可以變成前三張報表的味精。

我覺得真正的數據的作用是像汽油,前面提到的數據驅動需要三個要素:模型、算法和決策,三者合一才叫數據驅動。數據驅動就像一臺發動機,數據就是汽油。沒有數據發動機也無法前進。所以第四張表也是企業發動機的汽油。

企業要用數據做什麼?是為了更好做市場、生產、研發等決策。更深入的瞭解用戶,從中找出用戶使用產品的規律,根據用戶使用規律有效的做運營。有了數據,才可以用很少的資源達到目標。企業都是以生產、盈利和業務為目標的,有數據才可以把現有資源有效的利用、協同企業發揮作用。沒有數據或者用不好,只能被淘汰。因為別人用好了並佔有更大的市場了,而你沒有,所以只能被淘汰。

所以第四張報表至關重要,到了數字經濟時代,第四張報表是前三張報表的增效或者活化劑,沒有它,可以說前三張報表用處不大。

問題:在數字經濟盛行的今天,您能否從支付的角度,解讀一下數字化、數字創新?

支付角度解讀其實是比較明顯的,我認為未來做支付的時候,是看不到支付在發生的。以前或者現在支付是看得到錢或者二維碼的,在未來這些都看不到了。未來做支付是無論時間、地點,是否帶了錢都可以實現支付行為。其實今天有些地方就已經在實現了,比如智能賣場、商店裡,通過各種傳感器和識別設備記錄你所需要購買的東西,並在門口設置界限,當你拿著需要購買的物品和手機走出所設的電子界限時,雲賬戶就自動進行了支付,讓人根本感覺不到支付動作的發生。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能夠實現的第一個關鍵點:證明你是你,第二個就是能夠做準確的行為記錄,所以數據豐富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支付就可以變得無影無蹤了。

問題:除了數字化,近兩年比較熱的還有區塊鏈。許多公司轉行做區塊鏈,您覺得什麼樣的企業才真正應該應用區塊鏈的技術?關注它的發展?

區塊鏈非常熱是因為去年國內外有很多炒虛擬貨幣的情況出現,其實區塊鏈是一項技術,而做虛擬幣只是這個技術應用中的一個點。區塊鏈本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在於通過大量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保障了可信度。

那麼想用區塊鏈做一些應用,就要考慮你做的事情和區塊鏈核心價值是不是相關?是不是分佈式的系統或者需要靠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信任問題?如果能用到這種體制和形式就有機會。

如果你現在已經做一個應用,並且通過互聯網做的非常好,就沒有意義非要結合區塊鏈技術了。只有在互聯網解決的過程中,因為交互過程中缺乏信任搬到區塊鏈才有生命力。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銀行開戶,如果能把自己基本情況,或者企業信息記到區塊鏈上,去銀行辦開戶,拿手機發一個授權碼就可以,銀行就可以查看所有開戶需要的信息,大大提升了效率。

易寶集團CTO陳斌:未來的數字時代,支付將變得無影無蹤

再比如,將簡歷和工作履歷放在區塊鏈上,能夠記錄每次入職、離職的信息,人力資源只需要獲取應聘者的授權碼就可以瞭解一些信息。所以,區塊鏈是用於解決那些以前無法解決的信任問題,結合現有的經驗去實施,絕不是任何行業都可以應用。

支付其實是最早需要來解決的問題,區塊鏈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點對點的支付問題,其實邏輯層面就是通過比特幣,你做什麼直接把帳記上,不需要中間找銀行,給你轉接或者轉換貨幣,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積極的關注區塊鏈,非常深刻的思考區塊鏈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因為我們向數字經濟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價值交換,價值交換的發生,在數字世界、虛擬世界最好有技術基礎,那就是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