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和样板房一样?当心开发商样板房陷阱!

  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 “买了精装期房,买房时开发商承诺精装修是和样板间一样,也没有精装修的合同协议,交房了,装修的和样板间面目全非!”近期,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关注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相似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政府要求各地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逐步达到取消毛坯房,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开发商承诺将房屋高质量装修成为样板房,并提供“大量优惠措施”,于是有消费者在看了售楼部装修豪华、设计时尚的样板房后,“抢”着购买了精装修期房。最后交房了,才发现效果根本就没法和样板房相比。

  开发商的样板间到底有哪些消费者不易察觉的猫腻?消费者选购精装修预售商品房签合同时又该与开发商约定哪些事项呢?

  参观华丽样板间,需留心四大陷阱

  样板间是一个楼盘的脸面,开发商都使尽浑身解数将其装修得华丽动人,好的样板间让人一看就心动不已,忍不住幻想着自己将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家。然而作为装修效果直接与房子销售挂钩的样板房,在设计时往往只突出了观赏性。消费者在参观时,需对样板房以下四处多加留意。

  一,样板间的家具尺寸可能并非标准尺寸。

  虽然消费者买的户型是和样板房一样的户型,但是样板房里的空间布置以及家具有可能只是看起来很像实际的样子。尺寸偏小的家具会让空间看起来更大,样板房里的家具很多都是“特制”的,像有的衣柜,直接只做了个门,光有个衣柜的样子,不仔细辨别,还真以为实际卧室放了大衣柜后也能如此宽敞呢!

  二,样板房过多使用灯光、镜子、玻璃等。

房子和样板房一样?当心开发商样板房陷阱!

  消费者在参观样板间的时候,看到的通常都是“灯光全开”的状态,射灯、脚灯、吊灯遍布每一个功能区域。在这么多灯光的作用下,很可能会影响对实际采光的判断。样板间就好像是用过美颜、滤镜后的实际效果。

  另外,许多样板间还会用大量的玻璃、镜子等搭配充足的灯光,这样营造出的效果能够让人视觉上产生“空间很大”的错觉。

  三,很多样板间并未体现管线布局。

  排风管、下水管、煤气管道、暖气管道等在样板间里一般是不会体现的。但是实际的装修房,受管线布局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和样板间不一样的地方。

  在参观样板间的时候,最好问问房屋的管线布局,甚至可以要一份水电施工图。万一收到的房屋有什么下水管堵塞,或者稍微做些其它的改动,都需要知道原来的位置在哪里。

  四,样板房“亮堂宽敞”可能因为没有门。

  许多样板间的厨房、卫生间、卧室等都没有门,只能看到一个个包装漂亮的门框。不仔细追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样板房是用来参观的,不需要门,方便进出。不做门,最主要的目的一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二是节省空间、增加采光度,让房间看起来更亮堂宽敞。

  一般来说,样板房没有室内房门的情况还是小户型偏多一些,但有些一百平方米以上的样板房也有不装室内房门的。遇到没有门的样板房,消费者就不能很好判断房屋隔音、光照了。

  购买精装商品房,签合同四个建议

  关于开发商交付给买房者的装修质量,各省也相继规定不应低于样板间的质量水平,1:1比例反映装修标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设置样板房的,应当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及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说明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

房子和样板房一样?当心开发商样板房陷阱!

  关于“签订合同时如何避免纠纷”,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姚志斗律师给出以下建议:

  1、选购精装修预售商品房的购房者要明确该商品房的装修标准、计价方式,建议在补充协议中详细约定与房屋有关的所有内外装修、设施设备的种类、型号、品牌、颜色、位置、方向,列出明细表。明确约定交房标准不低于样板房标准,达不到标准的违约责任。并且合同中尽可能明确计价方式、装修范围。

  2、注意环保标准。目前国家颁布了“十类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是强制执行的行业法规。因此,需要约定开发商购买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能超标,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

  3、注意保修问题。约定各装修项目保修时间及责任主体。根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装修工程保修期为2年。但这不包括屋内设备保修。屋内设备只能按《产品质量法》来保护。按产品质量法规定,设备的保修由生产商承担,保修期从出售之日起计算。而购房者拿到房产钥匙时,可能就过了设备的保修期。所以为保护购房者利益应约定设备保修期、装修工程保修期和房屋质量保修期为2年,自房屋入住时起算,保修责任由开发商及装修公司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4、注意交房验收问题。约定交房时提供材料明细、施工图,房屋使用说明和装修房验收报告;有条件的购房者最好找专业验房机构做专业鉴定。

  “对于业主来说,精装修房省去了自己装修的劳顿,缩短了从交房到入住的时间;对于开发商来说,得到了提升品牌与服务的机会。由此看来,精装修房的推广应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实际上,却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惑甚至烦恼。”姚律师说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如未注明来源,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