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近日南方多雨,應該是淋溼到不少人,收到朋友圈裡不少熱心好友的有愛提醒。往日大家語言簡練,像最近的情況,可能幾個字“多雨,記帶傘”,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心意,足矣。

這次,卻有所不同。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佔了很大比例的是如下的句子: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愛一個人,不是你說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溫馨提示:雨水天氣,下雨天出門記得自己帶傘。因為你的身邊沒有賀涵……”

這雞湯看得我頭疼。

送傘這件事情,本身講究時效性。從上海開車到江蘇,算上路程還有雨天的因素,我們排除掉路上堵車的情況,大概需要三四個小時。這場雨到底有沒有那麼堅挺?開車一半,雨停了,你是回家還是繼續開到江蘇?其次,傘是個並不稀缺的物品。辦公室的前臺,樓下超市,街邊的便利店,借來,買來,或者叫人帶過來,都可以獲取得到。你不看天氣預報,下雨天忘了帶傘,沒事,人之常情。你在下雨天沒有帶傘,連這件事情的處理辦法都沒有,一定要等別人從別的城市開車過來,未免太過矯情。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 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羅子君:你怎麼知道我沒有傘

賀涵: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你沒有傘

羅子君:你也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你知道我沒有傘

賀涵:我就是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沒有傘

羅子君:wcnm

“愛一個人,不是你說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這句話沒有問題。愛一個人,確實行動比語言重要。但是,我覺得這句話後面應該還少了半句——“愛一個人,不是你說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還有你做了什麼”做了多少代表數量,做了什麼代表質量。私以為,質量應該與數量兼備。我們假設“從上海開車到江蘇”是一件很有質量的事情,那麼如何保證數量呢?感情的事情應該是講究細水長流,如此傷筋動骨的行為,你能堅持多久?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為了請羅子君吃頓飽飯 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為了讓羅子君看個好的電影 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然後,感情的事情應該是相互的。“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作為回報,羅子君應該怎麼做?

為了給賀涵送把傘,羅子君應該怎麼做?

為了請賀涵吃頓飽飯,羅子君應該怎麼做?

為了讓賀涵看個好的電影,羅子君應該怎麼做?

為了給羅子君送把傘,賀涵從上海開車到江蘇!

談個戀愛而已,為什麼要這麼累?

泰戈爾發出了一聲嘆息,“如果在愛中只有痛苦,那為什麼要愛呢?”

下個雨而已,為什麼要從上海開車到江蘇給人送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