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粉哥导读:奶粉冲调后,有的爸妈习惯观察一下冲调得好不好。这一观察,可能发现各种各样不解的现象。每每遇到这些,爸妈们就会一阵紧张,担心奶粉是否有问题。

投稿:[email protected]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前期我们分享了奶粉冲调后为什么有奶块、有挂壁、有气泡、颜色差异的文章,以为分享到这儿就差不多了。

可是最近的一条留言,提醒了我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原来在奶粉喂养过程中,爸妈们随时都可能遇到新的难点,回忆一下其实对于奶粉冲调后有漂浮物的疑问并不少,也是比较常见的奶粉冲调疑问,随便百度了一下,出来的相关信息就如此多!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今天就特为大家分享“奶液上的‘漂浮物’究竟是什么”,请端上小板凳一起围观吧。

其实,关于奶粉冲调后奶液上有“漂浮物”的问题,我在线下咨询时的确遇到很多爸妈问,比如冲调好后有一些漂浮着的黄色/橙色的颗粒、白色小点儿、油晕……。那么这都是些什么呢?现在就分门别类得为大家一一解密~~~

1、黄色/橙色漂浮颗粒

这种漂浮颗粒主要是没有完全溶解小奶块或一些橙色营养素,由于颗粒小,外湿内干,形成类似空心的球状结构,密度变小,受奶液的浮力作用让部分小颗粒漂浮于液面上。颜色的深浅受奶中橙色或黄色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B1、叶黄素、维生素K等含量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当然,溶解性好坏不是决定奶粉质量的唯一标准,掌握正确的冲调方式可减少小颗粒漂浮物的产生。这些橙色维生素多不耐高温,为了保存其活性,有的奶粉会在干法工艺阶段才加入,就更容易出现此现象。

2、黑色/褐色漂浮物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在干粉中就可以见到这些颜色的颗粒。实际上,就是乳糖焦化或奶粉粒焦糊化产生的颗粒。这两种颗粒都是在喷雾干燥塔中受高温影响变性而生,奶粉粒密度变小且溶解性下降,冲调时有的便会漂浮于液面。不过这种情况在工艺上会有严格把控,你在液面上看到的稀稀拉拉的几粒算是正常现象。

奶粉冲调后的颗粒“漂浮物”是什么?

3、白色漂浮物

奶粉冲调静置后你可能发现奶液上有白色的漂浮物,这种漂浮物不能一言概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冲调后产生的小气泡

由于在摇晃奶瓶时,奶液中进入空气易产生气泡。虽然不同的奶粉因为工艺、配方、不同季节和地域的奶源差异等原因,使气泡产生的多少和大小不同。由于泡泡终究无法完全避免,就算不产生大的气泡,也可能有小气泡产生。这些细碎的小气泡聚在一起,在液面上就形成了一些白色的小点,不信你细心观察,这些白色的“漂浮物”正是由一个个小气泡组成。

②水温过高蛋白质变性

奶蛋白在水温60℃以上时易变性,形成白色的絮状物,一部分小片状的絮状物就漂浮在液面上,这种白点比较密集,冲调后奶粉挂壁也较严重。适当降低冲调温度就可改善。

③溶解不完全

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种白色颗粒分部不均匀,能够明显看到不溶解的白色奶粉颗粒。

4、油状漂浮物

你可能有时会看见奶液上漂浮着一些黄色或乳白色的油晕。别担心,这并不是奶粉被污染了。这种现象与奶粉的脂类成分及生产工艺有关。

因为配方奶粉的部分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如DHA、AA、亚油酸、α-亚麻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OPO等。这些脂肪酸在奶粉冲调后,由于不溶于水可能漂浮于奶液上。有的全脂乳粉可能会呈现出一些黄色的油状物,这是因为全脂奶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

这种现象并不是所有奶粉都有,因为大多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生产时都会采用均质法,让脂肪与其他营养素混合更均匀,使脂肪球变小,可一定程度上防止在冲调时脂肪上浮。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否、油状物的多少受工艺中是否采用均质、均质设备的差异、均质时间的长短、均质温度及压强等影响。这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对宝宝的健康没有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