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能被皇帝收为养子,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无上的光荣;如果还能出将封侯,那就更是天恩浩荡祖坟冒烟。但如果这位养父皇帝最后又因为小人把自己逼死,那又该哭还是笑呢?

王海宾是唐玄宗的一员骁将,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深受李隆基的赏识。开元二年,吐蕃入侵陇右,王海宾作为先锋与其交战。正当他势如破竹的时候,他身后的将领由于嫉妒他的战功,竟然按兵不动不配合他的挺进。直到王海宾战死、其部众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唐军大部队才姗姗来迟地收了一拨人头。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唐军与吐蕃交战

王海宾殉国那年,其独子王训才九岁。当作为烈属的他被皇帝召见时,可怜的孩子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李隆基的眼里也泛起了泪花,摸着他的头说:“这是霍去病的遗孤啊,朕要好好养活他,以后让他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就这样,王训被改名为王忠嗣,从此生活在宫中,成为了皇帝的养子。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唐玄宗李隆基

王忠嗣在皇帝的精心抚育下一条腿的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了一个雄才大略而沉默寡言的汉子。李隆基非常看重这个孩子,不仅让太子李亨和他拜把子,还时常和他讨论军事问题,而王忠嗣总是对答如流。李隆基高兴地对他说:“孩子啊,以后你一定能成为你爸爸那样的良将啊!”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王忠嗣

话是这么说,可王忠嗣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几乎半个皇子的身份让每位将军都不敢轻易用他。王忠嗣被派往河西锻炼,呆了三年,一点战功也没有。在节度使萧嵩即将入朝述职的时候,王忠嗣找到他说:“追随大人三年,我一点战功也没有,能不能容我给天子带点见面礼?”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河西军容

萧嵩很纳闷,不知道这小伙在想啥,但是很快他就惊掉了下巴:王忠嗣带着几百精锐骑兵趁着吐蕃的赞普在郁标川阅兵的时候,狠狠偷袭了一把,带回了几千颗首级和数万头牲畜!萧嵩赶紧把王忠嗣的这一战功给皇帝报了喜,李隆基一听自己的义子这么牛,更是觉得自己没看错人,更能告慰王海宾的在天之灵了。

不久,唐军对吐蕃展开了新一轮军事行动,目标是新罗城。唐军久攻不克,只好把王忠嗣借调过来。没想到王忠嗣一过来就拿下了新罗城,其军威就更加显赫了。很快吐蕃军发动反攻,把唐军的阵势压制得很有些抬不起头。

此时又是王忠嗣,他跳上战马举起陌刀,直冲吐蕃大营,左砍右杀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一看主将都这么生猛,唐军战士就没有不玩命的道理了。唐军立刻全县突击,战争的天平立刻就倒向了唐军,这张战役也以王忠嗣一个人砍下了数百颗人头、唐军大获全胜告终。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唐军陌刀

在西线打的好的王忠嗣,打契丹人和奚族人同样不遑多让,他在桑干河和奚族人大战三次,把奚人赶到了漠北。而后他又把大兵开到了突厥的王庭,迫使突厥向唐朝再次臣服。不久他又转战契丹,把契丹人揍得不能自理才扬长而去。至此,整个北境的敌人都对王忠嗣这三个字极其恐惧,生怕这位将军哪天不高兴就把自己收拾了。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尽管生长在皇家,王忠嗣却从不摆架子,对士兵更是极好。同时他对出战还非常谨慎,尽管他麾下的将士战意极强,他却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总是攻必克守必坚。他的部下对他更是爱戴无比,公推他是当世第一良将。

李隆基对这个儿子更是极其欣赏,在王忠嗣三十六岁的时候就封他做了唐朝最年轻的节度使,又让他统领北方四个藩镇。王忠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境守护,有他在北方镇守,他的义父在长安睡得才安稳。

烈士遗孤成皇帝养子,一人砍死数百吐蕃人,成大唐最年轻节度使!

王忠嗣身为烈士遗孤,受到了皇家最为隆重的抚恤。他也以赫赫战功回报了自己的皇帝养父的恩情。然而就是这对父慈子孝的皇室父子,却石堡的争夺上顷刻反目,不仅直接造成了王忠嗣的含恨离世,更间接促成了安史之乱。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