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之痛難點在哪?倪光南:我國晶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是短板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公司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引發了對中國半導體芯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採訪時發表了看法:北斗都能突破 何況芯片?

談中國芯片:不能一概而論說很差

倪光南說,臺式電腦和筆記本所用的電腦芯片國產水平離進口芯片尚有三五年的距離,手機和服務器上使用的芯片有些已經與進口芯片旗鼓相當,有一些特殊領域的則差距較大。“一概而論說現在中國企業芯片不行,也不符合客觀情況。”倪光南說。

“缺芯”之痛難點在哪?倪光南:我國芯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是短板

倪光南

按照工信部最近的評估,國產軟硬件已從“不可用”發展到“可用”,正在向“好用”繼續推進。實踐表明,推廣國產自主可控不等於“保護落後”,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從政府和重要領域開始,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和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是切實可行的。

談“缺芯”困境難點:我國芯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是短版

倪光南介紹,在芯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兩大塊中,中國的短板主要在製造,距離美國水平大約八到十年:短板我覺得一個是製造,我們製造要達到國外先進水平的還要投大錢,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能夠趕上去。這有點接近於傳統產業這種情況,比如我們集成電路設計的,我們叫EDA軟件,比較大型的;還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工程、輔助製造,我們叫KE、KM那些軟件往往都比較大,投入時間比較長、目前比較薄弱。其他網信領域我們差距不是很大。”

“缺芯”之痛難點在哪?倪光南:我國芯片產業的設計和製造是短板

“缺芯”困境

談信息安全問題:

對於中興事件,倪光南表示,除了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好之外,信息安全也應該是本次事件值得注意的一點:“中興表現出來就是,因為我們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好,有些芯片人家不供應你,你生產就不行了,這是我們所謂供應鏈給人卡了脖子。但是其實現在中興事件還沒有暴露另外一個核心技術被人卡脖子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說你可能用了人家的這些產品啊應用軟件,可能你的信息被人監控了,或者隱私洩露出去了,或者別人給你係統的植入木馬病毒了,這個都是說明核心技術在國際安全方面受到別人卡脖子的問題。”

談政府和企業應該怎麼做

從863計劃、973計劃到國家重大專項到集成電路大基金的成立,政策層面一直不缺乏激勵。如何把這些激勵落到實處?

倪光南認為,在芯片的關鍵領域和大項目上應該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企業主導的格局來推動芯片的國產化,如果過於分散很容易導致不合作,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鑑北斗導航的成功經驗。至於小的項目則可以放開,通過競爭的方式去實現優勝劣汰。

在操作系統上也如此。據倪光南介紹,當前國內有七八家企業在做操作系統,說明其門檻並不高,但是力量分散,他建議在國家基金支持下將這些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標準,在一個共同的體系下和跨國公司競爭,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們一定要及早投入力量,通過自主創新來解決的問題,不能有僥倖心理。”倪光南再三強調。

他也提出,在芯片的製造上,投入幾千億是至少的,而且需要持續地投入。只有這樣,中國的芯片製造才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倪光南介紹:

倪光南生於1939年,1961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作為中國最早從事漢字信息處理和模式識別研究的學者之一,提出並實現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漢字處理的一系列技術問題,於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所在企業亦由計算所公司改名為聯想集團。隨後又主持開發了聯想系列微型機,於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倪光南在回應政府部門的策略諮詢時直言:“基於共享軟件架構,開發發展中國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在如今中興遭遇的背景下,這字字珠璣,是遠見卓識,也是未酬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