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7月24日,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義珍,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等領導,以及國家文物局機關及直屬單位代表出席會議。北京汽車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楊蕊參加了表彰會。

「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雒樹剛部長講話

北京汽車博物館通過北京市和豐臺區層層推薦和逐級公示,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該評選活動五年開展一次,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文物部門評選,是全國文物系統工作的最高榮譽,今年共評選了49個先進集體和28名先進工作者。

會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義珍宣讀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的表彰決定,與會領導為先進集體與個人代表頒發了獎牌和證書。黨組書記、館長楊蕊代表北京汽車博物館接受獎牌。表彰會結束後還召開了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座談會。

「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北京汽車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楊蕊接受獎牌

「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合影

北京汽車博物館是第一個由政府主導建設的大型公益性汽車專題類博物館,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科技含量最高、展示手段最先進的汽車專題博物館,集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功能三位一體。自2011年3月開館至今,實現連續六年100%運行開放。2012-2017年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共500萬人次,開展各類科普活動2205場次,舉辦專題展覽19項,上繳財政3888.63萬元。

創先爭優,獲國家級、北京市、豐臺區及行業機構榮譽200餘項

自開館以來,汽博館從基本運行向服務提升、管理提升、文化提升轉變,實現連續滿載開放,獲得國家級、北京市、豐臺區以及行業機構200餘項榮譽。先後獲得全國博物館行業首家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榮獲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優勝單位;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連續4年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授予年度優秀集體稱號;成為中國汽車文化推廣基地、中國汽車科普基地;“展覽展示系統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在《國際博協》發佈的“中國博物館(展覽)社會影響力2015年第4季度排行榜”位居第54名;“雷鋒——一個汽車兵的故事”被中國博協評為年首屆“中國博物館教育項目示範案例”,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項目;榮獲首都勞動獎狀、第十三屆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及第十五屆“首都旅遊紫禁杯”先進集體;成為北京市科教旅遊示範單位;被授予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豐臺區“兩學一做”先進基層黨組織;成為豐臺區首批黨建示範點和區直機關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地。

以黨建為引領,堅持黨建業務緊密融合,助推整體工作全面發展

汽博館領導班子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觀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實際,主動作為,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方法,注重總結提煉,形成了一些品牌做法。為加強汽車文化宣傳、營造全館良好的學習氛圍及提升業務能力素質,2016年實施了“三一 三亮”黨建模式,即以“黨員示範崗”為引領、以“學習型黨組織”為特色、以“崗位練兵”為品牌及亮身份、亮崗位、亮承諾;為更好地強化黨員的服務與實踐,2017年開展了“四項舉措”,即重大項目我帶頭、安全環境我負責、團員青年我來幫、黨員示範我來講;為促進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緊密融合,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開展“爭做創新先鋒”活動,激勵黨員幹部在本職工作中大膽創新,提升自我;同時發揮自身國家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優勢,本著標準化全覆蓋的原則,實施“黨建+標準化”工程,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水平。系列品牌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幹部的工作熱情和幹勁,有力推動了博物館全面建設的快速發展。

依標準治館,成為全國文博系統唯一一家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

汽博館自2013年在全國文博系統首創“服務標準化”,2014年完成“北京市旅遊標準化試點單位”和“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的創建工作。2017年12月,汽博館通過評審,獲得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授牌“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成為全國文博系統和科普場館唯一一家創建服務業標準化的單位,在全國範圍內填補了博物館行業服務標準的空白。2017年,汽博館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在市文物局、質監局的批准下,立項北京地方標準《博物館服務規範》。在行業內,聯合弘博網組織全國五十餘家博物館、科技館的學者、專家召開“科教文化旅遊服務標準化研討會”,全面展示了汽博館服務標準化建設成果;面向全國七十餘家博物館、科技館同行,開展“首屆博物館服務標準化培訓班”,深入解讀了汽博館通過標準化建設提升管理運行水平和服務質量的科學方法;將形成的178個標準出版《汽博館標準》系列叢書(8本)和《博物館服務標準化實踐指南》。積極向行業宣傳推廣“依標準治館”理念,向全國博物館行業推廣標準體系和規範管理運行模式,促進博物館從“人治”走向“法治”。

發揮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充分利用展覽體系,深入藏品研究綜合利用讓藏品活起來

汽博館按照“科學-技術-社會”選題方式,設立三館一區,打破國家與品牌的界限,展現世界汽車百年發展的歷史,以及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發展與壯大,揭示汽車工業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倡導“人-車-社會”和諧與美好。目前館藏萬餘件,包括車輛類、構成類、文獻類、模型類、票牌類、雜項類共6大類。展覽展示打破傳統陳列方式,運用新媒體、機電一體等高科技手段,引導觀眾通過親身體驗認識汽車文化,學習汽車知識,將歷史價值、科技價值、文化價值轉換為社會價值,“展覽展示系統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代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的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以基本展陳為源頭,結合重要時事節點和社會熱點策劃臨時展覽,推廣中國自主品牌和新技術、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推出“見證歷史——一汽紅旗展”、“鐵馬金戈話軍車”、策劃“車@城@人”系列專題展,用“車”的視角看歷史、科技、人文、城市變遷、社會進步。

成立汽車文化研究組,構建國別汽車文化研究體系,研究藏品反映的歷史變遷、政治文化等情況以確定其價值,成立國內第一個車輛類藏品鑑定委員會,藏品與修復現有藏品萬餘件(套),包括中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藏品車,囊括汽車發展歷程中經典車型和汽車社會進程中有重要影響的品牌和車輛,開展9個國別11個專題的汽車文化內容研究。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共同完成產業進校園的國家課題,出版《中國汽車產業文化簡史》教材,並在職業高校中進行實踐教學。進一步落實“讓藏品活起來”,利用汽博館一層公共空間,策劃館藏展,展示開館以來徵集的藏品和社會各界的捐贈品。此處將設置為館藏展獨立展示空間,打造捐贈者和歷史見證者的交流空間,讓藏品從庫房走向展區,為廣大觀眾講好“藏品背後的故事”。

以車為媒,開啟博物館國際交流合作先河,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

樹文化自信,做文化擔當,踐行博物館多元文化。汽博館以車為媒,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開啟博物館國際交流合作先河。在2014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與法國米盧斯國家汽車博物館策劃了系列中法汽車文化交流活動,策劃“從1949走來 紅旗的故事” 專題展覽,將中國汽車文化首次送出國門,送到汽車的發源地——歐洲。此後還策劃“北京-巴黎 不解之緣”專題展,讓國人不出國門瞭解法國汽車文化;策劃 “車輪上的生活——中美汽車文化攝影展”,觀察美國“車輪上的國家”,看中國“車輪上的生活”。在里昂即舉辦的第二屆中法文化論壇“一帶一路:中法文化交流”,策劃組織“博物館地區文化生活中的角色”分論壇,與故宮博物館院一同代表中國博物館與法國同仁進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推進豐臺區和法國里昂的友好合作,簽訂“友好城市”備忘錄。以車為媒,讓中國與世界用汽車文化作為交流語言開展對話。先後開展了中法、中美、中俄、中意、中德等汽車文化交流活動,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博物館多元文化。

汽車不但是集科技大成者,也是集人文精神於一體,蘊含著凝聚人心、凝聚民族的情節在其中。汽博館堅持文化創新、科學育人,始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豐富汽車文化、科普教育內涵,成為社會大眾觀察汽車社會的一個窗口。

榮譽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擔當。汽博館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強文物利用和汽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積極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職能,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撰文:王曉晨 熊偉)

「資訊」北京汽車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開館時間:9:00-17:00 (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 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6號

郵政編碼:100071

諮詢電話:010-63756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