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为何会催生个人主义?

尹小昔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给欧洲带来了历史性革命性的变化,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运动以前,欧洲就像是一个以教皇为中心以宗教神学统领人们思想的大教堂。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倡导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才是世界的主体和社会的主人。从文学、绘画、雕塑等所有文艺范畴的方方面面对旧有的宗教神学提出批判性的新的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艺朮得到了空前发展,诞生了一大批文学艺朮大师和文学艺术作品。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达-芬奇的系列油画《最后的晚餐》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代表之作。



文艺复兴运动在批判宗教神学的同时,大力主张个性解放,主张每个人都有生存劳动的权利和自由,世界是人创造的而不是神创造的,人应该是世界的主宰等等。



文艺复兴运动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上的中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催生了个人主义的思潮,但在当时对于冲破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禁锢有着积极的意义。

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带之以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明进步,成为后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民主产生的思想根源和文化先导。





谁怜一灯影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写一下。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希腊罗马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运动。而希腊罗马文化,确实是比较以人为中心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即使是希腊罗马人,他们的文化依然是集体主义的。即使希腊罗马人并不过分崇拜他们的神,但是他们依然以城邦为主体进行任何思考的。


但是,虽然如此,但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震惊了。经过基督教一千年的洗脑,中世纪的人已经习惯于在任何时候都以神为中心,他们并不算是集体主义,而是神权主义。


然而,在以神为主体的社会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怎么能实现自己无限扩张的欲望呢?对他们来说,推翻神权,是第一重要的。


在这个时候,希腊罗马文化就被带了出来,作为一种强大而足够异质的文化而被抬了出来去对抗基督教文化。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希腊罗马文化的内涵则被部分地篡改了。希腊罗马的文化,本质上是以强调整体的人或者说人类共同体为核心的,人之所能够和神相提并论,是因为人形成了城邦,形成了一个整体。但资产阶级,强调的则是人的个体,个人的力量——这确实是希腊罗马文化没有的,甚至是人类历史所没有的。


至此,所谓的个人主义,才第一次在历史上冒头。资产阶级才能借此,有了可以让自己力量最大化的文化基础。


敦复


个人主义是天生的,自然的,只不过在西方社会中自古至今到现在被人为的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导致了让他们觉得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是为了所谓他们的“救世主”而活,并奉献自己的一生。

中世纪之前的西方人也从未辉煌过,他们历史上就一直黑暗。只是拜占庭帝国被摧毁之后,从东方逃难过来的人,带来了书籍和科技,思想和文化,加上东学西渐,黑暗的欧洲,才第一次被点亮了起来。

东西方文化在欧洲交汇,起了化学反应,便有了现代文明。如果没有东学西渐,东方文明传到欧洲,靠西方人自己的那点学问,他们一万年也产生不了现代文明,他们的本土文化就是在森林里爬树玩。并且也不会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思想素材,根源都来自中国文化。如果没有中国文化做武器,他们缺乏反抗推翻教皇的力量和勇气。

正是有了中国文化作为思想武器,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欧洲才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所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教皇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丽达与天鹅》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崇儒


拉斐尔作品

文艺复兴为何会催生个人主义?
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默默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简单说说:

·文艺复兴是什么

·文艺复兴的基本观点

·文艺复兴中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文艺复兴是什么?

文艺复兴是一场从14到16世纪欧洲内部的思想文化运动,知识分子们通过复兴古代的文化,来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

但文艺复兴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把古代文化和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产生适应于时代需要的文化和精神。

达芬奇作品

文艺复兴最根本的核心观点:
解放人性,人类近代精神的觉醒和发展。

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视野是狭隘的。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对人本身进行探索,对人性的自我发现。由此发展出了人文主义,这种精神强调对新世界的发现,强调个性的自我张扬。米开朗基罗作品

也正是由于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重在突出个人发展,进而培育催生出了个人主义。

其核心为重视每个人自身潜质的发展,于此基础上,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最典型的例子如: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艺术领域注重表达自我个性、感受和思考,推倒中世纪以来的禁锢和旧程式。

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能够发现世界万物里的美,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性和缤纷多变的世界。


拉斐尔作品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个人主义的高度发展,进而出现了一类特殊人群,他们被称为多才多艺之人,也就是全才。

比如但丁,他是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同时还是有名的神学家,另外一位当时著名的全才是利昂·巴蒂斯塔,同样是声名远播,他涉及的领域如艺术,建筑,散文,小说,伦理,哲学,历史等等,他们都是在各个领域,同时具备非常厉害的才能的代表。
拉斐尔作品

文艺复兴的时期,也是生产全才的时代。
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对于个人才能的认可,而个人适应社会潮流,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向全才看齐。

全才是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高度、深入发展的结果,也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以上是默默浅见,意为抛砖引玉。

朋友们,对于文艺复兴,你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呢?

(默默:以不一样的新鲜角度、持续分享各类艺术作品,欢迎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默默轻娱乐




“文艺复兴”是个误译,至少应该是“文化复兴”。虽然那个时期的欧洲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繁荣时期,但同时也是学术和科技发展的黄金岁月,出现了许多青史留名的学者和科技人才。

文艺上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学术和科技上则有 伽利略、达芬奇、哥白尼、伊拉斯谟、摩尔、布鲁诺等在当时和后世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和科学家。总体来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潮流。



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正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思想开放、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巨人。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前所未有的科学与艺术井喷而出的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视为是后期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先声。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个。



文艺复兴催生的是个性解放,而非个人主义。作为一个重要术语,个人主义到十九世纪方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词语。个性解放运动的背景是黑暗漫长的中世纪。

公元5-15世纪,正是中国繁荣富强文明昌盛的10个世纪,而欧洲却是黑暗落后的宗教统治,人们生活在单调的宗教诵经声中,和郁闷的禁欲主义生活里。因此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爱情乃至有几分情色的故事和画面,如薄伽丘的故事里,拉斐尔等人的绘画里随处可见。这是千年压抑后的突然爆发,是反抗沉重禁欲主义的第一声呐喊。



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是由于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崩溃后,许多学者带着大批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逃往西欧避难。这一说法为西方史学界广泛认同。

另一个广为认可的重要原因是,十三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当时欧洲社会深感不可思议,却深受难以拒绝的诱惑。由此引爆了欧洲人对高度文明、满地黄金的东方大国的强烈欲望,出现了哥伦布等一系列青史留名的大探险。



由于东罗马学者带来的古典文化以及波罗创造的东方诱惑,欧洲学界和新兴资产阶级认为,十个世纪的中世纪是一种太长的大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值得复兴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更应该说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讴歌人体之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展示在油画和雕塑中,应用到建筑上。虽然许多文艺作品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但表现的却是人的情感,人的困惑,从而将神拉到了地上,将人放到神的同一高度。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因此在历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借哈姆莱特之口,用抒情诗的美丽语言放声讴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在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一场革命,但当时主要存在于一小群精英中。当时这场革命仅仅影响了为数很小的一批富有的精英,而欧洲大部分人的生活相对于中世纪基本没有改变。因此对于当时的欧洲平民百姓来说,文艺复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明显影响社会的运动。



文艺复兴不是一场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的文化运动,而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先后自发出现于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文化潮流。意大利著名画家和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在其1550年出版的鸿篇巨制《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第一次使用了“复兴”这个词来描述意大利的这场文化潮流。Renaissance这个词在1855年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首次用以概括15-17世纪爆发于欧洲诸国的文化潮流,誉其为“对世界与人类的探索”,并很快得到普遍的认可。


无中生有hz


所谓的文艺复兴,我个人的理解并不单单只艺术,还应该包括科学、文学、哲学、政治、地理等各方面的复兴解放,总的来说,文艺复兴的产生过程涉及到宗教、战争、科学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中世纪(公元5-15世纪)被后来的文艺复兴健将和启蒙学者称为“黑暗时期”,他们认为中世纪是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但是,进步并不可能一日形成,在他们所谓的黑暗时期,并不是毫无进步,只是由于宗教对个人言论和思想的禁锢,发展比较缓慢而已。



艺术上,与古希腊重视普通人的生活不同,中世纪重视的是宗教艺术。艺术都是为宗教宣传服务,题材也选自圣经故事。

中世纪的早中晚期经历了早期的动荡和人口迁移,中期的安定和商贸发展,宗教势力日益扩大,对宗教的合理性进一步巩固并控制文化教育各方面对其产生威胁的言论和思想,设立宗教裁判所制裁异端。

世纪后期,战争、瘟疫、内乱、科学的进步、地心说的动摇、唯物主义与人文思想的兴起、教会的腐败和分裂最终导致积压已久的爆发。历史的车轮总会驶向正确的道路,哪怕要经历一千年的转弯。人类天性中的个人主义最终总会显露,哪怕要承受一千年的等待。



圣母子

中世纪画中的人物表情凝滞,呆板,并不像“凡间”会呼吸的普通人。且大同小异,非常程式化,艺术家发挥的空间并不大。由于打压科学,绘画中的透视、光学、人体解剖学、材料学等基本理论都得不到发展,那时期的画作看上去都显得颇为平面,人物动作僵硬,装饰性意味浓厚。



处在文艺复兴中的个人主义是对抗逐渐衰败的以宗教为代表的集体主义的统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神的关系。简单来说,他们认为社会应该为个人的成功创造条件,而不是人为了社会而成为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

虽然画的是花神,但她就像我们身边能看到的某个女孩,生动,美丽,人物立体,并带有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


也出现了对市井生活场景的描画


同样是宗教题材,却丝毫不显得呆滞。

这时期富裕的商人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他们建立了世俗的图书馆、人文主义大学。并积极赞助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创作。使得艺术家真正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创作画作,而不是以往工匠式的重复同样的题材。如今,造型艺术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地位。

画家为上层人物绘制肖像也不再是被迫“高大上”,而是能按照画家的解读展现人性。

11~13世纪为中世纪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13世纪末,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时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说实话,虽然是达芬奇的画作,而且是圣母题材,可看起来就像是现在的新手妈妈,拿着硬物逗小孩可不行,就算是耶稣宝宝,吞下去卡喉咙也是要进医院的哈。

文艺复兴的圣地意大利从未丢失过其古典文化的传统,而现在,他们只是重新拾回被认为不可取的精华而已。众多古希腊古罗马遗迹被发掘,许多画家雕塑家看到曾经的建筑和雕像大为惊叹人物的鲜活,优美,灵性,端庄。

同样是圣母,这幅是不是就像旅游时看到乡下隔壁家照顾弟弟的小姐姐,想给她拍照时,小姐姐露出警惕又好奇的眼神,刻画的传神极了。而画家在街上看到小姐姐提出想请她做模特时大概就是这幅光景吧?



而这位在楼顶洗澡的圣经人物巴士拔,是不是跟蒸太久桑拿刚出来似的?头晕晕,脚闪闪,扶着她的阿姨还满脸不耐烦:我到你家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够累了,还要我干这个?赶紧出来得了。

那些展现古希腊古罗马日常生活场景的雕塑绘画激励了当时的艺术家们,他们纷纷着手发掘近在眼前的美,不再千篇一律地表现神——基督和他的门徒。



十五世纪的艺术家们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在造型上也不再采用象征的手法,而是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塑造。而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已相当成熟,在科学的加持下,后几个世纪的艺术家更能得心应手的创作带有浓重个人风格的作品。


同样是圣母题材,最底下的两个天使就像两个哥哥,被迫参加他们刚出生的弟弟的百日宴,满脸的无聊和小小嫉妒,左边的小天使也许还憋着什么坏水想搞个恶作剧,而右边的奶奶一早猜出他俩心思,暗笑着盯紧他俩,生怕高档酒店办的百日宴出什么岔子。女主角像是嫁入豪门被迫连生三子传宗接代的小明星,虽然是自己孩子百日,却高兴不起来,强势婆婆不停干涉自己对孩子教育,自己完全享受不到做母亲的快乐。而婆婆眼里现在只有孙子,对儿媳的情绪完全没有觉察。

其实画家想表现的是圣母虽然知道怀中的婴儿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一出生就注定要承受人类的痛苦,并且不久后就要与自己分离,试问天下有哪个母亲知道这一切后还能无动于衷的开怀大笑呢?

而这种对普通人情感的展现正是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家所竭力追求的,想象下,放到中世纪,画家怕是要被烧死哦,因为那时严格的认为圣母就是圣母怎么能画得跟普通女性一样呢?


一一一0有趣的艺术


文艺复兴确实会催生个人主义,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结果:

其一,文艺复兴反对的是中世纪教会组织对人性的压抑,所以它必然以恢复人性、歌颂人性为表现。比如,薄伽丘的名作《十日谈》在今天来看,似乎也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大作,因为它书写了人性(其实很多就是性)方面的故事,对教会对人性压抑做了毫无保留的批判。

其二,文艺复兴伴之以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这也依赖个人意识的觉醒。因为重商主义和商品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就是人性里的自私因素,以及人性导致的物质欲望。这些对当时的欧洲社会来说,是进步的力量,是能够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埋下种子的行为。所以,文艺复兴和个人主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其三,文艺复兴的一大特点就是讴歌人性的光芒,尤其是人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这也与个人主义密不可分,比如,但丁在《神曲》对不同群体的书写就是一种人性的视角,虽然里面仍有很多宗教方面的元素,但依然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文艺作品都指向了人的解放。所以,文艺复兴和个人主义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我们会看文艺复兴的历史,要从中看到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其实,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过度鼓吹个人主义和物欲享受,也未必就是正确的。但整体来说,个人主义在当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黄帅


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提倡以个性反对禁欲主义;以人性解放神权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的文化变革。

个人主义通常是指具有广泛积极意义的以利己为出发点而不排他或损他的强调自由与独立的思想,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


个人主义是“合理的利己”而非“绝对的利己”,在特定时期是一种崇尚人性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人文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个人主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人文主义一方面反对原教旨主义的宗教迷信,另一方面却推崇基督教“平等,博爱”的教义;一方面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倡导人性解放和科学探索。


文艺复兴所主张的是社会整体的人性解放,是基于理性的价值回归。个人主义的极端形式就会演绎为纯粹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任何思想上的变革和主张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局限性,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思想上体现了朴素的对人性的讴歌和价值关怀。

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文化艺术上的蓬勃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萌发,以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三巨人为代表的在人文思想上的艺术阐释为以后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夯实了基础。

个人主义须服从于集体主义的价值核心,自律于集体主义和政宪体制,任何极端的个人主义在形式以及内容上皆是不足取的价值观。

昏鸦掠去,觉着我说的还有些道理的话就多多关注和点赞吧。


疾飞昏鸦


《献金》

文艺复兴是欧洲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发生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人类走出愚昧,走向文明的开端。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神权(即教会)统治着王权,人的命运由神、即教会的神职人员说了算。文艺复兴最先冲破的就是神权对人的思想的束缚,肯定了个人的智慧,激发了人类的个性,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大繁荣,更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社会向着现代文明的进步。

达·芬奇

文艺复兴之后基本上是由王权取代了神权,神权便又开始服务于王权,而文艺则是突出人的个性,原则上王权也要适应于人权。文艺复兴之后,在神权、王权之后又多出了一个人权。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对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主义的萌发是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得益于欧洲的城市运动,而城市的兴起,与之相伴的是文化教育的普及,也就是识字人口的大量增多。

马丁·路德

城市大学的出现,出现了教会以外的另一股学术力量,它不受教会的约束,成了人文思想的发源地。马丁·路德就是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他构建了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灵魂的获救是来自个人的信仰。从而否定了教会和教徒的权力。这样就肯定了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后天形成的信仰。这倒有点“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的意思。

因为能够读《圣经》的人多了,那么《圣经》的解释权就不再是教会所独有,《圣经》便不再是上帝赋予教会的尚方宝剑。马丁·路德从“信仰自由”论证出“我(人)也是自由的(个体)”,出现了“人人平等”的概念,即宗教与世俗、贵族与平民等都是上帝的子民,无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拥有同样的权利。也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马丁·路德的圣经(1534版)

说到宗教改革,就不能忽略另一个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约翰·加尔文,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教的创始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者。加尔文教主张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要求人的自我意识,主张个人奋斗与成功。成功就是上帝对人的恩宠与救赎,不是苦修、也不是信仰,而是奋斗。这倒是有点鼓励“个人主义”了。如果只限制在这一层意思上,还真是在鼓励和催生个人主义。但他要求社会应该有组织、有秩序地去发展。加尔文教内部的组织分工,就类似于现在的西方的民主选举,由会众投票选立和委任。

约翰·加尔文

个人主义产生于宗教改革,而文艺复兴催生了宗教改革,但宗教改革,只是肯定和鼓励个人奋斗对社会的意义,个人主义则是对加尔文教教义的片面理解和亵渎,也是对上帝的亵渎,不过倒是很有市场!


燕北林丛


这个问题看起来好高大上啊,各位大神的"主义"看得我有点晕,当然不是说不对,但是我也想说说没那么博学的我,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我觉得文艺复兴发生当下,实际经历着的人们不可能有一个人会说"嘿,大家听着,现在是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责任重大,应该如何如何"巴拉巴拉的…文艺复兴也好,个人主义也好,只是后人在总结那段历史的时候根据它的特点给取的名字,所以在后人的历史里,我们现在也正经历着某个改变潮水方向的节点,说不准呢。所以,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实而已,不是什么很大很空的概念。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文艺复兴"是指科学艺术各方面的社会全面发展时期,而"个人主义"或者说"人文主义"是为适应这种发展需要而必然会出现的信仰改革。就相当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催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样。

在那之前,人们相信这个世界是由各种神在掌控的,不管发生什么,好的坏的,都是神的旨意,神决定谁有权利代表他统治国家,神指导生活中所有的是非善恶…好年景是神的恩赐,坏年景肯定是因为人类触怒了哪个神…总之,人是毫无力量的。

放到今天来看,我们觉得这个很荒谬。而正是这个荒谬才更说明人文主义出现的革命性。



人文主义开始推崇人本身的价值,相信人类自己的力量。依靠发展科学技术,投入研究改善生活,改变世界。瘟疫也好,饥荒也好,与其祈求讨好哪个神获得帮助,不如靠自己发展现代技术去一一克服。

我觉得最开始相信人文主义的人,可能并不能意识到有一天人文主义会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可能也正担心自己是否在触犯神的旨意,会引来什么灾难…但是历史是"试对"的历史,而试对说明了某种必然。必然就是在那个时候单纯神的信仰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头条号:流浪在澳洲的Xiufen,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