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论由来已久。同为儒家代表,孟子持性善论,而荀子就持性恶论。那么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当然我是持性善论的。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善,在伦理学上是指在被动个体自我意识出于自愿或不拒绝的情况下,主动方对被动个体实施精神、语言、行为的任何一项的介入,皆为善。在佛学上是指其性安稳,能顺益此世及他世的白净法,与‘善业’相通。有时则指善业之性质,有‘道德的、正确的’意思。佛学中有十三善之说,字数太多,不引。至于哲学中关于善的定义,同字多,同不引。不过整合而简言,共同满足为善,实现群体利益为善。

善,包含很广,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美德美行都可以称之为善。

记得以前说过,当今社会中的很多问题,是因为“侠”精神的缺失。同样,侠也是善的一种表现。而社会种种不合谐,究其根本,少了善。

但比较悲剧的是,现在社会中对善的认知有偏差。善在很多时候成了傻的代名词。说你是好人,等于在骂人了。如此,善不存焉。

几年前吧,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个观点——教孩子学“坏”。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走上社会时能少吃专亏。当然我们不能说谁的孩子一定就得去吃亏,但我们肯定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个想法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细想来。都教自己的孩子不吃亏,多占些便宜,那么哪有便宜让你占。

所有人都不愿意去付出,那么谈何拥有?舍得,不舍哪来的得。

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同样人尽皆知。小时候好像还学过。东郭先生到底应不应该去救狼?我觉得答案是值得探讨的。东郭先生是傻么?他不知道儿狼会吃人么?答案是肯定的。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以前我们怎么解这个故事呢,无非是说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而 “东郭先生” 也就成了滥好人的代名词,被世人嘲笑。当然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腹黑下,这个故事是不是在打击墨家兼爱思想?一笑之。

上面的解读不是不对。可是我们讲哲理故事的目的,还是为能启迪教化世人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信任,美德缺失的年代。是不是可以有新的解读呢?

首先我们要说,东郭救狼,是因为他是个善人。这点我想是不容置疑的。而狼本性是要吃人的,吃人是它的生存手段。东郭救狼是他的本性,狼吃人也是它的本性。其实两个方面都是在做他的本性中的事。

佛说教化世人,那么所谓的坏人就该永远的坏下去么?再回到开头说的,人性本善。人也毕竟不是狼。你不能说这个人是个坏人,你就不去帮助他。再说谁能真正的去评定一个人的好坏呢?人无完人,同理,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如果我们都秉着只救好人的话,我想世上将无好人。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善,是值得被传扬的。善,也不应该被漠视,被嘲弄。我帮了别人,别人可以不感激我,甚至还可能害我,但我的善不应该被否定。但是,我想劝一下那些伤害了帮助你的或者嘲笑那些与人为善的人的那些人。那些善良人也许不会去选择伤害你,但他们可能就会把自己藏起来,久而久之。世人再无善人。你如何自处?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在一个老人倒不敢扶的社会,不觉得可悲么?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人而去改变我们对整个人性的认识。我依然坚信,善是大多数的。只不过,现在更多人是把自己的善暂时藏了起来。

我坚信有一天,善会大行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