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夏過秋至,天氣轉涼。

眼觀樓市,伴隨央行資金的逐漸收緊,及長期未放鬆的調控政策,近幾個月的土地市場也襲來陣陣涼意,“流拍”一躍竟成熱門詞。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1

土地市場轉“冷”

大成都及周邊多塊優質地流拍

8月15日,號稱2017年成都土地市場頭號“紅人”的仁壽視高,拍賣出讓3宗合計308畝的連襟住兼商用地,最後3宗“肥地”在眾人驚歎中倉皇而終,均未達底價而流拍。

無獨有偶,成都周邊的南充、廣漢地塊也在同日遭遇“流拍”。

南充3宗“肥地”,共計596畝,最後2宗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流拍,1宗因未達底價而流拍。廣漢3宗,共計252畝,2宗成交,剩餘1宗流拍。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成都“815土拍”

一天上市9宗,流拍7宗,“8.15土拍”著實涼涼。

實際上,梳理成都2018年來土地市場可見,總體有轉“冷”趨勢,具體表現為土地流拍頻現、土地低溢價成交、高價地無人問津等,甚至有地塊降價重新入市

比如:

8月9日土地公告顯示的,今年6月曾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流拍的龍泉十陵地塊將於本月底降價2000元/㎡重新“回鍋”新起拍價為7200元/㎡

7月17日,成都遠近郊上市6宗土地,最終郫都紅光50畝純宅地及蒲江城區22畝住兼商用地,均遭遇流拍;而其餘4宗中3宗均以低於10%的溢價率成交。

4月17日,溫江城南區域154畝地流拍;11日,熱火朝天的天府新區錦江生態帶內,2宗優質地因未達拍賣地價意外流拍,眾人唏噓;9日,都江堰城區86畝商住地,流拍。

3月27日,備受關注的2018年主城區首次土地集中供應,武侯新城及金牛國賓板塊2宗地竟也以流拍告終。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成都流拍或因故終止出讓的土地已經達到20宗,0%溢價成交的土地在40宗以上,整體溢價率大輻下降,房企拿地趨穩,土地市場轉“冷”。

2

多城上演流拍“怪象”

前7月全國流拍近800宗地

實際上,土地頻繁流拍“怪圈”近來已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629宗

;全國合計數量近800宗

以下列城市為例:

1月份開始,北京豐臺地塊多幅地塊,流拍。

4月24日,已併入杭州主城的臨安,五幅土地,兩幅出現流拍。7月11日,杭州一宗良渚宅地,因無人報名,終止掛牌,流拍。

6月28日到7月18日,合肥4宗地塊流拍。

7月初,廣州花都鳳凰路地塊,無人參與競價,流拍。

7月23日,上海市中心,楊浦區內環內一幅宅地,沒有房企報名,流拍。

7月23日,蘇州三宗不是主城區就是地鐵口的核心地段宅地,流拍。

7月31日,寧波北侖、濱海新城春曉的兩宗宅地,無人報價,流拍。

8月10日,太原,地處南內環西街,8宗地塊全部流拍。

淮南流拍,阜陽流拍,安慶流拍,湖州流拍......

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到杭州、廈門等熱門的二線城市,再至三四線城市,流拍已成常態,土地市場整體陡然降溫。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2018年1-6月全國土地收入排行榜TOP30

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7月40城土地市場報告》,7月份受監測的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環比下跌,土地出讓均價連續四個月同比下跌,全國各土地市場成交溢價率保持低位,多項指標增幅有所收窄。

中信建投證券的研報數據也顯示,以土地宗數為口徑,今年前7月流拍率約6%,近輪週期中最低迷的2014年,當時平均流拍率也僅為4%。

四年之後,土地市場的整體流拍規模,再破歷史峰值。

3

為何流拍?

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土地流拍,顧名思義,就是說在土地在拍賣過程中,地塊無人出價或出價低於底價,導致交易無法進行。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分析,這和當前市場降溫有直接關係,一方面受限價政策影響,房企拿地在利潤方面的考核更為嚴苛,算不過來賬的生意自然無法成交。

另一方面,樓市進入下行週期,成交量減少、價格下探,導致房企對未來的預期更為謹慎。

買賣不成,也並非一方的原因。在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部分原因是土地底價設置太高,超出了房企預期。“高地價、高要求導致房企有心買地,卻無力承受”。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除開買賣雙方之原因,賣品本身之品相也十分重要。

“這些流標的土,基本上在偏遠郊區,屬性比較複雜,在整個資金面收緊的情況下,相對而言質量不是很好、屬性不是很好的土地,流標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

同時,土地流拍增多還與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有關。在全國去槓桿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企業也不例外。

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萬科、恆大、融創均提出了降低槓桿水平,保持財務健康的要求。形勢不允許大規模擴張,房企市場策略以穩健為主。

對比2014年那場土地流拍潮,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陳慎、劉璐認為,上一次土地流拍主要是因為是市場銷售低迷導致開放商拿地能力與意願減弱;這一次房產銷售相對穩定,流拍增加主要是房企基於利潤率及去槓桿下的理性選擇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毛茂沙

全國土地頻頻流拍,專家:利潤率及去槓桿下房企的理性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