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導 讀

杜牧《赤壁》有云:“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十年前中國乳業的一場事故,給了中國乳企們前車之鑑,嚴格把控上游的種植業與養殖業成為了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也成為了致力於實現乳業振興的中國乳企們的著力點。

自此,乳業不再只是單純的食品加工業,而是集農業、牧業以及現代工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打造全產業鏈也成為乳製品企業的潮流,但鮮有成功者,其中,不乏為打造全產業鏈傾其所有,卻一敗塗地的輝山乳業;也有抱著全產業鏈的野心,奈何成為蒙牛上游的現代牧業,讓全產業鏈的美夢跌落到現實。

就在人們認為乳製品全產業鏈只是噱頭的時候,飛鶴乳業如一匹黑馬,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在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中獨善其身,還能在今天穩坐國產嬰幼兒奶粉第一品牌,重新燃起了人們對乳製品全產業鏈的期望。在振興乳業的關鍵時期,飛鶴打造的全產業鏈無疑推動了這一進程。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地生草→草餵奶牛→奶牛產奶→原奶制奶粉→商家銷售→消費者食用,這條簡單的鏈條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道理,從地作為起點的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奶粉的質量品質,也與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

作為世界乳業大國的荷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即“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奶牛的品種、飼料、健康;奶源供應商和乳製品加工企業的質量把控環環相扣。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可以說,荷蘭乳業的輝煌是產業鏈各端充分釋放能量的成果。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成先生曾表示,作為農業大國的荷蘭,它的人均耕地比中國還少,但每年卻可以產出1200萬噸的優質牛奶。這背後的文章,全產業鏈模式、質量管控體系,包括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都對中國奶業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吸取國際經驗的同時,我國也在大力發展乳業全產業鏈模式,自十八大以來,我國乳業從供給側著手,著力優結構、提質量、創品牌、增活力,不斷完善監管體系。通過生產、收購、運輸等各環節的全程監管,打造安全的奶源基地,奶業競爭力增強,探索全產業鏈模式成為國內乳企的共識。

但乳業全產業鏈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致力打造全產業鏈的乳企盈利者寥寥無幾。資產過重虧損加劇、半產業鏈或偽產業鏈的出現、急功近利式的野蠻生長等問題接踵而至。

從目前看,真正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的乳企鳳毛麟角。這其中,便有飛鶴的身影。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17年前的決定

提起飛鶴,許多消費者一定不會陌生。這家成立於1962的企業,可以說是一家資歷頗深的老乳品品牌,見證了中國乳業的成長曆史。10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牽連甚廣,諸多乳企被波及,一時間中國乳業一片蕭條。飛鶴卻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絲毫影響,這都要得益於其不使用散戶奶農提供的奶源。堅持使用飛鶴專屬牧場的原奶,從產品源頭把控住了質量,獨善其身。

事實上,早在2001年,飛鶴就已決定在我國黑龍江,北緯47度世界黃金奶源帶上佈局全產業鏈模式。

歷經十年,飛鶴已建立起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內第一條完整的全產業鏈。

實現了從源頭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大牧場)到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乃至售後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可追溯。

與一般乳企不同的是,飛鶴全產業鏈的起點始於土地,其專屬農場位於佔盡天時與地利的黑龍江齊齊哈爾。“齊齊哈爾”源自達斡爾語,有“天然牧場”之意。不僅有輻射充裕,雨熱同季的氣候,還有世界著名的黑土地。

眾所周知,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貴的土壤資源,人們總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地球上一共有四塊黑土地,其中一塊就在我國東北地區。飛鶴的農場恰好位於此,為其奶牛提供了高品質,營養均衡且大產量的飼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飛鶴在全產業鏈的源頭佔盡優勢。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農場作為飼料的家園,決定了生產飼料的品質、產量、種類,而這些因素則與奶牛的健康息息相關,在飼料上的精益求精,是飛鶴專屬奶牛能夠生產出高品質、高產量原奶的必要前提。

目前飛鶴有9個萬畝專屬農場,農業總種植面積達30萬畝,種植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籽粒玉米、大豆、燕麥等作物。其中青貯玉米每畝3.5噸,籽粒玉米每畝0.65噸,大豆每畝0.15噸,青貯燕麥每畝1.2噸,苜蓿乾草每畝0.6噸。現在飛鶴自有青貯玉米種植地約15萬畝,燕麥1萬畝,優質紫花苜蓿地0.6萬畝,年精飼料加工25萬噸。

保證了奶牛飼料的高質量自供給,也就意味著飛鶴已經扣緊了產業鏈的第一環,而在接下來的第二環,飛鶴也不逞多讓。

通過引進優質奶牛,配合專屬牧場的天然飼料,保證超高的鮮奶品質,是飛鶴生產優質奶粉的基礎。比如引進國際良種荷斯坦奶牛,產奶量高,頭均產奶量超過9噸/年。產出的鮮奶的乳脂、乳蛋白含量分別在4.0%和3.3%以上,菌落總數指標小於10000cfu/ml。其安全性和品質遠超中國標準,亦超過被視為國際生鮮乳最高標準的歐盟標準。據悉,飛鶴共有9個緊密合作專屬牧場,泌乳牛存欄量達6萬餘頭。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不僅如此,飛鶴目前還擁有6個現代化的核心工廠。其中,飛鶴甘南智能工廠,是國內最大專業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基地。

全產業鏈的合理佈局使飛鶴奶粉的安全、營養、健康優勢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形成了“2小時生態圈” 的產業生態,即從牧場擠下來的牛奶只需2小時內便可運至工廠加工成粉,從根本上保障了產品安全、新鮮的同時,提高了營養與品質。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全產業鏈對企業的經營、品牌的打造及消費者信心的樹立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奶粉生產廠家擁有自己的奶源生產基地,奶源供應才會有保障,抗風險能力更強。

得益於全產業鏈提前佈局,飛鶴飛速發展,高端星飛帆系列產品在2017年銷售增長率超過200%,2018年1-4月嬰幼兒奶粉整體增長接近60%,完成百億銷售額的目標已成定局。甚至超過了眾多進口品牌,成為國產嬰幼兒奶粉第一。

行業第一固然風光,掌聲稱讚的背後,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如何夯實成績保持領先,成為各界關注的一道新考題。畢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對此,飛鶴顯得信心滿滿。頗具競爭力的全產業鏈佈局無疑是其最重要的後盾。

專家指出,飛鶴能夠彎道超車,同時規避風險。一條重要原因是飛鶴正確的全產業鏈戰略。不像一些競品企業一味強調大重全,將所有包袱壓在自己身上,飛鶴專注打造開放協同的生態產業鏈平臺,以標準化制定上游的農場與牧場,將最專業的機構放到產業鏈最合適的部位,通過協同整合,從而實現了效率最大化、價值最大化。同時,飛鶴自身發揮整合引領的龍頭地位,專心在配方研發、智能生產以及營銷層面發力,以品牌整合者的身份牢牢掌控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用飛鶴的品牌價值實現了所有合作者的共生共榮。

大浪淘沙 沉者為金

飛鶴的全產業鏈模式固然為中國乳業樹立了榜樣。不得不承認,類似飛鶴這樣的成功者寥寥無幾,資產過重的車輪無情碾壓了輝山乳業、現代牧場的全產業鏈之夢。

作為飛鶴的“鄰居”,身在遼寧的輝山乳業曾經風光無限,與飛鶴類似,輝山也因提前佈局全產業鏈而未受三聚氰胺事件的波及,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後,我國生鮮乳產量年均增長率驟降到1.29%。但輝山乳業卻逆風生長,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輝山乳品的銷售額是往年的200%,瀋陽市場的份額突破85%。

短期的成功讓輝山信心大增,2009年,輝山乳業先後在瀋陽、撫順、錦州、阜新等地投資建設了良種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產業集群項目。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2013年,輝山乳業又在華東地區佈局,先後在山東、河北、四川等地方著手,甚至在江蘇鹽城佈置輝山的全產業鏈模式。

重資產的大規模擴張進程中,危機也就應運而生。

高達百億的負債讓輝山不堪重負,其2016年其負債率就高達69%,隨之而來的就是資金鍊斷裂,股價最高暴跌90%的至暗時刻。

輝山的滑鐵盧,是野蠻生長的結果,傾盡所有投入全產業鏈,對輝山而言並非是正確的選擇。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發展全產業鏈模式需要的資金很大,輝山此前花費大量資金投入上游,週轉時期長,每次的盈利空間較小,但對下游的疏解能力卻相對薄弱,加上上市融資沒有達到預期,輝山為了發展下游市場不得不舉債。

對此,銠君向輝山乳業發去提問函,提出“貴方是一家覆蓋全產業鏈的乳製品公司,導致此次風波的原因是否為全產業鏈的重資產模式?”以及“貴方為何在上市融資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舉債發展下游市場?是否意味著上游市場舉步維艱?是否處於虧損狀態?”等問題,截至目前未收到來自輝山方面回覆。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同樣在全產業鏈上吃虧的還有現代牧業。由蒙牛原副董事長鄧九強等人於2005年9月創辦,在乳品行業不重視奶源的時期,現代牧業藉此機會開闢了一片大型牧場,被業內稱為“萬頭牧場”。

彼時現代牧業集團的主要業務不僅有奶牛養殖,還包括自有品牌液態奶業務,主要生產和銷售液態奶產品。2008年,其與蒙牛簽下了10年的合作協議,要求現代牧業70%的奶源必須提供給蒙牛。

背靠蒙牛這一巨頭,現代牧業名聲大噪,於2010年11月26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和生乳供應商。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牧場選址的錯誤,造成環境的負荷以及疫病防治問題遭到了質疑。隨後,在產能過剩、需求平平、價格低迷以及進口低價奶源等問題襲來,導致中國的奶價持續走低,乳牛畜牧業的兩極分化的趨勢更加明顯。

在此背景下,2016年,現代牧業年度淨利首次出現虧損,虧損額高達7.42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300%。在2017年,現代牧業收到超9億元的虧損預警。

此時,還是蒙牛伸出了援助之後,截至2017年底已持有現代牧業60.76%股份,而隨著現代牧業年報中提出的“專注上游”,似乎意味著其全產業鏈模式已悄然落幕。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振興乳業的關鍵因素

輝山乳業、現代牧業的失敗案例,為中國乳企上了生動一課,也證實了術業有專攻的道理。輝山在遼寧的成功並不代表能在全國快速複製,而現代牧業在上游佔盡優勢之時,忽略了環境問題、渠道單一等風險,並草率發展下游,二者的失敗具有極強的代表性,類似的企業不乏少數。在此背景下,飛鶴的成功則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相比輝山與現代牧業,飛鶴的全產業鏈顯然更加合理,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匯聚了當前上下游的出色力量,通過制定了高於市場標準的飛鶴標準,並實施信息公開透明及全方位把控質量,以及飛鶴專供等緊密的戰略合作,成為飛鶴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的重要保障。品牌實力也獲得顯著提升。不貪圖一時利益,穩紮穩打的進行全產業鏈佈局,將專業的環節交給專業的機構做,便是飛鶴全產業鏈模式成功的關鍵。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中國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柴永強表示:乳業全產業鏈具有奶源穩定,質量安全有保障,價格波動小等優勢,對我國振興乳業的目標有著積極意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其中也存在生產成本與營銷成本較高、乳企與奶源地標準不一等問題。因此,對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更加細化與專業化是其完善方向,每一環節各司其職,進行合理互補,達到一榮俱榮的效果,才能將產業集群效應發揮到最大值。在這一點上,飛鶴做的相當成功,其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緊密的協同關係,彼此相互影響卻獨立,做到了和而不同,有助於降低各環節溝通與價格成本,同時完善了制度和流程,提高了飛鶴的安全監管能力以及大品牌競爭優勢。這是飛鶴飛速發展,坐穩國產奶粉第一品牌的基礎所在。

在銠君看來,從全世界乳業的產業格局及形態觀察,大多以中小牧場為主,飛鶴小而精的專屬牧場做到了因地制宜,符合中國目前的土地形勢,並且在配方及智能工廠方面也頗有建樹。從下游來看,飛鶴在研發、品牌、渠道、營銷、客服等方面也有較大投入。從此來看,我國全產業鏈模式的發展瓶頸或許已有路徑,飛鶴的模式對振興乳業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輝山危機冷思考:中國乳業需要怎樣的全產業鏈 飛鶴乳業給出答案

本文為銠財原創,如需轉載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