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马拉松等长跑比赛中的领跑员,英文为 Pacer(或pace maker、pace-setter),广大跑友则把这些领跑员翻译成——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领跑员(Pacer)被翻译成兔子,是因为古时狩猎猎人会放兔子出去让猎狗追,追到者即是胜利者。而这与长跑的领跑员异曲同工——这些领跑员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时间设定,比如以4小时30分跑完整个马拉松全程。如果你能追赶住这些“兔子”,也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比如这是某年上海马拉松的兔子▼▼ 半程马拉松,3小时兔子——3小时正好是半程马拉松的关门时间,这种兔子也被叫作“关门兔”。如果你能一路跟住关门兔不掉队,那就可以顺利完成半马并拿到完赛纪念牌了。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最早马拉松“兔子”的设定是在巴黎马拉松,组委会安排了一些有经验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们把目标完赛时间印在不同颜色的气球上,带着气球在前面领跑。

起初兔子的安排更偏考虑“突破实现成绩”,所以兔子一般都在2小时30分-4小时30分以内。而且这些兔子也并不完全依照配速来,比如430兔子指“4小时30分内跑完马拉松的领跑员”,但他们实际完成比赛时间可能在4小时20-4小时25分之间,更多是带你突破的意义。

而后来因为马拉松越发变成一项大众运动,也有更多基础更弱的跑者参与。兔子的设定也更人性化,一般从3小时到6小时,每个隔15/30分钟一档都有兔子,他们也更严格遵守配速。几乎每公里都以目标配速去跑,在几乎刚好的时间里通过终点——兔子们也越发精确了。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兔子们的标识也在不断变化,从最早的气球,到手举牌、背着旗帜等。

因为气球容易被路边的树枝戳破,而手举牌又普遍较重,背身上的旗子也会受到风的影响,总体上兔子们这一路是非常辛苦的。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sub 1:15意思为,在1小时15分内完成比赛

并且兔子们不光是带着成绩标识、按照配速跑,一路上也会不断提醒跟随者,目前使用的时间、当下的配速、下一个补给点的补给策略,在需要的时候也会给予言语上的鼓励。因而,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马拉松兔子,一般自己的成绩需要比兔子要求的成绩快至少半小时——

如你想担任4小时的马拉松兔子,那你的个人最好成绩应该需要达到3小时30分左右,才可能胜任。在担任兔子前也需要大量的训练,以带领尽可能多的人实现赛前目标。

也有一些非官方兔子(私兔居多),也会直接以cosplay的方式,带着兔子耳朵▼▼ 上面230代表了她是只目标2小时30分完赛的兔子。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兔子的存在不光为了服务普通跑者,还有为服务精英运动员的,这些兔子就更接近“领跑员”的本质了——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穿黑白条纹的就是精英选手的领跑员。

组委会官方的兔子,号码簿上会注明“PACE **(数字编号)”,如果是精英选手自己付费找的兔子,一般就只有数字编号。

比如,这是柏林马拉松时,“长跑皇帝”格布雷西拉西耶(图中绿色衣服),他自己额外请了4个兔子,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并且最终他也顺利实现了。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精英选手兔”对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兔子们自己基本也是非常了得的马拉松跑者。他们并不会全程都跑,赛前安排好,某某在前20公里领跑,然后到了20公里退出,某某领跑至30公里——多数马拉松精英兔都只领跑前30公里。

为什么马拉松等长跑比赛的领跑员,要被翻译成兔子?

当然体育运动一直是充满未知性的。也经常发生兔子们状态良好,而真实参赛的精英选手却发挥不佳甚至中途退赛的情况。有很多马拉松都出现过兔子一路领先并感觉良好拿下冠军的故事,非常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