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

縣域經濟是浙江的根和脈,但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成長的煩惱”——體制陳舊、市場活力不足、城鄉發展不協調……

2014年,浙江在嘉善、海寧、柯橋、平湖、德清、開化、淳安、諸暨、新昌等地進行縣域改革試點,經過一年多的探索,2015年11月11日起,浙江全面啟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在全國開了先河。

浙江的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錨定市場,人才、土地、政策等資源市場說了算。淘汰落後產能、創新產業結構、全面建立高效審批制度、推進城鄉一體化……一張改革的藍圖在浙江大地上鋪開。

三年多的改革,各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為浙江乃至全國縣域科學發展和轉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尤其是作為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嘉善縣成為改革探路者,力圖擺脫縣域經濟共有的“成長的煩惱”。

更難能可貴的是,浙江在探索縣域經濟良性發展的時候,並沒有以經濟增量為唯一指標,守住了綠色的底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縣域發展的始終。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摆脱“成长的烦恼”

激發市場活力,浙江全面啟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

縣域經濟如何才能科學地發展

浙江在探究摸索中深化改革

縣域經濟要怎麼發展?如何科學地發展?一直以來是浙江探究摸索的。

去年2月,海寧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截至目前,海寧已有12家上市企業。而正是在2013年,海寧推行“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後,海寧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掌門人鄭安政做出了把企業總部從上海搬回海寧的決定。

2013年在海寧啟動的這場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只是浙江新一輪深化市場取向改革中的一筆。2014年,浙江省在海寧、嘉善、柯橋、平湖、德清等地實施一系列縣域改革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2015年10月,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開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當年11月11日,浙江省正式全面啟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

三年多來,浙江同步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全面推行階梯價格制度,全省30個通氣城市均已建立居民階梯氣價制度;制定了燃煤發電企業二氧化硫等4項主要汙染物初始排汙權有償使用費徵收標準等。

嘉興市還開展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縣域交易試點,“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也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浙江繼續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開展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創新地方金融體制,完善建設用地配置機制,深化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深化排汙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區域性要素交易綜合平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以畝產效益為導向淘汰落後產能

平湖打破區域經濟發展“大鍋飯”

2014年3月,浙江在平湖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充分運用要素配置形成的倒逼機制,促進產業、企業優勝劣汰。平湖成為全省縣域經濟改革的先行者。

土地、資金、人才、能源……在資源要素越來越珍貴的當下,是進或退,眾多企業主舉棋不定。試點開始後,平湖市在“騰籠換鳥”“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和培育品牌企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搭建服務平臺、成立專家小組,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服務與指導,切實解決企業“不敢換、不會換、不願換”的問題。

僅2014年,平湖就在對486家規上企業、794家規下企業開展績效評價的基礎上,全年挖潛盤活工業建設用地1928.95畝。加快電鍍、造紙、化工等落後產能淘汰步伐,關停12家企業。

其實,2012年平湖市便開始了讓資源要素擇善而從的探索。通過對規上工業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分出A、B、C、D四等,對不同等級企業採取不同的舉措。2014年,省級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工作落地後,平湖又推出資源差別化配置舉措,運用企業綜合績效評級的結果,對企業採取差別化電價、水價等。資源差別化配置,鼓勵了績效評價靠前的企業,同時也倒逼了績效評價靠後的企業。

平湖以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給浙江區域經濟發展中如何打破企業吃“大鍋飯”開了個好頭。

作為全國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嘉善提供生動樣本

一年前,嘉善成為全國唯一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擔負起為全國縣域科學發展探路的重任。縣域科學發展,是對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的昇華。

“零審批”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

近日,計劃總投資1.3億歐元的世界500強項目——喜力啤酒嘉善工廠開工建設,該項目是嘉善11個實施“零審批”的企業投資工業項目中的一個。以前需要近一年審批流程,如今嘉善給出的速度是90天!

嘉善推行的“零審批”是對民資和外資鼓勵類、允許類的企業投資工業項目,按照政府設定的准入條件、建設標準和相關要求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自主依規設計、評審、報備,選擇施工單位,竣工以後接受全面驗收,不達標不投產,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

可以說,嘉善把改革的面鋪向了經濟發展的周邊,像造金字塔一樣,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基礎。

人才、要素去哪兒都是市場說了算

在嘉善,人才去哪兒市場說了算。

羅星街道有個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街道黨委書記王永根介紹,項目想進園起碼要邁過兩道門檻:畝均產值必須超過500萬元,畝均稅收必須超過35萬元。其他產業園想方設法招商,這裡卻要設置高門檻,自信從哪兒來?原來,嘉善設立了5000萬元的歸谷創業基金,對高科技人才項目給予資金補助。同時,對領軍人才項目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的創業資金補助,對領軍人才的辦公用房、公寓用房給予一定的租金減免優惠。在這樣的大力度支持下,目前這裡已聚集了2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

要素去哪兒,也是市場說了算。在市場這根指揮棒下,嘉善實施“退低進高”三年行動計劃,力爭騰退4000畝低效用地。以畝均、人均產值論英雄,差別化配置資源和政策,將企業分為鼓勵發展(A類)、自我提升(B類)、倒逼提升(C類)三類,並在立項、用地、用水、用電、銀行信貸、土地使用稅等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政策,倒逼企業轉產、轉業、轉移,或引導企業增資、增產、增稅但不增地。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槓桿效應正在顯現。今年一季度,嘉善新批工業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62個,平均投資規模為8426.41萬元,同比增長270.03%。

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走向融合

體制機制創新,不僅是市場化配置資源,城鄉一體化發展猶如縣域健康發展的標尺。隨著改革的深入,城市與鄉村在嘉善走向融合。嘉善城鄉居民融合奔向現代化的生活軌跡,為中國的城鄉協調發展提供了生動的樣本。

2015年,嘉善率先在我省實現全縣151個村(社區)農村居民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去年,嘉善將全縣照料中心統一交給16家專業養老社會組織運營,為老人們提供更專業的養老服務。

統籌發展,讓城鄉愈加親近,嘉善農村居民像城裡人一樣,享受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2016年,嘉善開通全國首家縣級健康熱線12320,醫療就診實現一卡通,基本形成“20分鐘醫療圈”。

浙江開創生態環境獎懲制度“號脈”縣域發展

改革意味著變,但浙江的“變”不以經濟指標為唯一考量標準。

作為錢塘江的源頭,開化是浙江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的重點縣。以出境水水質為例,從2017年起,省財政提高對開化縣的獎懲標準,出境水水質按Ⅰ類、Ⅱ類、Ⅲ類佔比,每年提高每1個百分點分別給予180萬元、90萬元和45萬元獎勵,對Ⅳ類、Ⅴ類佔比的上升則進行扣罰。

“水清了,政府還建了配套設施,遊客越來越多。”開化縣下淤村一家農家樂的主人陳量開心地說,最近幾年明顯能感覺整個縣域內的旅遊發展很快,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環境更是越來越好,“這和我小時候那會兒完全不一樣,那時候看著屋前的河一天天變髒。”

水清則獎,開化拿到了4.37億元的獎補資金,比上年增加了3.77億元。

既要綠水也要青山。經濟發達的浙江域內滿目蔥蘢,持續多年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功不可沒。獎清水也補綠樹,在淳安縣安陽鄉烏龍村,這裡有山林面積2.24萬畝,其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1.38萬畝,按照標準,林農可以獲得公益林補助48萬元,對一個山區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2017年,浙江提高主要幹流和重要支流源頭縣以及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公益林的補償標準至每畝40元,位居全國前列。

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提高出境水水質、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林木蓄積量、提高生態公益林保護……僅2017年,全省就兌現綠色發展財政獎補資金120億元。

近日,省政府又印發富民強省十大行動計劃之一的《浙江省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未來5年內,浙江將投資3000多億元,啟動21個項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更進一步、更快一步。正是有了這一做法,讓浙江縣域發展有了“緊箍咒”,浙江的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才有了最起碼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