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抢滩登陆A股 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外资私募抢滩登陆A股 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经历了草根时代、纳入监管等阶段的发展,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迈向国际化步伐加快,近来,对冲基金桥水、CTA对冲基金元胜、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等众多国际私募巨头相继“瞄准”中国市场,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今年以来,A股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此时外资私募疾行布局中国市场用意何在?

对此,多数外资机构表示,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14家全球知名机构进军中国市场

近一两个月来,外资私募机构动作频频: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全球最大的CTA对冲基金元胜,均在6月底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而于去年年底登记的贝莱德亦基本完成了其首只私募基金的募集。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29日,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施罗德、贝莱德、安中、桥水、元胜、毕盛等14家全球知名外资机构相继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外资资管机构进军内地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

在资产管理全球布局方面,中国的市场机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7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屠光绍指出: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正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市场,中国公众包括各类机构有越来越强的资产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近期的开放举措,为外资资产管理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条件。

统计显示,上述14家外资私募中,已有10家发行了产品。截至目前,已经备案的外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6只,涵盖了主动选股、量化选股、绝对收益、固定收益等多种策略,其中以投资于A股市场的产品居多。

除了上述已经取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外资机构外,还有大批外资机构已经注册了外商独资投资管理公司(WFOE),不排除未来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可能性。

消费行业一批企业将成长为世界级公司

“外资之所以青睐A股,并且不管市场如何震荡都坚持买入,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个估值下,A股是严重低估的,所以一次性建仓并且长期持有。” 有市场人士表示。

对于A股市场,有外资私募方面表示,长期来看A股是有机会的。下半年虽然仍存在外部冲击和内部去杠杆的压力,但货币政策从紧到稳、适度松紧,资管新规也有所放松,说明中国有相当大的空间,也有很多工具可以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市场的调整、股价的错杀,对他们来说是好的买入的时机。

在具体布局上,不少外资私募表示看好中国的消费行业,认为投资机会主要在于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以及行业整合。“相对于全球其他地区来看,中国内生的增长动力充足。从基本面的支撑、去风险去杠杆的支持、交易上互联互通的开放机制这三点,未来几年都会对中国股市有所支撑。看好国内的大消费行业,包括消费、科技等与消费升级相关的板块,商业模式受认可、注重研发、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消费行业一批企业将成长为世界级的公司。”

外资私募抢滩登陆A股 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外资私募长期业绩待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外资私募的投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外资私募机构短期对中国证券市场熟悉度略有欠缺,可能导致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

有私募业内人士称,目前已登记备案的15只外资私募产品中,有10只是股票型基金,收益都非常一般,有的甚至很差,今年净值跌幅接近10%。”

比满仓操作更引起私募圈争议的是外资私募的“大幅让利”,产品宣传的着力点就是较行业平均水准低了约50%的“超低费率”。

上海某知名私募负责人认为,让利或许是境外私募基金业绩下滑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外资私募抢滩登陆A股 看好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前景

外资私募抢滩中国市场,可以有效促进行业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强征恒强的局面,进而持续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但初登中国市场,外资私募长期业绩有待考验,投资者还需理性看待。

投资者不必执着于“低费率”,而应关注私募长期的业绩和基金管理能力,秉承“优中选优”的原则,甄选出优质的,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拒绝短期套利的私募产品。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微信订阅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其他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