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七夕只是“情人节”?

原创丨七夕只是“情人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又是一年鹊桥会,又想起宋代词人秦观的那首《鹊桥仙》,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读情诗,过七夕,现今七夕已经成了中国“情人节”的象征,那么七夕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被记入史书,又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情人节”呢?

实际上,七夕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在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

也就是说,在一开始,它并不是爱情的象征。它来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

三四千年前,随着天文认识和纺织技术的发展,人们记录下了牵牛星和织女星。而七夕中的七和“期”同音,七月七日给人以时间感。七与“吉”又是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临门的感觉。而在数字上,七又与“妻”同音,这也就成为了七夕在很大程度上与女人相关的原因。总之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古代先民们将农历的七月七日定为了女子乞巧的节日。

乞巧节在古代可谓是十分盛大的节日了。

相传每年的七夕唐太宗与妃子们都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发展到宋代,京城中甚至还专门为乞巧节设立了市场卖乞巧节要用的东西。史料上描述那场面可是相当壮观的,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到深夜才会散去。这也足以证明乞巧节在中国古代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要知道并不是有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才有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恰恰相反,因为这两颗星宿的存在才有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而民间传说的版本虽各有不同,大致内容还是一样的。本事仙女的织女在天上负责织衣纺布,后来来到凡间嫁给了牛郎并育有一子一女。天帝得知后大怒令织女回到天上,牛郎奋力追赶,就要追赶上的时候王母娘娘用钗画下一道银河,自此后两人无法跨越银河只能遥遥相望。天上的喜鹊被这份真挚的爱情所打动,所以每年的七月初七架上鹊桥让他们得以相会。

这便是七夕情人节的起源。这段故事是后来被人们加进乞巧节的,也正是因为这段民间传说的渲染,让乞巧节笼罩了一层浓浓的浪漫气息。它不仅是女孩子望星乞巧的节日,更是成为了姑娘们花前月下双手合十祈祷自己如织女般觅得如意郎君的节日。

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坎坷却真挚感人,人们愿意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而这个节日也一直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七夕起源于中国,但事实上除了中国,很多亚洲国家也同样过七夕。

日本的七夕就和中国最早意义上的七夕一样了,与爱情无关,这一天,女孩子们乞求能够拥有一身好手艺。韩国同日本一样,并且在饮食上有了更深的讲究,在这一天女孩子不但要祈祷,还要吃面条、蒸糕等传统食物。朝鲜在七夕祈祷长寿和幸福,越南在七夕祈祷拥有幸福家庭……

七夕的含义多种多样,不过都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今年七夕,也要好好度过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