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养殖中的“饲养管理”

兽医永远是站在疾病的角度看养殖,总是想着把不同的疾病控制在萌芽的状态,总是把药物做为第一屏障或保护伞。实质上,这并非是个最佳的办法。


每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其独到的致病因素,并非所有的疾病都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或参与,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用药物良好控制。与其说病原微生物是致病因,倒不如说病原微生物是在体质虚弱状态下的疾病的助推力或发动机。 

疾病不是养殖中的必然产物,而是在机会主义下的机会产物。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养殖都必然发生疾病,而是你给兔子创造了发病的机会。比如饲养管理的不当造成兔群抗病力的下滑;比如母兔的环境的净化不利造成了虚弱体质的遗传或病原的垂直传播;又比如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肝肾损害一样,没有谁愿意天天住在医院里,住在医院里的人必然不健康。

死亡,不是衡量疾病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优标准。采食量的下降,不是预见疾病的第一标准,而是疾病加重的严重后果。

兽医是救死扶伤的,是养殖的保障;但是,用兽医的手段又养不好兔子。

兔子养殖中的“饲养管理”

1、内因

就是体质的虚弱,或叫做体质控制系统失去平衡(中医讲阴阳失调)。造成这样改变的有先天性的遗传,还有后天性改变。

2、外因

就是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是最佳适应状态)、饮食不洁、免疫应激等等。 

养殖者永远站立在饲养管理的角度看待每一种问题。不能说错误,但是常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饲养管理在养殖中的比重占70%以上,但是永远不代表全部。饲养管理,我认为是四个方面的意义,而不是一个方面。养兔,不等于饲养管理。

兔子养殖中的“饲养管理”

那么饲养管理是什么?

指营养,包括饲料、饮水、氧气、光照、草、药等

指养殖环境(包括兔舍、水帘、风机、水线、料盒、承粪板、粪尿沟等)和养殖方法(四季不同养殖方法、药物程序、免疫程序、饲料控制等)。  

指养殖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学习,巡视,配种查孕喂奶等程序化管理制度、甚至防暑防鼠防盗防寒等安全管理规程等。

指养殖理念,包括兔舍养殖理念、药物使用理念、行情预测与分析、天气预测等。 

兔子养殖中的“饲养管理”

养殖者的态度,决定了养殖的高度。经验主义常常害人反复同样的错误;个人主义常常是在唯我独尊的骄傲中惨淡生存。

养殖者需要不断的沟通,自我封闭是发展的绊脚石。

很多人都在不断的改变兔舍的硬性建设,追求兔场建设高大上,对于软性管理却有些苍白。就像一个厨师不研究菜的更加优异的做法,却研究买更好的厨具。 

西医讲,“应激是万病之源”。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饲养者说,“适者生存,环境是生命之本”。

要想把兔养好,不让兔发病,并且能够料肉比最低,那麽一方面必须把应激控制到零状态,做好饲养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仔细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需要改变或提升或保证兔的体质,使其体质处于最佳状态。

当前面临的是热应激,采取什么样的降温方法尤其重要。

兔子养殖中的“饲养管理”

四川“爱吃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